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徽州传统村落

徽州传统村落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6cm 页数: 285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86.6(7.2折) 定价  ¥3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徽州传统村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730076
  • 条形码:9787550730076 ; 978-7-5507-3007-6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徽州传统村落 本书特色

1.本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三五”出版规划,入选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本项目的出版,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抢救性保护的一种方式,更是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之“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的一种方法。 3.每册图书前面附有一幅《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区总图》的拉页地图,全面具体呈现中国传统村落各个文化区的分布现状,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4.丛书作者均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该套丛书是高校村落文化研究方向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图书,有助于推动“传统村落学”学术框架的形成。 5.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地理环境、人口迁移和社会经济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在快速城镇化、现代化和某些不当措施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面临生存的挑战。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意味着村落建筑的消亡,更严重的是意味着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消亡。因此本套丛书试图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一次科学的梳理、抢救性记录和提出保护建议,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价值,重新唤起社会关注,重振乡居生活方式。

徽州传统村落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徽州文化区内的地理环境、人口变迁、物质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重点保护村落概述等内容, 多角度分类解读区域内的传统村落文化, 书末附本文化区内所有的传统村落名录、地理信息及价值评估表等。该书是学院派专家与“古村之友”志愿者强强联合打造的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价值的经典读物, 试图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一次科学的梳理、抢救性记录和保护性活化, 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价值, 唤起社会关注, 重振乡居生活方式。

徽州传统村落 目录

**章 概述 001

**节 中原文化的形成 / 003

一、中原文化的地理要素 / 003

二、中原文化的形成过程 / 005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内涵 / 007

一、精微的辩证思维 / 007

二、鲜明的人文意识 / 008

三、执着的爱国精神 / 009

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 009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特质 / 010

一、根源性 / 010

二、正统性 / 011

三、系统性 / 011

四、开放性 / 012

五、原创性 / 012

六、包容性 / 013

七、基础性 / 013

第二章 中原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 015

**节 传统村落数量 / 016

第二节 传统村落类型 / 018

一、传统村落类型研究综述 / 019

二、中原传统村落类型划分 / 019

三、中原传统村落类型特征 / 026

第三节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 029

一、中国传统村落与民族 / 029

二、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基本内核 / 030

三、中国传统村落的价值构成要素 / 031

四、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表现形式 / 034

第四节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 / 038

一、中原传统村落空间类型与特征 / 038

二、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类型与特征 / 044

三、河南传统村落空间类型与特征 / 049

四、陕西传统村落空间类型与特征 / 054

第三章 中原传统村落的形成机理 061

**节 中原传统村落形成的自然因素 / 063

一、山西传统村落形成的自然因素 / 064

二、河南传统村落形成的自然因素 / 066

三、陕西传统村落形成的自然因素 / 069

第二节 中原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 070

一、山西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 070

二、河南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 071

三、陕西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 074

第三节 中原传统村落形成的经济因素 / 076

一、山西传统村落形成的经济因素 / 077

二、河南传统村落形成的经济因素 / 077

三、陕西传统村落形成的经济因素 / 079

第四节 中原传统村落的形成机理 / 080

一、山西传统村落的形成机理 / 080

二、河南传统村落的形成机理 / 084

三、陕西传统村落的形成机理 / 089

第四章 中原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101

**节 村落选址原则及特征 / 102

一、背山环水,负阴抱阳 / 103

二、沿河盆地,趋利避害 / 105

三、黄土塬上,窑居风格 / 108

四、平原地带,网络布局 / 111

第二节 空间格局与空间类型 / 115

一、空间格局 / 116

二、空间类型 / 123

三、宅院空间 / 142

第三节 农业景观 / 148

一、枣林枣园,枣缘村落 / 149

二、古樱桃林,传统种植 / 156

第五章 中原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159

**节 民间信仰 / 160

一、民间信仰的概念 / 160

二、民间信仰的产生 / 161

三、民间信仰的特征 / 162

四、民间信仰的对象 / 164

第二节 乡规礼俗 / 175

一、宗族祭祀 / 175

二、家族礼仪 / 177

三、乡规民约 / 181 四、乡贤文化 / 182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184

一、人生仪礼习俗 / 185

二、岁时节庆习俗 / 201

三、居住习俗 / 215

四、饮食习俗 / 217

第四节 传统艺术 / 220

一、戏曲 / 221

二、舞蹈 / 225

三、民间美术 / 232

第六章 中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243

**节 传统村落的保护 / 244

一、被破坏的原因 / 244

二、保护政策与成效 / 249

三、保护难点及困境 / 254

四、保护路径与方法 / 256

第二节 传统村落的活化 / 266

一、活化原则 / 266

二、活化方式 / 270

三、活化措施 / 273

参考文献 / 279

附录:中原传统村落名单 / 283

后记 / 313


展开全部

徽州传统村落 节选

中原文化,即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古代文献中,中原这一地域概念,有“中原”“中土”“中夏”“中州”等多种称谓。这些称谓,因时代变化而名称有异,范围也有所区别。中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至今学术界依然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大部、山东西部以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将整个黄河流域归为中原;还有少数人认为“禹定九州、制九鼎”,九州即中原。而“中原文化”一词,也同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从文化角度出发,从文化的性质、特征上理解中原,将中原地区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上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将中原文化历史悠久的性质以及积淀深厚的特征表现出来。广义“中原文化”包括中原地区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如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也包括考古学上说的诸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 从层面上解构,中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时间而言,中原文化是一个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史前时期,而且延续了整个历史时期,及至今日这种文化还在传承,并得以发展。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原文化,多是指古代中原地区的文化,可以称之为中原历史文化、中原传统文化,有时也直称为中原文化。二是从形态而言,中原文化在北宋及其以前作为主流文化,其主要理念、准则等,已从中原地区传播到周边及其他地区,中原文化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原地域的文化气质,甚至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所讲的中原文化,是指以中原地区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其人与人之间对象性关系而逐渐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包括这一地域上所出现的所有意识形态,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成果。

徽州传统村落 作者简介

本丛书由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清华大学罗德胤副教授、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汤敏担任主编。 吴必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国土资源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著有《中国景观史》《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学术专著,并发表多篇地理学权威论文。 罗德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2012 年起担任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数十个,其中包括: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申报地环境整治,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导则,河南新县西河村保护发展规划与落地实施等项目。 张晓虹,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2003 年度哈佛燕京学者。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研究。著有《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万民所依:建筑与意象》等。 汤敏,“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北京大学硕士。“古村之友”为全国三十个省(区市)、近千个县市共计数万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台,共同推动传统村落的全面保护与活化。汤敏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创新领袖”称号、2014—2015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并带领“古村之友”获得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设计之都特别贡献奖、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等荣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