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作者:阚红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所属丛书: 百年清史研究史
开本: 其他 页数: 31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1.4(6.0折) 定价  ¥11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88642
  • 条形码:9787300288642 ; 978-7-300-28864-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本书特色

  清代文献档案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其整理、出版与学术探研构成百年清史研究史的独特单元。辛亥革命以来,王朝属性与皇权色彩褪去,文献档案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史料来源、客观对象乃至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系统梳理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研究的百年历程基础上,深入探析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研究焦点与学术观念的转捩,清史纂修与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因素和清代文献档案的学术价值不断被认识与利用、自身特点与研究空间不断被发掘并凸显之间的学术关联和具体表现,以必要的阶段性学术总结和反思推动当代清史研究和未来学术的发展。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内容简介

清代文献档案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其整理、出版与学术探研构成百年清史研究史的独特单元。辛亥革命以来,王朝属性与皇权色彩褪去,文献档案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史料来源、客观对象乃至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本书在系统梳理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研究的百年历程基础上,深入探析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研究焦点与学术观念的转捩,清史纂修与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因素和清代文献档案的学术价值不断被认识与利用、自身特点与研究空间不断被发掘并凸显之间的学术关联和具体表现,以必要的阶段性学术总结和反思推动当代清史研究和未来学术的发展。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前言

 清史研究早在清王朝存在之时就已经开始。即便从清朝灭亡算起,以整个朝代为时间范围的清史研究也已有一百多年。□01□年上半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帝制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精心筹划主办了“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国际学术研讨会,自觉从“清史”与“民国史”的转换视角着眼,聚焦和探究那一特定时期的复杂历史内容。这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会议期间,学者们纷纷表示,清史研究已然进入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应该对百年以来的既有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开始新的航程、扬帆远行。对此,专职人员较多的清史研究所自当责无旁贷。
  思考并确立这一学术史课题,得到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推动。□00□年,经国家批准,戴逸先生领衔主持的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正式启动,至□01□年已开展十年。展望未来,也需要对以往的清史研究进行一番整体的回顾。于是,□01□年年底,在戴逸、李文海两位先生的指导下,清史研究所特别在京郊召开了一次全所会议,专门研讨这一问题,确定将“百年清史研究史”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一阶段的重大项目来展开集体攻关,并按领域筹划分工,分别安排各领域的学术骨干来承担编撰任务。
  大家商定,“百年清史研究史”的撰述,旨在较为系统地勾勒、梳理百年以来清史研究的基本线索,揭示其突出的问题意识和主要关切,总结其研究成绩,尽量有别于以往那些通行的研究“综述”,避免单纯罗列和一般性概述清史研究成果,力图归纳和提炼出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清史研究领域中的若干重要进展、关注焦点和特色问题,围绕这些进展、焦点和问题对以往研究的特点及得失展开分析,并尝试寻找出某些具有共识的研究范式来进行反思,从而为今后清史研究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总算有了结果。
  全书共分十卷,包括导论卷、政治史卷、经济史卷、社会史卷、思想文化史卷、中外关系史卷、边疆□□卷、历史地理卷、文献档案卷、海外研究卷。各卷因内容有别,故在掌握和运用体例方面会有所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研究卷的设置,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外清史研究名家森正夫、岸本美绪、狭间直树、岩井茂树、罗威廉、巴斯蒂、钟鸣旦、萨莫伊洛夫、杉山清彦、金成修、巴德妮、何娜来专门撰写,体现出真正的国际性交流与研究视野。在这里,我们要郑重地对他们,以及各卷的编撰者,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这也是应该表示感谢的。
  清史研究向为显学,学术成果异常丰富,对其百年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存在相当难度。我们秉承对前辈学者的崇敬之心和对学术的虔敬态度,努力进行此种学术史的探索,实在深感忐忑。限于视野,学力和时间的不足,分析、总结难免存在疏漏、缺失和不当之处,敬请同道学人不吝指正。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目录

目录
导论1
□□节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百年学术历程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追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历程8
第三节追思:问题的发现与研究思路11

□□章时代与学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17
□□节民国时期19
第二节改革开放前51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71

第二章情感、理智与学术:清史学界文献档案观三要素89
□□节恋清、去清与抢救:反满革命的跨时代影响9□
第二节情归于理:学术思潮的影响与冲击118
第三节走向现代:深受史料学影响的清史学界
文献档案观1□8
第四节新时代的发展与困局139

第三章凸显清代:清代文献档案的独特性150
□□节百年来《清实录》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155
第二节清人日记的整理、出版与清代史事研究的特殊性169
第三节清人全集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183

第四章清史情结与文化传承:清史研究的两个目标□06
□□节《清史稿》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09
第二节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与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1
第三节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以《四库全书》的整理、
出版与后四库系列丛书为例□34

第五章技术的双刃:e考据与大数据□56
□□节数字化清史文献的发展状况□6□
第二节数字化清代文献档案与清史研究之互动□69

余论百年寻踪:清代文献档案如何寻找自身□81

附录档案与清史研究(191□—□013)□85

后记306
展开全部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节选

正如戴逸先生所说:“没有大量的**手资料,就谈不到科学的研究。清史资料繁多,浩如烟海,如何进行搜集、整理,进行必要的排比、考证和诠释,这是清史研究者必须承担的一项任务。”戴逸.加强对清史的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13.清史研究的百年进展,与文献档案的搜集、整理、出版密不可分。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学术历程,所涵括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清代文献与档案两部分 文献与档案的具体概念在学界有一定分歧和争议,在此方面清史研究与其他朝代史研究有所区别。清代以前的历朝,因原始文书罕有存世或存世极为有限,学界也有将以文书为依据编纂形成的二次文献视为档案者。但清代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国内外其他馆藏机构均收藏了大量的清代原始档案,因而,学界对清代的文献与档案的概念并无太大分歧。对清史研究者而言,档案往往用于专指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文书,其他形式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史籍则统一称为文献。但在实际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也有部分学者对具体的存世史料有不同意见,如实录、起居注,部分学者认为是文献,而有些学者则称之为档案。为有所区分,本卷所使用的文献概念是指清代形成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类史籍,档案则专指在清代政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质的文书。。就概念界定来说,本卷所涉及的百年,指辛亥革命(1911)至今;学术历程则统括清代文献档案在清代史学研究中具体发挥作用的各历史时期;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含对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的历时性考察与对清代文献档案本身的学术史研究两个方面,前者与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历程相依相傍,后者则是清代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并重,不分伯仲。清代文献,从原则上说,是指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的总称。但实质上,在清代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亦有部分核心文献――在清史研究中逐渐成为核心史料――产生于清亡之后,因而,单纯以文献学为研究视域固然应该尊重文献所产生和依托的时代,不能超越清亡的时间界限,而就清代史学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则与纯文献学的时间界定有所分别,在此视域之下,学界实际利用的清代文献范畴实质上有所拓宽,为此,有必要对清史文献档案在概念界定和范围界定上予以关注清代文献档案从本质上说,应属于文献学范畴的概念,据此一性质加以定义,应指在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档案的统称,原则上应不包括入关前及清亡以后所形成的文献档案。但在清史研究的百年历程中,对清史史料的理解正如冯尔康先生在《清史史料学》中所言:“清史,作为断代史来讲,始于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的统治,终于宣统为辛亥革命所推翻,历经268年。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统一满洲及反对明朝的开国史,与清史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溥仪在辛亥革命后,被冯玉祥驱逐出故宫以前的历史,也同清史有关。我们说的清史,系指清朝对全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倘若广义言之,就需要包括在东北的开国时期和在故宫的小朝廷时期的历史。因此清史史料学研究的时间范围,亦应同清史的概念相一致。”(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1)从文献的实际生成情况来看,因为清朝是我国*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又事实上维持了一段小朝廷时期,故而,实录、起居注的纂修在清亡之后仍在进行。另外,迄今为止,民国时期成书的《清史稿》仍为研究清史所必需的文献,也应在研究的范畴之内。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清帝逊位固然是清代文献档案的节点,但本卷所研究的对象不局限于文献学的范围,而是探究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之中文献档案所发挥的价值和意义,故研究对象随清史范畴的向前与向后伸展而有所拓宽,既涵括入关前所形成的满文文献档案,也包括故宫小朝廷时期仍在形成和编纂的部分文献档案。。比如,受文献编纂方式的影响,以清代皇帝为记述主体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实录的编纂整体完成于民国时期实录的编纂,自唐初以后,每一皇帝死后,继嗣之君必敕史臣撰修,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因之,成为定制。。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但《德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到1927年,方正式完成。而《宣统政纪》“是德宗实录馆遗老仿照实录体修撰的一部宣统皇帝溥仪的实录”谢贵安.清实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25.,稿本完成于民国三年(1914)。此外,受易代修史传统的影响,民国时期纂修成稿的《清史稿》也大量利用了清代文献档案,并且在清史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虽成书于民国,亦纳入本卷研究范围《清史稿》并非纂成于清代,但其实际上可被视为清代文献档案**次系统整理后的史书载体,带动了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工作,迄今仍被认为是研究清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之一,加之学界延续百年的清史纂修情结,故本卷亦将其纳入研究范畴,但更强调其文献档案编纂方面的实际工作以及对此领域的事实上的推动。。清代档案留存数量众多,中国**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收藏机构所藏档案,加上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处的藏档,总量计2 000万件以上中国**历史档案馆原馆长邹爱莲讲道:“经初步了解,国内外现存各种清代档案共约有2 200多万件,其中中央级档案1 200多万件,主要保存在中国**历史档案馆,另外,辽宁、大连、江苏泰州等地的档案馆、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所及国外一些大的档案馆、图书馆也有数十万件至数千件不等的清代中央政权机关的档案。清代地方档案和各种专题性档案约1 000万件,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新疆、吉林、黑龙江、山西、上海、浙江等地。”[邹爱莲.纂修清史工程与档案.历史档案,2003(4):6]。档案以其原始记录性在清代史事解析、典章制度研究、历史人物探究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与之相较,文献的种类更为丰富,涵括的内容范畴更加广阔。文献与档案两相结合,为清代史学研究奠定了丰厚的史料基础。微观分析有助于展现历史活动的细节,而宏观考察则着眼于长时段的规律性认识的提炼与总结。在承认文献档案对清史研究长期稳定地发挥着具体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百年文献档案利用史进行脉络性梳理,进而对过程性影响因素予以系统考察,即对辛亥以来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和研究的百年学术史加以总结和研究,对于勾勒轨迹、把握规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当更具现实价值与意义。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作者简介

阚红柳,1973年生,辽宁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文献学、清代学术思想史、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著有《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主编有《畅春园研究》《海外三山五元研究译丛》《民国香山诗文精选》《三山五元掌故》《清代畅春园史料初编》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