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作者:赵树理著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9cm 页数: 239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5(6.0折) 定价  ¥45.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130710
  • 条形码:9787517130710 ; 978-7-5171-307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本书特色

萨支山的评论: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两套丛书: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和新文学选集。前者主要选自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后者主要选自五四新文学的创作。某种程度上,这两套丛书的编选呈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历史的整体判断。丁玲、艾青、赵树理分别同时入选这两套丛书,丁玲和艾青30年代就已成名,在解放区也有有影响的创作,故入选理所当然;而赵树理的主要创作都是在1942年之后,他入选“新文学选集”的原因颇堪玩味①。考虑到赵树理是当时*热门的代表着人民文艺的作家,入选“新文学选集”或许有拉抬“新文学”正面效应。周扬曾说过赵树理是“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家”②,而在解放区,赵树理又被称为“方向”,故而在展示“新文学”从“批判现实主义”向“革命现实主义”发展成果的“新文学选集”③中似乎应当占据一个位置。 在这样的文学史叙述的脉络中,赵树理就像是“新文学”向“人民文艺”发展的一个关键枢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周扬所说的成名前已经相当成熟,那么,这个“成熟”应该不是从普通的文学创作论意义上谈论一个作家的成熟,而是特指赵树理从“新文学”转向“人民文艺”的成熟。不过周扬又的确说过赵树理是“一个新人”,那么,该如何理解这样一个新人,突然间成为“具有新颖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④呢?或许,我们要把笔触伸向赵树理的30年代,并进而重新解读他40年代的创作。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内容简介

《李家庄的变迁》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目录

1944 年

来来往往 / 003

孟祥英翻身 / 010

1945 年

地板 / 033

李家庄的变迁 / 041

1946 年

催粮差 / 211

福贵 / 223


展开全部

李家庄的变迁:1944-1946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