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作者:朱存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70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11.0(7.5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8064516
  • 条形码:9787108064516 ; 978-7-108-06451-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就来源于神话时代的意识,它已构成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在不断轮回的朝代中彰显。 汉画像艺术,便是这一图像世界的典型代表。汉代在中国民族统一性精神形成的同时也在汉代人想象的神仙世界的营造中,刻下了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古老的图像呈现的智慧。 走进神话的图像世界,用生命去感受神圣的世界,用身心去体验瞬间的感动。 世俗的欢娱刹那就转为空幻,神话的魅力则使我们体验永恒。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就来源于神话时代的意识,它已构成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在不断轮回的朝代中彰显。神话思维便是中国诗性智慧的根柢。汉画像艺术,则是这一图像世界的典型代表,汉代在神仙世界的营造中,刻画了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很古老神话图像呈现的智慧。本书就是在汉画像图像中寻求神话时代民族文化的大传统、集体无意识意识的原型意象,借以展示中国神话之魅的审美特征。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目录

上卷 导语 **章 中国古神话与汉画像 一、神话的理解 二、神话与汉画 三、汉画像中的神话宇宙 四、天圆地方 五、天地创化 六、汉画像中的仙界 七、汉画像神话内容的审美意义 第二章 汉画像中的英雄神话 一、英雄神话的文化溯源 二、汉画像英雄神话的图像表现 三、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的文化观念 四、结语 第三章 汉画像图腾神话遗迹 一、汉画像图腾神话的镜像 二、图腾遗存面面观 三、图腾文化传承中的文化变异 四、结语 第四章 神话与仪式在汉画像中的表现 一、中国仪式的建立——礼仪 二、仪式图像在祠堂画像石上的呈现 三、神话图像在祠堂画像石上的呈现 四、结语 第五章 汉画像中的太阳鸟神话 一、太阳鸟神话形象的起源 二、汉画像中的太阳鸟形象 三、汉画像中太阳鸟形象的审美内涵 四、结语 第六章 汉画像伏羲女娲的对偶性 一、汉画像中伏羲、女娲图像概述 二、伏羲、女娲神话与图像中的对偶性 三、伏羲、女娲对偶性的意义 四、结语 下卷 第七章 汉画像西王母的神怪侍者 一、汉画像西王母神怪侍者探析 二、怪诞主题下的文化探析 三、从动物人格化到神格化看汉代审美精神的底蕴 四、结语 第八章 西王母神话的图文互释 一、文本记载与汉画表现的西王母 二、语言叙事与图像表征 三、西王母宗教信仰与审美接受 四、结语 第九章 神话文物中的神人操蛇问题 一、神人操蛇肖形印的分类 二、操蛇图像的产生及演变 三、神人操蛇肖形印的文化内涵 四、神人操蛇肖形印的功能探析 五、结语 第十章 汉画像“九头人面兽”研究 一、“九头人面兽”的源流 二、“九头人面兽”的图像分析 三、“九头人面兽”图像的审美意蕴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汉代墓室画像中铺首衔环图像的研究 一、汉代墓室中铺首衔环图像的符号性及其空间诗学意义 二、汉代墓室中铺首衔环图像的综合研究 三、汉代墓室中铺首衔环图像的要素研究 四、结语 第十二章 汉画像神话中的理想乐土 一、先秦诸子的理想乐土与神仙观的形成 二、汉画像神话中理想乐土的空间性与象征性 三、汉画像神话中的理想乐土的审美分析 四、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节选

2001年2月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见图5-35),堪称太阳神鸟的绝唱。“其形制为圆形,用很薄的金箔制作而成,图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图案中心为一镂空的圆圈,周围有十二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芒。外层图案是四只逆向飞行的神鸟,引颈伸腿,展翅飞翔,首足前后相接,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排列均匀对称。整幅图案好似一个神奇的漩涡,又好像是旋转的云气或是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阳,四只飞行的神鸟则给人以金乌驮日翱翔宇宙的联想。” 太阳鸟的金饰可以看作是古蜀文化的载体,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信仰的载体。除“太阳神鸟”金饰外,同样在金沙出土的带柄铜璧(见图5-36),其环面近边缘处有两道同心弦纹,在弦纹与孔壁间铸有三只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鸟,圆眼钩喙,长冠长尾,长颈前伸,一对翅膀作展开飞翔状。这两种鸟形的器物,尤其太阳鸟金箔与《山海经》中“金乌载日”的神话相吻合,与同属于古蜀文明的“三星堆文化”出土文物共同印证了一脉相承的“崇鸟崇日”的习俗。 另外,“太阳鸟”形象的岩画在台州亦有发现。2002年12月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共和村茅山头发现秦汉时期的岩画,《台州市志》编者严振非先生在《东瓯国研究·东瓯文化考》认为,所刻的太阳、鸟、禾的图案可能是古越先民图腾崇拜的反映。现今出土的汉代有关太阳与鸟的文物如汉画像砖、墓葬帛画、漆画、岩画等器物的数量则更多,这时太阳鸟形象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题材丰富。如西汉时期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见图5-37),通长205厘米,顶端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呈T字形状。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部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下部绘交龙及墓主人等图像。在帛画的右上角绘一轮红日,日中有一只黑色的鸟,应为“金乌”。可见“金乌”形象在此象征着天上的太阳。整幅帛画勾勒出汉代人心目中的宇宙世界。 经过对各个时期太阳鸟形象的梳理,笔者发现,古代先民的太阳鸟的信仰至少延续了7000余年。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三个阶段的高潮,以河姆渡文化时期为**阶段,其次是与良渚文化前期相当的大汶口文化期,再次是两汉画像石阶段。太阳鸟形象从*初的“双鸟太阳图”到“日乌山”的族徽,再到“⊙”作为太阳黑子的象征,*后抽象简化成汉文字“日”,可以发现,太阳鸟形象由于人文信仰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神话之魅 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全2册) 作者简介

朱存明,男,1956年10月生,徐州市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艺术学理论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学会理事、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