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作者:赵丽娟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3(7.3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5238741
  • 条形码:9787305238741 ; 978-7-305-2387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门介绍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骚塞一生及其文学价值Z高的五部史诗的著作。 骚塞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的社交名人,毕业于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学和牛津大学,与一些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英国文学家交往甚密,因此,从骚塞的小传中不仅可以了解骚塞的文学创作生涯,还可以了解当时英国的文学圈。 骚塞的史诗对于今天的读者仍十分有吸引力,让人手不释卷。它们充满了各种有趣元素,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读者沉浸在诗人创造的虚幻世界里,跟着主人公一起冒险、一起成长、一起开心、一起流泪。与此同时,骚塞史诗传递给我们正能量,不论是爱国的少女贞德、爱父母的撒拉巴、坚贞不屈的凯雅尔,都给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美学理论做主要理论参考,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对骚塞史诗人物进行美学研究。本书首先研究《圣女贞德》人物的政治审美。革命的年代需要伟大的史诗人物代言时代精神,女主人公贞德是自由、民主和博爱的代言人,而不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和骑士精神的代表;然后研究贞德体现的精神不同于以往的史诗人物,与十八世纪的“戏拟英雄诗”(mock-epic)人物划清了界限;贞德形象体现了传统史诗崇高精神的复兴。鉴于目前国内关于骚塞的介绍,尤其是与史诗创作相关的背景较少,本书加入了骚塞生平简介,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史诗的内涵。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目录

诗人骚塞1

**节1774—1803年成名之前1

第二节1803—1809年声望日隆29

第三节1809—1843年成名之后51

**章《圣女贞德》人物的政治审美研究66

**节贞德人物形象特征72

第二节骚塞在《圣女贞德》中的审美取向82

第三节贞德形象的美学意义92

第二章《毁灭者撒拉巴》人物的悲剧审美研究104

**节撒拉巴人物形象特征108

第二节骚塞在《毁灭者撒拉巴》中的审美取向

124

第三节撒拉巴形象的美学意义138

第三章《麦道克》人物的文化审美研究153

**节麦道克人物形象特征158

第二节骚塞在《麦道克》中的审美取向163

第三节麦道克形象的美学意义169

第四章《克哈马的诅咒》人物的神话审美研究181

**节克哈马的“极限性”特征187

第二节骚塞在《克哈马的诅咒》中的审美取向

195

第三节克哈马形象的美学意义212

第五章《罗德里克,*后的高斯人》人物的道德审美研究

220

**节《罗德里克,*后的高斯人》人物形象特征

226

第二节骚塞在《罗德里克,*后的高斯人》中的审美取向233

第三节《罗德里克,*后的高斯人》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243

结语249

附录The Original Prefaces of the Five Epics 252

The Preface of Joan of Arc 252

The Preface of Thalaba the Destroyer 267

The Preface of Madoc 272

The Preface of The Curse of Kehama 278

The Preface of Roderick, the Last of the Goths 284

参考文献291

后记296

展开全部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节选

贞德是骚塞为读者展示的男权社会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她出色的表现证明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同样的权利。该诗中贞德在宫廷内崭露头角,产生了巨大影响,民众和皇家都欢迎她领导法国军队。例如,康拉德始终如一地支持并保护她;伊莎贝拉在军营中与她为伴;迪努瓦将军在战时听从她的命令;查理七世的王后对她亲切友好。在王后眼中,贞德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偶像”,并且王后顺应查理七世之意,和贞德友好相处。“无拘无束”一词表明贞德的独特性,说明她敢于冲破社会习俗的规约;“偶然”一词流露出王后对贞德的崇拜之情,她感觉自己在贞德面前相形见绌。王后很清楚,查理在贞德的大力协助下能够恢复王位,整个王室将被这位少女拯救。由于能力突出加上表现出色,贞德很快获得国王和贵族的认可,同时使她深得民众的拥戴。贞德形象表明女性的才智与男性别无二致,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应拥有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章 《圣女贞德》人物的政治审美研究) 有个少女,躺在长椅上睡着: 被他的脚步惊醒,她高兴地、惊讶地注视着他, 没有丝毫畏惧,像一个快乐的孩子, 纯洁得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年青的闯入者开口说话 礼貌又客气。 听到他的嗓音, 她黑色的明眸被快乐点亮; 对于莱拉的友好,撒拉巴*初是怀疑的。经历了一系列磨难,遭遇了诸多敌人的暗算,毁灭者的道路上布满了危险,他已学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世界。莱拉的坦率和真诚*终使得撒拉巴接受了一份真挚的友谊,但他随后便得知莱拉的真实身份:杀父仇人奥克巴的女儿。更为残酷的是,命运已安排由他之手杀死莱拉,这一点奥克巴早已预知。而毁灭者只想杀死奥克巴,对于纯洁无辜的莱拉他无法说服自己去实施报复。奥克巴知道自己的大限未到,在莱拉出生之时他通过占星得知莱拉和撒拉巴中只能有一人活下来,后来他在七层天的死亡表上看到了莱拉的名字,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讲,对于命中注定的事情,奥克巴能做到的是减轻女儿的痛苦,因此他不会阻拦撒拉巴杀死莱拉。而对于撒拉巴来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伤害莱拉,尤其是因为她给予他的那份美好的信任。当死亡天使来临时,毁灭者痛心疾首,为了完成复仇使命,他已无所畏惧地割舍生命中的亲情、爱情,对于这份难能可贵的纯洁的友情,他的内心无限珍惜。在友情面前,毁灭者的决定毅然决然:他决定让朋友活下来,宁愿以自己的死去捍卫友谊,以一颗未被玷污的心在天堂与妻子欧内莎团聚。奥克巴看到毁灭者宁愿自我毁灭,竟然认为是自己时机到来,于是拔出短剑刺向毁灭者,在这一瞬间莱拉挡住了短剑挽救了毁灭者。失去弥足珍贵的友情使撒拉巴内心遭受重创,然而使命在身的主人公依然只能选择忍痛前行。 (第二章 《毁灭者撒拉巴》人物的悲剧审美研究) 拉都拉德为了阻止克哈马势力进一步扩大,孤身来到戒备森严的祭祀场所——湿婆的圣地,挑战克哈马的权威。根据克哈马的祭祀安排,在正午时分他将杀死那匹用于祭祀的马。为了保证这匹马的纯洁,一年以来从未有人用手碰到它的鬃毛,马嘴也从未系过缰绳。完成祭祀后,克哈马就能掌控天堂和地球,不再受到命运的控制。在这关键时刻,众多卫兵围成一圈看护这匹马,以防发生意外玷污祭品。这匹马走向祭坛的路上有成行的弓箭手,数不清的人站在弓箭手后面,身穿白袍的婆罗门站在队伍前面,他们手拿克哈马用于祭祀的斧头。克哈马此刻坐在大殿内金色的长座上,旁边的侍者用孔雀羽毛做成的扇子为他扇风。克哈马期待的时刻到来了,他起身拿起斧头,准备杀死祭品。在这紧要关头,拉都拉德大喊一声,从人群中冲出来,抓住马的鬃毛,跳上马背,在圣地疯狂地飞奔。成千的弓箭手拉弓放箭,弓箭像暴风雨一般射向拉都拉德,但这是徒劳,因为受了诅咒的拉都拉德不会被杀死。看到这一幕,克哈马气得嘴唇发白,双手紧攥,命手下捉拿拉都拉德。拉都拉德心如止水,嘴角甚至有一丝可怕的微笑。对于一个勇敢的绝望者来说,任何形式的死亡都是解脱。面对敌人人多势众,平民拉都拉德以大无畏的精神展现了正义的力量,树立起高大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 《克哈马的诅咒》人物的神话审美研究) 骚塞的史诗规模庞大、气势恢宏,也是一幅描绘人物形象的长篇画卷。骚塞以满怀激情的笔墨描绘了壮丽辉煌的主题人物形象群:肩负正义和独立使命的贞德、身经百难替父报仇的撒拉巴、兄弟阋墙而远赴美洲的麦道克、恶有恶报的克哈马、江山社稷与儿女情长纠结在心的罗德里克。其中也有各具特色的小人物:为收复国土征战沙场的老人、携子逃命孤苦无依的寡母、外表野蛮内心善良的土著等等。他们无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美丑、喜悲,都被骚塞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 骚塞取材中世纪异域人物或神话传奇,对整个民族有主旨性和典范作用。五部史诗涉及国家、身份、宗教、战争、民俗、自然等多重主题,空间复杂,涉及宫廷与乡村、战场及家庭、自然和超自然等领域。其史诗的多重人物社会形象融合想象与现实,加上独具特色的意象、修辞、音韵与格律,凸显诗人的褒贬,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协调。形形色色的人物传递着骚塞的革命理想、对现实的失望、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心灵归属的寻觅,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契合。骚塞人物创作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 骚塞史诗千姿百态的人物客观反映了浪漫主义史诗的审美导向和文化特征,迎合了当时已对古典主义产生审美疲劳的读者的需求。其史诗人物源自法国、印度、阿拉伯、威尔士和西班牙的素材。骚塞的史诗在继承传统史诗人物崇高精神的同时,开创了浪漫主义史诗异国情调、殖民色彩和心理描写的先河。骚塞史诗人物在真实和虚幻、高贵和平凡之间摆动,符合刚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读者的审美意识和阅读品味。无论人还是神,都摆脱脸谱化的特征,将自己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甚至微妙的心理呈现在读者面前,缩短了和读者的距离,使得读者伴随着壮美的旋律,产生强烈的感受,获得思想启示。骚塞史诗人物体现了浪漫主义史诗的创新和发展。 本书审视了骚塞史诗人物的美学形象,阐释了人物承载的思想价值和美学内涵,以及他们在史诗中的价值。这些人物的不同境遇和命运、荣辱和沉浮对世人具有启示作用。由此可探索骚塞的人物观以及史诗人物产生的背景。这些人物体现了骚塞对法国大革命由力挺、彷徨、反对到沉思的思想历程,展现在多种观念碰撞、各种势力交锋的时代背景下他的思想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在五部史诗中,诗人以独特的题材和美学思维方式形成了史诗人物体系,极大丰富了浪漫主义史诗的文本内涵。骚塞通过塑造人物实现了文本进化,传承和发展了史诗艺术,使自己的史诗作品呈现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骚塞史诗作为一种诗歌艺术范式,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包含骚塞对浪漫主义英国社会和人民生存状况的真实书写。本书理论指导和文本分析实践紧密结合,具备理论性和科学性,美学理论使研究骚塞人物形象的社会价值具备实践力和指导力。 (结语)

罗伯特·骚塞史诗人物的审美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赵丽娟博士,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国J级一流课程“英美文学及选读”主讲人,河北省英语教育主干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曾三次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已出版2部专著,在核心期刊及其他重要刊物上发表20多篇论文,参与编写5部教材,主持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持并完成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多个省级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