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4.8(7.6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版权信息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韦伯对毕生两大事业之反思 以清醒、冷峻、责任与激情,为大学生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以学术或政治作为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学术与政治的职业状况是什么样的?治学与从政需要什么素质与条件?学者与政治家的责任与内在使命是什么? 译自德文原版,名家导读,韦伯思想原貌精准呈现 罗卫东导读,收录《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贯通学术与政治两大领域,阐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内容简介

《学术与政治》是马克斯·韦伯的两个演讲名篇。一战后,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迷惘。应其之邀,韦伯做了这两次演讲,旨在为大学生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在一个祛魅的时代,以学术或政治为天职,这意味着什么?学术生活就如一场“疯狂的赌博”,而政治则被韦伯喻为“坚定而从容地钻透硬木板”。他以冷峻、清醒与独有的内心深处的激情,直面我们时代*深刻的命运,为我们描绘出学术与政治的职业状况,阐明从事这两种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条件,揭示学者与职业政治家的责任与内在使命。 《学术与政治》可看作韦伯晚年对毕生致力的两大领域的反思,这两篇演讲在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韦伯*重要的两篇演讲。本书同时收录韦伯的方法论名篇“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此篇贯通学术与政治这两大领域,阐释了两个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目录

目 录

导读 1

译者前言 50

以学术为天职 57

以政治为天职 98

附录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 174


展开全部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节选

总的来说,在一些重要方面,德国大学的生活也像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一样,正在变得日益美国化。我深信,这一发展终将波及个人仍然拥有劳动工具(主要指藏书)的学科,就像过去行会里的手工业者碰到的情况;在我本人的学科领域,如今已是多半如此。这一发展正在全速进行中。 就像所有资本主义的官僚制经营一样,这一发展毫无疑问有它的技术优势。但是,它的主导“精神”,却不同于德国大学悠久的历史氛围。在这种大型资本主义的大学企业,首脑与旧式大学的普通教授之间,已经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另外还包括心态上的,对于后者我不想在这里详加讨论。无论从外在还是内在的角度说,旧式大学的章程已是徒有其表。但是,大学职业生涯中一个独有的特征却保留了下来,而且变本加厉:一个编外讲师,更不用说助理了,他能否有朝一日成功升任教席教授甚或一个研究机构的首脑,纯粹就是一场碰运气的赌博。当然,在这里,运气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确实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我几乎无法想象世界上还有哪种职业生涯,运气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我本人就纯粹是凭运气,在相当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学科的正教授,而我的一些同龄人取得的成就无疑比我大得多。基于这一经历,我相信自己有足够敏锐的眼光,可以看出许多人不该有那样的命运,他们的才干不在话下,却无法在这种遴选制度中获得应有的职位。 运气,而不是才干,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并非仅仅与人性因素有关,它甚至不是主要因素。当然,大学选拔人才和其他地方一样,人性因素会在其中起作用也在所难免。但是,如果将大学里有如此之多的平庸之辈占据要津这一事实,完全归咎于大学院系或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员低能,这也不是公允之论。毋宁说,原因在于人类协作,尤其是多个组织之间协作的定律,在这里,也就是推荐人选的院系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许多世纪以来教皇选举的过程:可以说这是同类人事选拔中*重要的可考察范例了。一个*被人“看好”的枢机主教,他的成功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名列第二或第三的候选人当选已成为通则。美国总统的选举也是如此。一流的或*出众的人得到党代表大会的提名,不过是一些例外情况。通常都是排名第二甚至第三的人得到提名并进入大选。美国人已经为这些候选人的类别创造出一些技术性的社会学术语,通过研究这些例证,找出集体意志选择的规律,会是件十分有趣的事。但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这些规律在大学中同样成立,令人奇怪的倒不是选错了人的情况频频发生,而是尽管如此,正确的选择却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肯定,只有像某些国家的议会,或者像迄今为止德国的君主(两者都会以同样方式)以及现在德国的革命统治者出于政治原因插手干预时,那些庸庸碌碌之辈和投机钻营之徒才会占尽先机。 没有哪位大学教师喜欢回忆那些有关任职的讨论,因为这种讨论很少会令人感到愉快。不过我可以说,在我所了解的许多事例中,无一例外,都存在着要让纯粹的客观标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良好意愿。 必须进一步说明:学术命运要在如此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运气”,其中原因并不仅仅在于集体决策这种选人方式存在缺陷。每一位希望承担学术使命的年轻人,都必须认识到他面临的任务具有两重性。他不但要具备学者的资质,他还是一名教师,而这两者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一个人可能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个十分蹩脚的教师。我还记得黑尔姆霍尔茨或者兰克[* 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19世纪德国*优秀的科学家之一,在生理学、光学、数学和气象学方面均有突出贡献。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德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以注重民族文化特点的史学观闻名于世。——译注]*教课的情形。他们也许不是罕见的例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大学,却在竞相以一种非常可笑的方式招徕学生。当学生人数超过一千时,大学城的房东们就会搞一次庆祝活动,学生人数超过两千时,他们甚至会举行一次火炬游行。应当坦率承认,在相邻学科“吸引”到的学生人数,对听课费收入的多寡是大有影响的。除此之外,听众数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评估能力高下的明确标准,但学者的素质却无法进行量化评估,而那些勇于创新者往往(且完全自然而然)就会备受争议。由是之故,听课人数带来的无法估量的好处和价值,就对绝大多数教师产生了强烈影响。假如一个讲师被说成是蹩脚的教师,这往往就意味着他在学术上被判了死刑,哪怕他是世界上*杰出的学者。但问题在于:学生大人光临课堂的人数,却成了评判一个教师优劣的标准。目前的事实是,连某些纯粹表面的因素,比如讲师的性情,甚至说话的音调,都在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涌向某位教师,其作用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根据我还算相当丰富的个人经验并经过比较冷静的思考之后,我对那些门庭若市的课堂是深感怀疑的,尽管这种现象无疑不可避免。民主只应当用在适合它的地方。但是,按照德国大学的传统,学术实践一直是精神贵族的事务,对此我们不必讳言。然而另一方面,阐明一个学术问题,以使一个未经严格训练但具备领悟力的头脑能够理解它,进而使他能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这对我们来说不仅至关重要,或许也是我们的教育事业*为艰难的任务。毫无疑问,这项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并不取决于听课学生的数量。回到我们的话题上说,授课的技艺是一种个人天赋,与一个学者的学术资质并不完全成正比。和法国不同,我们没有学术上的“不朽院士”组成的科学机构。按照我们的传统,大学应该同时满足两个需求:研究和教学。但是,一个人能否兼具这两种才干,就绝对是一个偶然事件了。

新书--学术与政治(精装)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蕞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曾先后在柏林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代表德国进行凡尔赛会议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的起草设计。主要著作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以及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