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作者:肖峰著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5cm 页数: 323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54.6(6.2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0.7(6.9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364757
  • 条形码:9787562364757 ; 978-7-5623-647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当代技术哲学前沿研究丛书”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技术人学研究、科学技术伦理学、信息技术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等五个部分。文章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入手探讨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生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的影响的哲学思考。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目录

**章 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的学科交叉探新
**节 论科学视界与人文视界
一、科学视野中的世界
二、人文视野中的世界
三、两种视界的相互感应
第二节 论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
一、“排我”与“融我”之分
二、情感中立与情感偏向之别
三、理性推算与感性体悟之异
四、抽象与形象之间
五、从智力到智慧
第三节 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观念互启与方法互用
一、观念互启
二、方法互用
第四节 科学精神的三种形态
第五节 哲学探究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两相对照
二、两种精神在哲学中的会聚
第六节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
一、两种精神的简要含义
二、人的认识中两种精神的会聚
三、现代认识活动的主旋律
第七节 人生体验与两种精神
一、人生体验的多样性
二、善与恶的科学与人性根源
三、人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四、从“有己”“有待”到“无己”“无待”
五、幸福的两种境界
第八节 从科学走向人文:三种模式的比较
第九节 科学与人文划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一、区分的确定性
二、界限的不确定性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第十节 社会科学:科学还是人文?
一、四种看法
二、前三种看法的理由
三、为什么要走向第四种观点?
四、几点认识
第十一节 超越划界:社会科学的若干当代特征
一、超越科学与人文
二、超越建构论与实在论
三、超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

第二章 科学技术人学探新
第三章 科学技术伦理学探新
第四章 信息技术哲学探新
第五章 人工智能哲学探新
展开全部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节选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人文的视野紧紧地纠缠于人和世界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凸现出人的地位。人不再像在科学的视界中那样渺小和平常,而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在人文之眼中,神学所设置的那个超人的神性存在,哲学所企盼的那个终极原因,以及科学所追求的那个宇宙之精确解,在人性的光辉面前都黯然失色。  在人的身上,有挖掘不尽的无穷无尽的内容,随着人之丰富性展开,人文视野中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在人的世界上,似乎什么样的人都有,无论你在现实中见过多少张人的面孔,也都还有新的陌生面孔不曾见过;无论小说家们刻画了多少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也都还有不曾纳入其中的类型。人是永远开发不尽的写作之源,是无论如何也把握不完的对象性客体。不管我们想象出多么崇高的或多么低劣的、多么美好的或多么怪诞的、多么善良的或多么丑恶的品格、德行、素质……都能在现实的人中找到原型。人把那么多的东西集合到了自己身上,以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可以把被人集合起来的人文现象展示得毫无遗漏。人和人之间本没有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竟大得连可以容纳下宇宙的思想都容纳不下;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数不清的差别,差别*小的反而是差别*丰富的。人只有在人面前才*自卑,即使在上帝面前都不会那么自卑;同样,人也只有在人面前才*自豪,哪怕在*低等的动物面前都不会那么自豪。人的这些丰富性不禁令我们自己也常常瞠目结舌:人怎么会是这样?人啊,人!  当科学力图将目光避开人时,人文之眼则始终关注着人,以人作为价值的取舍标准。拿什么是美和丑来说,我们就是这样规定的:美是对那些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怡悦和满足的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感受与评价,丑是对那些与美相反的、引起人们的厌恶、愤怒、憎恨、不愉快的现象的感受和评价。于是,这个世界不再只是按照铁的规律运作的一架宏大机器,而是处处涌动着创造性、随意性、偶然性的生灵之舟。这个世界也不仅仅是受科学理性的法则所统治,而是可以变得疯狂、变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人和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变幻莫测的冲突与和解,拥有*高智慧却又*不满足……凡此种种与物性相去甚远的人性,成了描绘人文世界图景的神奇之笔。由它绘制的图画,失去了科学世界图景的精密性,它的线条难以分解为一串一串的符号与数据,甚至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所以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人们虽然能用科学的手段和语言将科学视野中的世界述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却对人文视野中的世界说不清、道不明。  科学的世界图景历经由朦胧向清晰的演进,而人文的世界图景似乎执意不肯完全放弃朦胧,不愿意为了细节的精密而牺牲整体的美感。所以,尽管科学方法在当今已成为研究对象时广泛使用的手段,然而在人文的视野中,决不承认人仅仅是一团生命大分子体系、一个同化和异化相互作用的场所。它仍然要沿用自古以来就有的神秘的、体验的和思辨的手段去展示人这个身心统一体的无穷魅力,去兴致勃勃地述说那些在科学看来不可言说的东西。而对于自己视野中的一般对象,人文之眼宁可见不到宏观物体在本质上内含的原子飞舞、分子震颤,却不能看不见它们表面上、现象上的种种美与丑。人文视野中的世界是一个永远散发着诗意光辉的感性世界。没有这样的光辉,就如爱因斯坦所说,宇宙不过是一堆垃圾。  如果说,科学世界图景之唯一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向人之外的那个世界的本来面目靠近,从而可谓之为一元化的趋真的话,那么人文世界图景的走向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性状。人们可以找到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科学图景的完善程度,这就是其逼真性的大小,却难以寻到一个共同的尺度去判别人文世界图景的取舍。且不说人群之间以意识形态这一人文工具解释世界时产生的针锋相对的分歧,就拿那些阶级意味不甚浓厚的人文手段来说,也颇多含有见仁见智的争执。而那些关涉人的综合问题,如什么是人的幸福、人的价值是什么之类,就更是唇枪舌剑的用武之地。人群利益的分野、人生价值观的差异、人心发育环境的不同等,都能成为人文世界图景的添加剂。当有的人认为在这幅图画中增加某些成分更有美感时,别的一些人则完全可能另有所好。多元趋向使得人文视野中的世界更加生动,也更具不确定性。  人文视野中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人对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在以人文手段再现出来的世界中,人的想象、希望、需求、情感等,随着其观察这个世界的目光,一同注入这个世界之中。拿诗人来说,他们“凝神冥想,探人灵魂的幽邃,或纵身大化中,于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一滴露水上参悟生命,然后用他们生花之笔,幻现层层世界,幕幕人生”。在作家的世界中,真实的自我与对象的界限可以被超越,如福楼拜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道:“写书时把自己完全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比如我今天同时是丈夫和妻子,是情人和他的姘头,我骑马在树林里游行,当着秋天的薄暮,满林都是黄叶,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俩的甜蜜情话,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的眼睛眯着的太阳。”正是这种对真实的超越,才使得这个世界有着更大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召唤力。  ……

科学技术哲学探新:学科篇 作者简介

  肖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教育部、北京市和广东省的多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信息技术哲学》等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300余篇,其中有8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摘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