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53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8.5(4.9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3563
  • 条形码:9787030693563 ; 978-7-03-069356-3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本书特色

2020年是整个世界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肆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从另一个角度这场疫情也再次向我们彰显了科学的重要性,不仅由于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待疫情对待科学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同的后果,我们也看到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给我们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也许没有什么比中国在疫情控制上的成功能够为未来论坛和我们这本丛书写下更好的序言。希望每个人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科学家们,更好地投身到尊重科学、支持科学的行列中来! ——丁健,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生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伟大的探索过程。对于未来,我们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人类将有力对抗衰老,安享百岁人生;癌症等重大疾病将变为可控可治,环境污染将会消失,世界性的贫困和饥饿将会得到解决。这些愿望的实现,需要生命科学、医学、物质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跨界协作。每位获奖者的成长经历与背后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在这种“对谈”式交流中,我们看到了一束科学精神的星光、一捧科技创新的热火,星火燎原,照亮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基础科研在找到其现实应用前通常会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科学家们往往会抱着*纯粹的心态开展工作。他们在孤独中探索着当今世界的未知,甚至去寻找对世界本源等深层次问题的解答,只有这样的科学家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伟大成就。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科学,是*好的课外班,而科学所代表的理性、好奇、求真精神,则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需要去研习的必修课。“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丛书”正是这必修课上难得的读物,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记录还原了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捕捉分享了科学家们探索科研、寻求真理的心路历程。Science is fun, science is cool(科学可以很酷很好玩)。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成为桥梁,启迪和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认识世界与自我中寻找到内心的坚定。 ——张磊,高瓴集团创始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有因才有果。每位获奖者的成就是卓越的,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小学一年级一次园艺场参观在袁隆平心中埋下了献身农业的种子,而我自己对于科学的好奇则起始于高中的物理课。希望科学的火种能以此书为媒介得以传递,青少年读者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能通过这场灵魂对谈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欲望。驶向未来科学大洋的巨轮上不需要心灵鸡汤,需要的是本书中所收纳的真人真事、所思所想!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物质科学奖捐赠人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6—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的采访实录,以每位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奋斗故事,对于科学、研究与人生的思考为主轴,同青少年读者、科研工作者展开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谈”,进行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探索,用获奖者的科学精神和专注的工作态度激励、启迪年轻一代,为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喷涌奠定坚实的科学思想基础。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前言

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初9位成员的科学委员会,已经壮大到20余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或者撰写评议信。 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轮沈南鹏代表12位捐赠人庄重,发起成额为1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将未来科学大奖“化”,实现世代传承。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亲眼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19世纪的末年,在瑞典设立了诺贝尔奖,这是有远见的事情,对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巨大的意义。今天,未来科学大奖要变成一个的基金,也是极有远见的事情,将会变成伟大的一个重要成员。”, 从“未来”走向未来 2017年1月15日,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现场。 华灯闪烁,音乐回旋。科学家们褪去日常相伴的白大褂、实验服,换上西装礼服,走上镁光追逐的红毯,在场观众随之沸腾起来。 这样一幕,在当时看来格外新鲜——用科学改变世界的人们,终于站在了舞台闪亮的中央。 梦开始的地方 2015年1月20日,“未来论坛”在北京创立。成立大会上,未来论坛创始理事、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发出一个振奋人心的倡议:做中国自己的科学大奖! 这一幕颇具冲击力:讲台上,时任百度公司吴恩达、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北京生命科学资深研究员王晓东……国内外优秀科学家齐聚一堂;讲台下,陈恂、邓锋、丁健、方方、冯仑、李彦宏、沈南鹏、吴鹰、徐、杨元庆、虞锋、张磊、张曦轲、张醒生……作为未来论坛创始理事悉数到场。 “科学家+企业家”的华丽阵容,正酝酿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未来论坛发起人、秘书长武红先后拜访了饶毅、丁洪、田刚、王晓东等科学家。接下来,他们创建了一个由9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括生命科学领域的何川、饶毅、王晓东、谢晓亮,物质科学领域的丁洪、文小刚,以及数学领域的田刚、夏志宏,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李凯。 就在科学家们热烈讨论大奖的定位、标准和评审章程时,企业家已经开始为大奖筹措资金。 一开始,与企业家的沟, 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科学贡献 首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后,时任香港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间发来贺电,称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卢煜明的获奖“是香港科学界的光荣,也说明香港在科研方面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紧接着,《人民日报》也文章《期待更多企业与科学“握手”》,指出“当越来越多有远见、有情怀的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共同我国的科技事业,科技事业才能更繁荣,创新之路才能更宽广。” 世界学术期刊《自然》则如此报道:“非侵入性产前检测和高温超导研究荣获了单项奖金约650万人民币(等额100万美元)的‘中国诺贝尔奖’”。 “我们珍视来自政府和国际学术界的肯定。”武红说。 此后5年间,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8位生命科学奖获得者、8位物质科学奖获得者和4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 他们中,有免除了数百万孕妇羊水穿刺痛苦的卢煜明,实验揭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薛其坤,解析复杂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施一公,推动中国量子通信全球的潘建伟,在代数几何学上做出深刻贡献的许晨阳,为我国水稻育种做出性贡献的袁、张启发、李家洋,创造合成有机分子新途径的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的林本坚,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的邵峰,测量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的王贻芳、陆锦标,密码专家王小云,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率提升到逾90%的张亭栋、王振义,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的彭实戈…… 这些在中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们,正在为更漫长的历史和更广阔的世界及全人类做出革命性的贡献。 不忘初心世代传承 、公正和高,是一项科学大奖的灵魂。 未来科学大奖不断淬炼打磨的,也正是这样的“奖魂”。 在制定标准时,未来科学大奖比照国际标准,以科学为一切的标尺,只有科学家才是大奖的终把关者。 在评审机制上,借鉴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科学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程度上摒弃“关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邀请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做同行评议。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信不记名投票确定。整个评审过程和所有候选人的信息全程保密,即便捐赠人也不能知晓分毫。 知名化学家、美国斯克里普斯教授余金权高度评价了这套体系:“好的评审机制不但能保证公正,关键的是性和科学性。” 5年风雨同舟,5年砥砺前行。未来科学大奖的影响,通并不顺利。当时在中国,民间科学大奖仍然是一个太过新鲜的事物,不少人仍在观望,等待“批吃螃蟹的人”出现。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丁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商讨出一个创新性的资金支持模式:单项奖金100万美元,4名捐赠人各出25万,捐赠10年。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支持,未来科学大奖的个奖项——生命科学奖由此正式设立。 科学委员会和捐赠人的深度参与,为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精神内涵和捐赠模式打下了关键基础,也为后续工作的树立了良好模板。因此,当决定再增加一个物质科学大奖时,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认同这个理念,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集齐括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和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天使投资人徐在内的4位捐赠人。 2016年1月,未来科学大奖正式宣布创立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之后,更多企业家参来: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汀南春,腾讯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他们的加盟,让未来科学大奖的第三项大奖也成为可能。 就这样,在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不仅迎来了位生命科学奖得主和位物质科学奖得主,也宣告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正式设立。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目录

未来科学大奖:为原创性基础科研而设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一起读
生命科学奖
从生活的点滴洞悉医学未来 卢煜明
人生的“结构”能” 施一公
蓦然回首,却在稻田 李家洋
梦见在水稻下乘凉散步 袁
谁知热血在陇亩 张启发
理性的叛逆 邵峰
物质科学奖
探索的动机 潘建伟
科研的眼界 马大为
突破基础研究的黑洞 冯小明
留我一江彩虹 周其林
一心一意 王贻芳
很害羞的中微子 陆锦标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将生命献给数学 许晨阳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林本坚
破而后立 王小云
后记
展开全部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相关资料

2020年是整个世界极凡的一年,疫情的肆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从另一个角度这场疫情也再次向我们彰显了科学的重要性,不仅由于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待疫情对待科学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同的后果,我们也看到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给我们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也许没有什么比中国在疫情控制上能够为未来论坛和我们这本丛书写下更好的序言。希望每个人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科学家们,更好地投身到尊重科学、支持科学的行列中来!
——丁健,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生命科学步与发展是一个伟大的探索过程。对于未来,我们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人类将有力对抗衰老,安享百岁人生;癌症等重大疾病将变为可控可治,环境污染将会消失,世界性的贫困和饥饿将会得到解决。这些愿望的实现,需要生命科学、医学、物质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跨界协作。每位获奖者的成长经历与背后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在这种“对谈”式交流中,我们看到了一束科学精神的星光、一捧科技创新的热火,星火燎原,照亮人类文明的方向。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基础科研在找到其现实应用前通常会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科学家们往往会抱着纯粹的心态开展工作。他们在孤独中探索着当今世界的未知,甚至去寻找对世界本源等深层次问题的解答,只有这样的科学家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伟大成就。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科学,是的课外班,而科学所代表的理性、好奇、求真精神,则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需要去研必修课。“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丛书”正是这必修课上难得的读物,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记录还原了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捕捉分享了科学家们探索科研、寻求真理的心路历程。Science is fun, science is cool(科学可以很酷很好玩)。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成为桥梁,启迪和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认识世界与自我中寻找到内心的坚定。
——张磊,高瓴集团创始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有因才有果。每位获奖者的成就是的,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小学一年级一次园艺场参观在袁心中埋农业的种子,而我自己对于科学的好奇则起始于高中的物理课。希望科学的火种能以此书为媒介得以传递,青少年读者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能通过这场灵魂对谈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欲望。驶向未来科学大洋的巨轮上不需要心灵鸡汤,需要的是本书中所收纳的真人真事、所思所想!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未来科学大奖一物质科学奖捐赠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