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本类榜单:成功/励志销量榜
中 图 价:¥49.7(7.2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版权信息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在作者20多年来研究创造学,发表50多篇创造学论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中外创造学家和相关学科的近期新成果,经综合创新建构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理工文综合特色、自主创新特色的较完整的创造学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是一本经多年教学实践锤炼,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且深受欢迎的教材。本书也称为广义创造学,它以创新这一时代精神贯穿全书,不仅探讨了创造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阐述了创造性活动、创造性主体、创造性人格、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环境的原理,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了创造技法,而且探讨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品牌产品创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审美等具体创造活动的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典型案例、创新经验、战略措施、应对方法等。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创造学导论
1.1 什么是创造学
1.2 创造学的兴起
1.3 创造学的理论体系
1.4 学习创造学的意义和方法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2章 创造性活动
2.1 创造性活动的分类
2.2 创造性活动的规定性
2.3 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3章 创造性活动的主体及创造性人格
3.1 创造性主体的特征和定义
3.2 主体的创造性人格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4章 主体的创造力
4.1 创造力的概念和结构模型
4.2 创造力开发
4.3 创造力的测试和训练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5章 创造性人才
5.1 创造性人才的分类标准、基本特征
5.2 创造性人才的成才模式和研究意义
5.3 如何造就创造性人才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6章 创造性思维活动
6.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6.2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6.3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6.4 直觉思维、顿悟思维和灵感思维
6.5 创造性思维训练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7章 创造性活动的规律
7.1 系统综合创新规律
7.2 *优选择创新规律
7.3 交流激励创新规律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8章 创造性环境
8.1 自由讨论等方面的环境
8.2 创造性活动的顺境和逆境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9章 创造技法
9.1 创造技法导论
9.2 常用创造技法(一)
9.3 常用创造技法(二)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0章 TRIZ技术发明方法
10.1 TRIZ技术发明方法导论
10.2 技术系统的发展规律
10.3 解决发明问题的40个措施
10.4 物场分析法、标准解法和解题程序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1章 理论创新活动
11.1 理论创新导论
11.2 邓小平理论的创造观
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观
11.4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观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2章 制度创新活动
12.1 广义制度创新活动
12.2 狭义制度创新活动
12.3 改革开放创新活动的成就和经验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3章 科学发现活动
13.1 科学发现活动的基本概念
13.2 科学发现活动的规律、问题和哲学启迪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4章 技术发明活动
14.1 技术发明的概念
14.2 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发明案例
14.3 发明专利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5章 技术创新活动
15.1 技术创新及相关概念
15.2 技术创新的回顾和展望
15.3 企业技术创新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6章 名牌产品创造活动
16.1 名牌产品的特征和定义
16.2 名牌产品的评价
16.3 启动名牌创造工程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7章 创造性教育活动
17.1 创造性教育的特征和目标
17.2 创造性教育的内容、活动方式、方法和体制
17.3 创造性教育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8章 创造性审美活动
18.1 关于美的分类和概念
18.2 一般美的创造活动
18.3 形态美的创造活动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节选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2版)》:1.2.1 创造学蓬勃兴起的原因1.创造学在全世界兴起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科技成果,吸引人们去探讨创造过程的奥秘,进而促使创造学蓬勃兴起。翻开丹皮尔的《科学史》,卷首诗曾提到希腊神话中史芬克斯式的难解谜团。20世纪中叶,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而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已解开了一个个比它难千百倍的疑团,开拓出一个个未知领域,结出了许多无比奇妙的智慧花朵,创造了层出不穷的神话般的奇迹。(1)信息科技领域:逐步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和特征,发明并完善了信息处理高速化、微型化、智能化技术电脑和微电脑技术;发明并完善了信息记录高密度化技术——激光缩微技术,信息传输远距离、大容量化技术——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信息检索网络化技术——电话、电视、电脑、信息中心联网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发明家王永民经过八年探索发明的汉字输入电脑五笔字型体系,以26个键、超过英文输入速度、简单易学的优点为汉字输入电脑化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中国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峰值速度达到1206万亿次。随着各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网络交际、网络信息交流、网络通信、网络商贸、网络教学、网络医疗、网络虚拟设计及实验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光子电脑、生物电脑、量子电脑的研制取得新的进展,开辟了人脑与电脑交流融合的新前景。(2)生物科技领域: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揭破了遗传现象的千古之谜;人工合成了胰岛素、脱氧核糖核酸、转移核糖核酸;提出了“转座因子理论”,基因工程创造了一系列生物新品种;细胞工程产生了单克隆抗体这种杀癌“导弹”。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创数千亿元效益。克隆羊“多利”的问世,开辟了用体细胞克隆稀有生物的前景;2000年6月26日宣布的,经美、英、法、德、日、中等十几个国家、上千名科学家合作,经十年努力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草图,将对今后人类的医疗保健和长寿产生深远的影响。(3)新能源科技领域:非晶态硅太阳能电池试制成功,为廉价利用太阳能闯出了一条新路;大型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点火成功,为开发前途无量的核聚变能源开辟了美好前景;种植“能源树”以及酒精代替汽油的技术使科学利用生物能迈出了新的一步;发现真空中有无尽的能量,发现反物质能释放巨大能量,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能源紧张状况提供了新思路。(4)新材料科技领域:超纯半导体单晶硅材料的诞生,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氟化光导纤维材料的制成实现了远距离、大容量通信;铌钛合金超导材料的研制,被看作重大的技术革新;非晶态硅材料将开辟太阳能时代;功能材料锎的价值比黄金贵重许多倍,具有杀死癌细胞等多种功能;一系列新的陶瓷材料将使人类进入“第二个石器时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将能创造人体的各种骨节和器官,促成外科手术的革命性变革;纳米技术的新发展将能直接以各类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为材料,创造各种新设备和新产品。(5)海洋科技领域:近20年来有关海洋实况的资料信息得到了成万倍的增长,发展了包括侦察卫星、遥感飞机、自动观测浮标、各种舰船和观测仪的立体探测系统;发展了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发展了潮汐发电、海水温差发电等海洋能开发技术,有助于开发4×1013kW的海水能源储量;发展了吸取海底锰结核和提炼海水中铀资源的新技术;发展了建立人工岛和海洋城市的新技术。中国科学家发明了深潜海下6000m的机器人技术,为开发海底资源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6)空间科技领域: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一系列新的观测仪器;发现了类星体、3K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宇宙X射线爆发、围绕织女星运行的行星系等新现象;通信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正在为全人类造福;阿波罗登月技术把“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创造了先后有100多位宇航员工作,其中一位宇航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在空间站连续工作437个昼夜的新纪录;航天飞机的飞行成功,是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宇宙环的设计,为人类大规模迁居太空开辟了美妙的前景。美国遥控飞行器“探路者”在火星成功着陆,以及此后探测火星的新发现,为将来人类开发火星准备了条件;中国多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和“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及返回,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到了新水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