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作者:当年明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9册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10.6(5.2折) 定价  ¥40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02152
  • 条形码:9787559602152 ; 978-7-5596-021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本书特色

1.持续畅销3000万,连续十余年领pao各大图书榜单
入选“新浪图书风云榜”ZUI JIA图书
入选DD网“终身五星级ZUI JIA图书”
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
喜马拉雅同名书籍音频节目播放次数达5.3亿次

2.全民历史读物,从老师到学生都推崇的必读经典
《新闻联播》《新闻60分》等权威推荐
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推荐给学校孩子们的书
入选第19届全国书博会金口碑好书榜
入选亚马逊中国“人生必读100本书”
连续多年中国图书馆借阅量排行TOP10之一
豆瓣逾50万人评价,各版本评分均在9.0分以上

3.本书特点;
01 开启全新讲史方式
“超级好玩,很幽默”“打开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之门!”
02 信手掂史,妙趣横生
金句热梗,火爆出圈,每个故事,都写得像段子
03 以真挚之心,重写有生命的历史
于谦、王阳明、徐阶、海瑞、张居正、杨继盛、杨涟……明朝浩如烟海的人物,总有一个人能打动你
04 有剧情有悬疑,引人入胜
加入侦探小说笔法,在历史黑夜中探索未解的真相
抽丝剥茧、酣畅淋漓、全程无尿点,全是兴奋点

4. 经典版本,全新呈现,增补版新增四大板块
*背景延伸:历史背景拓展阅读
*内文插图:历史形象再现
*事件图表:历史大事件进化图
*历史地图:回到历史现场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

非常看点1 看绝wu仅有的个性皇帝
大明国祚276年,历经16帝,没有一个皇帝是相似的套路
跟着朱元璋学创业/建文帝的失败启示录/嘉靖帝的权力纵横术/文艺青年明武宗/坚持一夫一妻的明孝宗/木工皇帝明熹宗……

非常看点2 看奇才辈出的军事英雄
忠良义士之多,令人扼腕叹息。冷眼向敌寇,洒泪为英豪
徐达、常遇春、蓝玉,开国战神谱该怎么排/书生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什么王阳明会被日本人崇拜/阵法狂魔戚继光/袁崇焕是功臣还是罪人……

非常看点3 看流传千古的名臣天团
演绎官场政治、帝王权谋。纵论江山、权术、世道、人心
朱棣背后的男人姚广孝/一代清官海瑞的多面人生/明朝头号政治家徐阶/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谁/ /东林党是怎样一种组织……

非常看点4 看革故鼎新的文化荣耀
翰墨春秋、诗画江湖、小说传奇,一个文化、经济、艺术全盛的朝代
《永乐大典》是如何编成的/浪荡才子唐伯虎/横空出世的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狂人李贽……
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 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3部》:太监弄乱的王朝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4部》:妖孽横行的宫廷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5部》:内阁不相信眼泪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6部》:帝国,山雨欲来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7部》:拐弯中的帝国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8部》: 人间再无魏忠贤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 第9部》: 1644,*后的较量
展开全部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节选

引子

我很喜欢历史,喜欢那些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回味。在我**次接触历史的二十年之后,我开始动笔,写下了下面的这些文字,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所有喜爱历史的人。
这部书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要说明的是,这部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
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但在我看来,体裁似乎并不重要。
我想写的,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一部好看的历史。
仅此而已!
好了,就此开始吧。

童年
**章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年:1328—1398
*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 朱五四 农民
母亲 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1352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 造反(这个猛)
  1368—1398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至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对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地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作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地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为,他要吃饭。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地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做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苟延残喘的骆驼,只等生命中那*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他想得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一年,他十七岁。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
灾难
第二章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做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相关资料

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著名明史专家 毛佩琦

我很赞成《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的解读,毕竟历史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组成,用老百姓喜欢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去了解,是好事。
——著名作家、历史学者 吴思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好,写得比较放松,我们过去写的人都拘着,生怕哪块做的不合适。
——著名收藏家 马未都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以独特的生动讲述,开启全新讲史方式,掀起一股明史热。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