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作者:蔡元培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3.9(6.0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9652931
  • 条形码:9787539652931 ; 978-7-5396-529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本书特色

做一个精神独立,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是一个人生命*重要的修炼。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内容简介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通过对蔡元培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归纳,梳理出其美学思想是在融合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全面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提出并论述了康德美学中的普遍性和超脱性,并指导其以后的美学研究及美育实践活动。正如他在《美学观念》一文中说到:“科学在乎探究,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真伪。道德在乎执行,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善恶。美感在乎赏鉴,故美学之判断,所以别美丑”。在蔡元培看来,美学如同于科学、伦理学,唯有主观判断方能使它们显现其自身价值。他一生提倡美育,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学科初步建立并走向完善。他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和宗派之见,又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目录

**辑 价值论
价值论
真善美
世界观与人生观
孔子之精神生活

第二辑 美学概论
《美学原理》序
美学讲稿
美学的趋向
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法
美学的进化
康德美学述

第三辑 美术的起原
《自然美讴歌集》序
美术的起原
美术的进化
美术批评的相对性
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演说词
旅法中国美术展览会招待会演说词
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
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
中国之书画

第四辑 文化与教育
何谓文化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在春晖中学演说词
中国新教育之趋势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美育实施的方法
美育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美育代宗教
美育与人生
展开全部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节选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注重于情感方面的是形式派。形式派的主张,美术家所借以表示的与赏鉴的、所以受感动的,都不外乎一种秩序,就是把复杂的材料,集合在统一的形式上。美学的了解,不是这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这是怎样的问题。在理想派,不过把形式当作一种内容的记号;而形式派,是把内容搁置了。不但是官能上的感觉,就是*高的世界观,也置之不顾。他们说,美是不能在材料上求得的,完全在乎形式与组合的均适,颜色与音调的谐和。凡有一个对象的各部分,分开来,是毫没有美学上价值的。等到连合起来了,彼此有一种关系了,然后发生美学上价值的评判。  要是问形式派,为什么有一种形式可以生快感,而有一种不能?普通的答案,就是以明了而易于理解的为发生快感的条件。例如,谐和的音节有颤动数的关系;空间部分要均齐的分配;有节奏变拍要觉得轻易的进行,这都是可以引起快感而与内容没有关系的。  但是,这种完全抽象的理论,是否可以信任,是一问题。例如复杂而统一,是形式上*主要的条件;但是,很有也复杂而也统一的对象,竟不能引起快感的,这是什么缘故?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美术品,要抽取他一部分,而使感觉上毫不受全体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事;各部分必不免互相映照的。  形式论是对于实物的全体而专取形式一部分,是数量的减杀;又或就实物的全体而作程度的减杀,这是专取影相的幻想派。他以为现实世界的影相是美术上唯一的对象,因为影相是脱去艰难与压迫,为无穷的春而不与自然的苛律生关系。美的对象,应当对于生活的关系,毫没有一点顾虑,而专对于所值的效为享用。我们平常看一种实物,一定想到他于我有什么用处,而且他与其他实物有何等关联,而在美的生活上要脱去这两种关系。我们的看法,不是为我们有利益,也不是为与他物有影响。他把他的实际消灭了而只留一个影相。由影相上所发生之精神的激刺,是缺少意志作用的。所以在享用的精神上发生情感,有一点作用而比实际上是减杀了。这种影相,较之实际上似乎减杀,而在评判上,反为加增,因为我们认这影相的世界为超过实际而可爱的理想世界。  这种影相论,一转而为美的感觉论,就更为明了。因为影相论的代表,于美的独立性以外,更注重于感受的作用。他不但主张美的工作有自己的目的,而且主张从美的对象引起自己的快感以后,就能按照所感受的状况表示出来。凡人对于所感受的状况,常常觉得是无定的,而可以任意选择;一定要渡到概念上,才能固定。然而一渡到概念的固定,就是别一种的心境,把*初的观照放弃了。现在就有一问题,是不是*初的观照,也可以增充起来,到很清楚很安静的程度?感觉论者说是可以的,就凭寄在美术上。美术是把观照上易去的留住了,流动的固定了,一切与观照连带的都收容了,构成一种悠久的状况。凡是造形美术,都是随视觉的要求而能把实物上无定的形式与色彩之印象,构成有定的实在。例如造像家用大理石雕一个人的肖像,他从那个人所得来的,不过形式;而从材料上所得的,不过把所见的相可以到稳定表示的程度。  每一种造形美术,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空间;像人的视觉,虽远物,也在统一的空间上享受的。在画家,必须从他的视域上截取一部分,仿佛于四周加一边框的样子;而且觑定一个空间的中心点;并且他所用的色彩,也并不是各不相关的点块,而有互相映照的韵调。他们从远近物相的感受与记忆的表象,而得一空间的色彩的综合,以形为图画的。在概念的思想家,从现实的屡变之存在形式上,行抽象作用,得到思想形式;而美术家,从静静儿变换而既非感受所能把捉,也非记忆所能固定的影相上,取出观照的普遍的美术形式。他们一方面利用自然界所传递的效力而专取他的形式,用为有力的表示;一方面又利用材料的限制,如画板只有平面,文石只有静相等,而转写立体与动状,以显他那特殊的技巧。  ……

精神与人格:蔡元培美学文选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1916年10月,四十八岁的蔡元培因教育总长范源濂电请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美学思想对整个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