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52.0(7.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7.8(8.5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462961
  • 条形码:9787511462961 ; 978-7-5114-629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本书特色

腐蚀评定、电化学测试、常规实验室腐蚀试验、局部腐蚀、加速腐蚀、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试验、微区腐蚀试验、模拟微生物腐蚀试验、耐蚀材料、阴极保护检、涂料涂层检测、缓蚀剂、腐蚀监控、大数据技术 *新标准,*新测试方法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为《防腐蚀工程师推荐阅读丛书》之一,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组织专家编写。全书共分为三篇。篇为腐蚀试验方法,主要介绍腐蚀试验方法的分类、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控制、常用的腐蚀评定方法、电化学测试技术、常规实验室腐蚀试验方法、局部腐蚀试验方法、加速腐蚀试验方法、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试验、微区腐蚀试验方法和模拟微生物腐蚀试验方法。第2篇为防腐蚀检测技术,介绍耐蚀材料检测与评定方法、防腐蚀工程和产品的检测技术,包括阴极保护检测技术、涂料涂层检测技术及缓蚀剂测试评定方法。第3篇为腐蚀监控,包括腐蚀监控技术、腐蚀监控装置和方法选择以及大数据技术在腐蚀监测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防腐蚀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和参考书,并可供从事防腐蚀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目录

第1篇腐蚀试验方法 第1章概论(1) 11腐蚀试验的任务与试验方法分类(1) 111腐蚀试验的任务(1) 112腐蚀试验方法的分类(1) 12腐蚀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控制(3) 121腐蚀试验设计(3) 122腐蚀试验条件控制(4) 第2章常用腐蚀评定方法(10) 21表观检查(10) 211宏观检查(10) 212微观检查(10) 213评定方法(11) 22质量法(12) 221质量增加法(12) 222质量损失法(12) 223质量法测量结果的评定(17) 23失厚测量与点蚀深度测量(18) 231失厚测量(18) 232点蚀深度测量(18) 24气体容量法(19) 241析氢测量(19) 242吸氧测量(19) 25电阻法(20) 251基本原理(20) 252测量技术(21) 26力学性能与腐蚀评定(21) 261用力学性能变化评定全面腐蚀(21) 262局部腐蚀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2) 27溶液分析与指示剂法(22) 第3章电化学测试技术(25) 31电极电位测量(25) 32极化曲线测量(28) 321极化曲线测量技术的分类(28) 322测量技术(29) 33线性极化技术(31) 331线性极化技术原理(32) 332线性极化测量技术(35) 333线性极化技术中的常数(38) 34弱极化区测量方法(39) 341Barnartt三点法(39) 342两点法(42) 35测定腐蚀速度的极化曲线外延法(43) 36充电曲线法(44) 361恒电流充电曲线方程式(44) 362充电曲线方程式的解析方法(45) 363充电曲线的实验测定(47) 37暂态线性极化技术(47) 38恒电量法(48) 381恒电量法原理(48) 382恒电量法测试技术(50) 39交流阻抗技术(51) 391基本电路的交流阻抗谱(51) 392等效电路及电化学阻抗谱(58) 393交流阻抗测量与数据处理(62) 310电化学噪声研究方法(65) 3101电化学噪声(65) 3102电化学噪声的测定(66) 3103电化学噪声的解析(67) 第4章常规实验室腐蚀试验方法(72) 41模拟浸泡试验(72) 411全浸试验(72) 412半浸试验(73) 413间浸试验(74) 42动态浸泡试验(75) 421一般流动溶液试验(75) 422循环流动溶液试验(76) 423高速流动溶液试验(76) 424转动金属试样的试验(77) 43控制温度的腐蚀试验(78) 431等温试验(78) 432传热面试验(78) 433温差腐蚀试验(78) 434高温高压釜试验(78) 44氧化试验(80) 441概述(80) 442质量法(80) 443容量法(81) 444压力计法(82) 445电阻法(83) 446水蒸气氧化试验(83) 45燃气腐蚀试验(84) 451概述(84) 452硫酸露点腐蚀试验(85) 453碱性硫酸盐熔融腐蚀试验(86) 454钒腐蚀试验方法(88) 第5章局部腐蚀试验方法(90) 51点蚀试验(90) 511点蚀研究目的及试验方法分类(90) 512点蚀的化学浸泡试验方法(90) 513点蚀的电化学试验方法(94) 514点蚀现场试验(99) 52缝隙腐蚀试验(100) 521浸泡试验法(100) 522测定缝隙腐蚀敏感性的电化学方法(102) 53电偶腐蚀试验(104) 531实物部件试验(104) 532模拟试验方法(104) 533实验室试验(105) 534大气暴露试验(107) 54晶间腐蚀试验方法(108) 541评定晶间腐蚀倾向的化学浸泡方法(109) 542晶间腐蚀的电化学试验方法(113) 543其他检验与评定方法(115) 55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方法(116) 551概述(116) 552应力腐蚀试验的试样(117) 553SCC试验的加载方式(129) 554SCC试验环境(132) 555试验与评定(133) 56腐蚀疲劳试验(135) 561腐蚀疲劳试验目的(135) 562腐蚀疲劳试验的分类(135) 563腐蚀疲劳试验的加载方法(136) 564腐蚀介质的引入方法(136) 565评定方法(137) 57磨蚀和空泡腐蚀试验方法(137) 571试验方法(138) 572试验数据的相关性(140) 58微动腐蚀试验方法(140) 581机械式微动腐蚀试验装置(140) 582电磁式微动腐蚀试验装置(141) 第6章加速腐蚀试验方法(142) 61盐雾试验(142) 611中性盐雾(NSS)试验(142) 612乙酸盐雾(AASS)试验(142) 613铜加速的乙酸盐雾(CASS)试验(142) 614其他标准试验方法(142) 615盐雾箱的结构(143) 62控制湿度的试验(143) 63腐蚀性气体试验(144) 64电解加速腐蚀试验(145) 641电解腐蚀试验(EC试验)(145) 642阳极氧化铝的腐蚀试验方法(145) 65膏泥腐蚀试验(Corrodkote试验)(148) 第7章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试验(149) 71大气暴露试验(149) 711试验场点选择(149) 712控制材料(149) 713大气暴露试验的试样(149) 714暴晒架与暴露试验(151) 715试验结果的评价(152) 72自然水中的腐蚀试验(152) 721海水腐蚀试验(152) 722淡水腐蚀试验(155) 73土壤腐蚀试验(156) 731土壤埋置试验(156) 732土壤特征参数的测量(158) 第8章微区腐蚀试验方法(159) 81扫描开尔文探针(SKP)试验(159) 811试验原理(159) 812设备构成(161) 813测试方法(161) 814测试的局限性(161) 82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试验(162) 821试验原理(162) 822设备构成(163) 823测试方法(163) 824测试的局限性(164) 83电流敏感度原子力显微镜(CSAFM)试验(164) 84扫描振动电极(SVET)试验(165) 841试验原理(165) 842设备构成(166) 843测试方法(166) 844测试的局限性(167) 85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试验(167) 86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试验(167) 861反馈模式(167) 862收集模式(169) 863渗透试验(169) 864离子转移反馈模式(169) 865平衡扰动模式(169) 866电位检测模式(169) 867设备构成(169) 868测试方法(170) 87局部交流阻抗测试(LEIS)(170) 871试验原理(170) 872试验装置(170) 873试验方法(171) 88腐蚀形貌观测技术(171) 881非破坏性观测(171) 882破坏性观测(171) 第9章模拟微生物腐蚀试验(173) 91试样要求(173) 92试验设备(173) 93试剂(174) 94通用性试验步骤(174) 95试验后试样的处理(175) 参考文献(175) 第2篇防腐蚀检测技术 第10章概论(179) 101防腐蚀检测的任务和意义(179) 102防腐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79) 第11章耐蚀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方法(181) 111引言(181) 112耐候钢(181) 1121质量损失法(181) 1122电化学方法(184) 113高强螺栓用钢(188) 114不锈钢(189) 1141不锈钢点蚀性能检测与评定方法(189) 1142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检测与评定方法(190) 115镍基合金(192) 116铝合金(193) 117钛合金(193) 118铜及铜合金(194) 第12章阴极保护检测技术(196) 121引言(196) 1211阴极保护检测的任务(196) 1212阴极保护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196) 1213国内外现状和国内发展现状(197) 122管地电位测量技术(198) 1221电位测量的一般原则(198) 1222参比电极(198) 1223测试探头 (200) 1224管地电位测试方法(200) 1225电位测量中的IR降及其消除(201) 123牺牲阳极输出电流测试(204) 1231直接测量法(204) 1232双电流表法(205) 1233标准电阻法(205) 124管内电流测试(205) 1241电压降法(205) 1242补偿法(206) 1243保护电流密度的测定(206) 125绝缘法兰绝缘性能测试(207) 1251兆欧表法(207) 1252电位法(207) 1253电压电流法(208) 126接地电阻测试(209) 1261外加电流接地阳极的接地电阻测试(209) 1262牺牲阳极接地电阻测试(209) 127土壤电阻率测试(210) 1271原位测试法(210) 1272土壤箱法(210) 128管道外防腐涂层漏电阻测试(211) 1281外加电流法(211) 1282间歇电流法(212) 1283Pearson法(213) 1284CIPS和DCVG联合检测法(214) 1285电火花检漏(214) 129故障点确定(215) 1291直流法(215) 1292交流法(216) 1293电化学暂态检测技术(217) 1294DCVG和CIPS 综合检测技术(217) 1295内部信号检测法(217) 1296GPS(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标签法(218) 1297综合检测软件(218) 第13章涂料涂层检测技术(219) 131引言(219) 1311涂料和涂层应用要求(219) 1312涂料和涂层质量的检测与控制(219) 132涂料性能检测技术(223) 1321液体涂料性能检测技术(223) 1322粉末涂料性能检测技术(227) 133涂层性能检测技术(229) 1331涂层基本性能检测技术(229) 1332涂层应用性能检测技术(235) 1333涂层性能的化学及电化学检测方法(237) 1334涂层性能的物理检测方法(241) 第14章缓蚀剂测试评定方法(246) 141引言(246) 1411缓蚀剂的性能与特点(246) 1412缓蚀剂的缓蚀效率(246) 142缓蚀剂的性能测试评定(247) 1421质量损失试验(247) 1422电化学测试(247) 1423其他分析技术(250) 参考文献(251) 第3篇腐蚀监控 第15章概论(254) 151腐蚀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工业应用(254) 152腐蚀监控的任务(256) 153腐蚀监控系统(257) 第16章工业腐蚀监控技术(259) 161表观检查(259) 162挂片法(260) 163电阻探针(261) 164电位探针(265) 165线性极化探针(267) 166交流阻抗探针(268) 167氢探针(270) 168警戒孔监视(腐蚀裕量监测)(272) 169无损检测技术(272) 1691超声检测(272) 1692涡流技术(274) 1693热像显示技术(275) 1694射线照相术(276) 1695声发射技术(276) 1610电偶探针和电流探针(277) 16101电偶探针(277) 16102电流探针(278) 1611离子选择探针(介质分析法)(279) 1612其他方法(281) 16121阳极激发技术(281) 16122谐波分析方法(HA)(281) 16123激光法测定氧化膜厚度(282) 16124放射激活技术(282) 16125渗透探伤法(283) 16126化学分析法(284) 16127漏磁法(284) 第17章腐蚀监控装置和方法选择(286) 171腐蚀监控装置(286) 172腐蚀监控方法的选择(290) 173腐蚀监测位置的确定(291) 第18章腐蚀监控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293) 181腐蚀大数据技术在腐蚀监控中的应用(293) 182腐蚀大数据在线监测技术(293) 1821腐蚀传感器技术(294) 1822腐蚀测试系统(294) 1823通信技术(295) 1824服务器(296) 1825数据库(296) 183腐蚀大数据处理技术(296) 1831多元线性回归(298) 1832人工神经网络(298) 1833支持向量机和支持向量回归(299) 1834马尔科夫链(300) 1835宏观尺度的蒙特卡洛模拟(301) 1836灰色关联性分析与灰色预测(302) 1837频繁模式树算法(303) 1838贝叶斯信念网络(303) 1839随机森林(304) 参考文献(305)第1篇腐蚀试验方法 第1章概论(1) 11腐蚀试验的任务与试验方法分类(1) 111腐蚀试验的任务(1) 112腐蚀试验方法的分类(1) 12腐蚀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控制(3) 121腐蚀试验设计(3) 122腐蚀试验条件控制(4) 第2章常用腐蚀评定方法(10) 21表观检查(10) 211宏观检查(10) 212微观检查(10) 213评定方法(11) 22质量法(12) 221质量增加法(12) 222质量损失法(12) 223质量法测量结果的评定(17) 23失厚测量与点蚀深度测量(18) 231失厚测量(18) 232点蚀深度测量(18) 24气体容量法(19) 241析氢测量(19) 242吸氧测量(19) 25电阻法(20) 251基本原理(20) 252测量技术(21) 26力学性能与腐蚀评定(21) 261用力学性能变化评定全面腐蚀(21) 262局部腐蚀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2) 27溶液分析与指示剂法(22) 第3章电化学测试技术(25) 31电极电位测量(25) 32极化曲线测量(28) 321极化曲线测量技术的分类(28) 322测量技术(29) 33线性极化技术(31) 331线性极化技术原理(32) 332线性极化测量技术(35) 333线性极化技术中的常数(38) 34弱极化区测量方法(39) 341Barnartt三点法(39) 342两点法(42) 35测定腐蚀速度的极化曲线外延法(43) 36充电曲线法(44) 361恒电流充电曲线方程式(44) 362充电曲线方程式的解析方法(45) 363充电曲线的实验测定(47) 37暂态线性极化技术(47) 38恒电量法(48) 381恒电量法原理(48) 382恒电量法测试技术(50) 39交流阻抗技术(51) 391基本电路的交流阻抗谱(51) 392等效电路及电化学阻抗谱(58) 393交流阻抗测量与数据处理(62) 310电化学噪声研究方法(65) 3101电化学噪声(65) 3102电化学噪声的测定(66) 3103电化学噪声的解析(67) 第4章常规实验室腐蚀试验方法(72) 41模拟浸泡试验(72) 411全浸试验(72) 412半浸试验(73) 413间浸试验(74) 42动态浸泡试验(75) 421一般流动溶液试验(75) 422循环流动溶液试验(76) 423高速流动溶液试验(76) 424转动金属试样的试验(77) 43控制温度的腐蚀试验(78) 431等温试验(78) 432传热面试验(78) 433温差腐蚀试验(78) 434高温高压釜试验(78) 44氧化试验(80) 441概述(80) 442质量法(80) 443容量法(81) 444压力计法(82) 445电阻法(83) 446水蒸气氧化试验(83) 45燃气腐蚀试验(84) 451概述(84) 452硫酸露点腐蚀试验(85) 453碱性硫酸盐熔融腐蚀试验(86) 454钒腐蚀试验方法(88) 第5章局部腐蚀试验方法(90) 51点蚀试验(90) 511点蚀研究目的及试验方法分类(90) 512点蚀的化学浸泡试验方法(90) 513点蚀的电化学试验方法(94) 514点蚀现场试验(99) 52缝隙腐蚀试验(100) 521浸泡试验法(100) 522测定缝隙腐蚀敏感性的电化学方法(102) 53电偶腐蚀试验(104) 531实物部件试验(104) 532模拟试验方法(104) 533实验室试验(105) 534大气暴露试验(107) 54晶间腐蚀试验方法(108) 541评定晶间腐蚀倾向的化学浸泡方法(109) 542晶间腐蚀的电化学试验方法(113) 543其他检验与评定方法(115) 55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方法(116) 551概述(116) 552应力腐蚀试验的试样(117) 553SCC试验的加载方式(129) 554SCC试验环境(132) 555试验与评定(133) 56腐蚀疲劳试验(135) 561腐蚀疲劳试验目的(135) 562腐蚀疲劳试验的分类(135) 563腐蚀疲劳试验的加载方法(136) 564腐蚀介质的引入方法(136) 565评定方法(137) 57磨蚀和空泡腐蚀试验方法(137) 571试验方法(138) 572试验数据的相关性(140) 58微动腐蚀试验方法(140) 581机械式微动腐蚀试验装置(140) 582电磁式微动腐蚀试验装置(141) 第6章加速腐蚀试验方法(142) 61盐雾试验(142) 611中性盐雾(NSS)试验(142) 612乙酸盐雾(AASS)试验(142) 613铜加速的乙酸盐雾(CASS)试验(142) 614其他标准试验方法(142) 615盐雾箱的结构(143) 62控制湿度的试验(143) 63腐蚀性气体试验(144) 64电解加速腐蚀试验(145) 641电解腐蚀试验(EC试验)(145) 642阳极氧化铝的腐蚀试验方法(145) 65膏泥腐蚀试验(Corrodkote试验)(148) 第7章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试验(149) 71大气暴露试验(149) 711试验场点选择(149) 712控制材料(149) 713大气暴露试验的试样(149) 714暴晒架与暴露试验(151) 715试验结果的评价(152) 72自然水中的腐蚀试验(152) 721海水腐蚀试验(152) 722淡水腐蚀试验(155) 73土壤腐蚀试验(156) 731土壤埋置试验(156) 732土壤特征参数的测量(158) 第8章微区腐蚀试验方法(159) 81扫描开尔文探针(SKP)试验(159) 811试验原理(159) 812设备构成(161) 813测试方法(161) 814测试的局限性(161) 82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试验(162) 821试验原理(162) 822设备构成(163) 823测试方法(163) 824测试的局限性(164) 83电流敏感度原子力显微镜(CSAFM)试验(164) 84扫描振动电极(SVET)试验(165) 841试验原理(165) 842设备构成(166) 843测试方法(166) 844测试的局限性(167) 85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试验(167) 86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试验(167) 861反馈模式(167) 862收集模式(169) 863渗透试验(169) 864离子转移反馈模式(169) 865平衡扰动模式(169) 866电位检测模式(169) 867设备构成(169) 868测试方法(170) 87局部交流阻抗测试(LEIS)(170) 871试验原理(170) 872试验装置(170) 873试验方法(171) 88腐蚀形貌观测技术(171) 881非破坏性观测(171) 882破坏性观测(171) 第9章模拟微生物腐蚀试验(173) 91试样要求(173) 92试验设备(173) 93试剂(174) 94通用性试验步骤(174) 95试验后试样的处理(175) 参考文献(175) 第2篇防腐蚀检测技术 第10章概论(179) 101防腐蚀检测的任务和意义(179) 102防腐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79) 第11章耐蚀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方法(181) 111引言(181) 112耐候钢(181) 1121质量损失法(181) 1122电化学方法(184) 113高强螺栓用钢(188) 114不锈钢(189) 1141不锈钢点蚀性能检测与评定方法(189) 1142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检测与评定方法(190) 115镍基合金(192) 116铝合金(193) 117钛合金(193) 118铜及铜合金(194) 第12章阴极保护检测技术(196) 121引言(196) 1211阴极保护检测的任务(196) 1212阴极保护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196) 1213国内外现状和国内发展现状(197) 122管地电位测量技术(198) 1221电位测量的一般原则(198) 1222参比电极(198) 1223测试探头 (200) 1224管地电位测试方法(200) 1225电位测量中的IR降及其消除(201) 123牺牲阳极输出电流测试(204) 1231直接测量法(204) 1232双电流表法(205) 1233标准电阻法(205) 124管内电流测试(205) 1241电压降法(205) 1242补偿法(206) 1243保护电流密度的测定(206) 125绝缘法兰绝缘性能测试(207) 1251兆欧表法(207) 1252电位法(207) 1253电压电流法(208) 126接地电阻测试(209) 1261外加电流接地阳极的接地电阻测试(209) 1262牺牲阳极接地电阻测试(209) 127土壤电阻率测试(210) 1271原位测试法(210) 1272土壤箱法(210) 128管道外防腐涂层漏电阻测试(211) 1281外加电流法(211) 1282间歇电流法(212) 1283Pearson法(213) 1284CIPS和DCVG联合检测法(214) 1285电火花检漏(214) 129故障点确定(215) 1291直流法(215) 1292交流法(216) 1293电化学暂态检测技术(217) 1294DCVG和CIPS 综合检测技术(217) 1295内部信号检测法(217) 1296GPS(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标签法(218) 1297综合检测软件(218) 第13章涂料涂层检测技术(219) 131引言(219) 1311涂料和涂层应用要求(219) 1312涂料和涂层质量的检测与控制(219) 132涂料性能检测技术(223) 1321液体涂料性能检测技术(223) 1322粉末涂料性能检测技术(227) 133涂层性能检测技术(229) 1331涂层基本性能检测技术(229) 1332涂层应用性能检测技术(235) 1333涂层性能的化学及电化学检测方法(237) 1334涂层性能的物理检测方法(241) 第14章缓蚀剂测试评定方法(246) 141引言(246) 1411缓蚀剂的性能与特点(246) 1412缓蚀剂的缓蚀效率(246) 142缓蚀剂的性能测试评定(247) 1421质量损失试验(247) 1422电化学测试(247) 1423其他分析技术(250) 参考文献(251) 第3篇腐蚀监控 第15章概论(254) 151腐蚀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工业应用(254) 152腐蚀监控的任务(256) 153腐蚀监控系统(257) 第16章工业腐蚀监控技术(259) 161表观检查(259) 162挂片法(260) 163电阻探针(261) 164电位探针(265) 165线性极化探针(267) 166交流阻抗探针(268) 167氢探针(270) 168警戒孔监视(腐蚀裕量监测)(272) 169无损检测技术(272) 1691超声检测(272) 1692涡流技术(274) 1693热像显示技术(275) 1694射线照相术(276) 1695声发射技术(276) 1610电偶探针和电流探针(277) 16101电偶探针(277) 16102电流探针(278) 1611离子选择探针(介质分析法)(279) 1612其他方法(281) 16121阳极激发技术(281) 16122谐波分析方法(HA)(281) 16123激光法测定氧化膜厚度(282) 16124放射激活技术(282) 16125渗透探伤法(283) 16126化学分析法(284) 16127漏磁法(284) 第17章腐蚀监控装置和方法选择(286) 171腐蚀监控装置(286) 172腐蚀监控方法的选择(290) 173腐蚀监测位置的确定(291) 第18章腐蚀监控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293) 181腐蚀大数据技术在腐蚀监控中的应用(293) 182腐蚀大数据在线监测技术(293) 1821腐蚀传感器技术(294) 1822腐蚀测试系统(294) 1823通信技术(295) 1824服务器(296) 1825数据库(296) 183腐蚀大数据处理技术(296) 1831多元线性回归(298) 1832人工神经网络(298) 1833支持向量机和支持向量回归(299) 1834马尔科夫链(300) 1835宏观尺度的蒙特卡洛模拟(301) 1836灰色关联性分析与灰色预测(302) 1837频繁模式树算法(303) 1838贝叶斯信念网络(303) 1839随机森林(304) 参考文献(305)
展开全部

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检测技术(第2版)/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 作者简介

  李晓刚,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我国材料环境腐蚀与防护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坚持材料环境腐蚀机理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钢铁、高分子等材料在大气、土壤、海洋环境的腐蚀规律;领导创建了国内zui大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与共享的规范化平台和数据量zui大的腐蚀数据库,发展了环境腐蚀试验系列化新技术;由此提出了低合金结构钢耐蚀性成分组织调控的相电化学腐蚀理论,并再次基础上发展了新一代系列耐蚀低合金结构钢(产量超过了200万吨),为解决航天、海洋、石油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材料腐蚀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天宫一号"重大腐蚀难题,为其按时发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材料环境腐蚀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429篇,出版专著17部(第一作者13部),译著1部,主持编辑出版国内首部“腐蚀学科进展报告”和教育部规划教材各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排名第一);获行业1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杜翠薇,教授、博导,北京科技大学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和科研工作,在Nature、CorrosionScience、Electrochimica Acta等国内外腐蚀及材料相关的知名期刊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合作编写专著7部,教材2部,获得国家专利20余件(其中2件国际发明专利),参编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励16 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