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作者:方志远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3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02817
  • 条形码:9787100202817 ; 978-7-100-20281-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宋元史研究者、爱好者? 央视热播栏目《百家讲坛》“国史通鉴”系列第五部 ? 详细解析宋辽金元时代中国政治格局的成因、变革和走向 ? 作者方志远两度被央视官网评为“百家讲坛”*受欢迎主讲人 ? 作者择取该时期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评述 ? 以史实做线索,分析历史发展逻辑上的必然性 ? 大量查阅、引用史料,在学术上尽可能做到客观、精确 ? 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史,引人入胜 “国史通鉴”丛书是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方志远三度携手《百家讲坛》之作。该丛书已出书目:《天下大势:远古先秦卷》《山河万里:秦汉三国卷》《乡关何处:两晋南北朝卷》《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在该丛书中,作者以极富故事性、趣味性的讲述方式从根源细论中国历史。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内容简介

《国史通鉴》第五部《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共三十三讲,从赵匡胤黄袍加身拉开两宋大幕,到宋、辽、夏、金各政权间进退争锋;从成吉思汗率铁骑南下西征缔造大蒙古国,到忽必烈创建元朝、长驱江南,中国历目前继秦汉、隋唐之后的第三次大一统完成,元朝成为中国历目前个由少数民族创建的包括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全国性政权。作者从这风云变幻的四百多年里,择取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生动的讲述和深入的评论,以史为镜,鉴以得失。本书不仅学术上尽可能客观公允、精益求精,而且极富故事性,将史实情节化,浓墨重彩地描述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壮阔画卷。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目录

总序
**讲 黄袍加身
传说种种 并非重复 酒的作用 八字方针
第二讲 立国原则
矫枉过正 誓碑三约 十国形势 三王入闽
第三讲 江南旧事
吴越王兴 江海龙王 江淮保障 南唐先主
第四讲 卧榻之侧
君臣同道 文人政治 攻取之道 无理可讲
第五讲 金瓯有缺
秋毫无犯 仓皇辞庙 同归殊途 太宗皇帝
第六讲 燕云情结
政治交代 一战灭汉 兵不血刃 高梁河战
第七讲 宋辽争锋
雍熙北伐 契丹韩氏 耶律休哥 杨家父子
第八讲 时代智慧
燕云归属 御驾亲征 澶渊之盟 是非曲直
第九讲 契丹党项
唐时契丹 汉化种种 党项崛起 大夏立国
第十讲 宋夏纠结
西夏建制 公然挑衅 庙算不定 锁定延州
第十一讲 谈谈打打
韩公范公 攻乎守乎 龙图老子 宋夏盟誓
第十二讲 庆历新政
积贫积弱 四贤四谏 新政颁布 阻力重重
第十三讲 熙宁新法
鄞县小试 变法纲领 新法推行 富国强兵
第十四讲 荆公温公
青苗之行 君臣默契 整体个体 尽废新法
第十五讲 元祐绍圣
众正盈朝 风云变幻 何去何从 成败章惇
第十六讲 建中不易
皇位继承 不阿不附 大公至正 爱莫之助
第十七讲 徽宗君臣
重启党籍 徽宗初政 君臣同道 结好女真
第十八讲 女真崛起
白山黑水 誓师伐辽 连战告捷 国号大金
第十九讲 灭顶之灾
直捣黄龙 期灭女真 两军相遇 风卷残云
第二十讲 盟约难守
海上之盟 马家父子 平州风波 道君皇帝
第十二一讲 偏安江南
泥马渡江 憋屈伪楚 明州之战 真万人敌
第二十二讲 赵氏家法
胜负之间 名将奇葩 义理玄机 将星升起
第二十三讲 壮怀激烈
中原情怀 嚣张伪齐 精忠岳飞 两个承诺
第二十四讲 和议风波
意外之喜 和议初成 权力博弈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讲 以战促和
东京副守 攻防绝配 重创宗弼 今昔异势
第二十六讲 新南北朝
目标立场 大势所趋 上下互动 期盼无期
第二十七讲 大蒙古国
蒙古各部 成吉思汗 战争机器 四大汗国
第二十八讲 奠基中原
思路出路 金材蒙用 治天下匠 无能为力
第二十九讲 联宋灭金
作一定死 汴京闹剧 雪耻灭恨 三种价值
第三十讲 各念权经
扼关守河 背盟是非 兄弟相残 藩邸班底
第三十一讲 天下一统
阿里不哥 大哉乾元 天下之大 再度联手
第三十二讲 大元帝国
天下正气 奠定版图 中国皇朝 行中书省
第三十三讲 马上马下
新政旧俗 元有三仁 财臣儒臣 海内海外

展开全部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节选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国史通鉴)》:  公元962年,赵匡胤创建宋朝的第三年,曾经一度被南唐所灭但旋即“复国”的楚发生内乱,北边的南平没力量,东边的南唐是对头,于是病急乱投医,向北宋求援。这就不但是引狼人室,而是引虎人室了。赵匡胤君臣当然不放过这样的机会,立即命将出师。主帅是一度接替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的名将慕容钊,副帅则是在“陈桥兵变”中积极鼓动将领的李处耘,此时为枢密副使。  宋军直指湖南的楚,却行文湖北的南平,说要从荆州城外“借道”而过。“南平国”内部因此发生了一场争论。有人认为,兵道诡诈,借道城外之说,绝不可信,当整兵以待。从“各为其主”的角度说,这一主张没有错,却受到重臣孙光宪的严厉斥责。孙光宪站在“天下大势”立场上认为:“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况圣宋受命,真主出邪,.王师岂易当也!”(《新五代史?南平世家》)孙光宪的这番话,和当年钱镠的看法相似,真主一出,天下统一,还闹什么独立,不是螳臂当车吗?当然,统一趋势的出现并不需要等待“千年”,而是从周世宗柴荣时期已经出现。虽然没有冯延巳及南唐的中主、后主名头响亮,孙光宪在那个时期也是著名的词人,而且从高季兴开始,在南平为官三十年,所以位高言重。  公元963年初,“借道”的宋军在慕容钊、李处耘的亲自率领下,逼近荆州。此时的南平国主叫高继冲,是**代南平王高季兴的曾孙,也是一位少不更事的青年。南平地小人寡,在中原的“五代”及吴、南唐,前、后蜀及楚的夹缝中求生存,从来就是采用“事大”策略,避免战争,与民休息。高继冲权衡利弊,采纳孙光宪等人的主张,亲自来到城郊,迎候“借道”的宋军。  但是,宋军却以春秋时期晋国“假途灭虢”的套路,见南平未曾设防,前锋迅速夺城。高继冲一看傻了,顾不上礼数,匆匆而归。来到城下,但见城头早已换成大宋旗号,稀里糊涂就亡国了。高继冲心中不快,所谓“圣宋”,所谓“真主”,难道就是这样不讲道理的吗?  不讲道理的事情继续发生,宋军占据荆州之后,继续南下。此时湖南的楚已经自己摆平了内乱,请求宋军不要入境。但是,请神容易拒神难,宋军水陆并进,先占巴陵(今湖南岳阳),再取长沙。这一次,楚国是真正地灭亡了。时距宋军占领荆州不到两个月。公元965、971年,占据巴蜀的后蜀、占据两广的南汉,也相继为宋所灭。南方诸国,只剩下南唐和吴越。  兔死而狐悲。眼看南平、南楚、后蜀、南汉一个个纳入了宋朝版图,南唐后主李煜越来越坐不住了。怎么办?持续放低身段,表示对宋朝的尊重,让赵匡胤君臣同情并放心。**,在父亲李璟自贬为“国主”的基础上,再自贬为“国王”,请求宋朝予以册封。对内所下诏书,不再称“诏”,只称“教”。以前封的李氏诸王,都降格为“公”。第二,和宋朝相同的官名统统更名,“中书门下省”即宰相府,改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院改为“光政院”。  虽然如此,能保住南唐的江山吗?李煜仍然忧心忡忡,一面不断派出使者,进贡问安,唯恐有失;一面暗中加强兵备,以防宋军偷袭。  南唐的动静,赵匡胤洞若观火,派出使者到南唐,说既然请求册封,便请李煜亲自来一趟开封,以叙君臣之谊。李煜不敢去开封,托病拒绝。李煜的拒绝给了赵匡胤出兵的借口。当然,出兵是不用借口的,这也是无理可讲的。如果说有理,这个“理”就是欧阳修所说:“王者之兴,天下必归于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借伪假窃,期于扫荡一平而后己。”(《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当天下出现统一大势的时候,就由不得再割据了。如果识时务,那很好;如果不识时务,那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武力是唯一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欧阳修从“故老”也就是前辈那里听到过一个很可笑的故事。  为了阻止宋朝对南唐的用兵,李煜组织了一个精干的谈判团队,首席谈判专家是徐铉,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与中原宋朝和平共处的协议。徐铉和南唐“中主”李璨同岁,诗、文、书法皆名重一时,并且和前辈冯延巳一样,特有辩才,可以说是当时南唐的头号人物。  为了不辱使命,徐铉和团队成员日夜思虑,做了自认为*充分的谈判准备。宋朝负责接待的官员将这个信息报告赵匡胤,提醒皇帝做好应对准备。赵匡胤笑了笑,未置可否。  接见的这一天,徐铉胸有成竹,慨然而言:“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赵匡胤让徐铉登上台阶,以尽其说。徐铉直面赵匡胤,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我朝自周、宋以来,一直恪守以小事大、以子事父的规矩,自贬尊号,自降规格,岁时进贡,从未有失礼数,陛下有什么理由用兵呢?  徐铉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得意,但忘了一个常识,言多必失。赵匡胤一直面带微笑,倾听徐铉的演讲,有时若有所思,有时频频点头。徐铉阐述完观点,静候赵匡胤的答复。赵匡胤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你说宋、唐是父子,太对了。父子一家,怎能长久分开呢?徐铉可能还在回味自己的精彩表演,陡然听到赵匡胤的反问,回不过神来,傻了(《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

谁主沉浮:宋辽金元卷 作者简介

方志远,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江西开放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王阳明与明代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清江右商帮》《千古一人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的力量》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史学评论及杂文100余篇。应央视《百家讲坛》之邀,主讲《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王阳明》《国史通鉴》等,2011年(《万历兴亡录》)、2014年(《国史通鉴?远古先秦篇》)两次被央视官网评为“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