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中 图 价:¥41.9(7.0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07046
  • 条形码:9787576007046 ; 978-7-5760-070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本书特色

1.名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向东为丛书主编。 2.内容丰富:涵盖21世纪技能的内涵与理论基础,21世纪技能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21世纪技能评价的政策框架等内容,具有极强的启发性。 3.方法科学:研究扎实、方法科学、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详细描述了澳大利亚、芬兰、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开展21世纪技能的数学与评价项目。 推荐篇目: 评价设计方法 知识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内容简介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快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方式,人们通过技术实现团队合作、提出新观点、创造新产品与提供新服务。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也遇到了无数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食品安全、能源短缺、优选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污染等。在这种情况下,对复杂问题做出灵活反应、有效沟通、动态化管理信息、团队工作以及合作创建解决方案、有效使用技术、生产新知识等,都成为生活在21世纪所需要的“技能”或“核心素养”。 为应对这一挑战,学校教育必须做出改变,其中,教育评价的改革尤为迫切。基于这一背景,微软、英特尔、思科三大计算机公司出资和委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团队,联合美国等7个国家开展了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项目(简称ATC21TM)。 本书是该项目阶段的研究成果,它富有原创性地研究了如下问题:21世纪技能的内涵与理论基础;21世纪技能评价的方法论基础与具体操作技术;21世纪技能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21世纪技能评价的政策框架。这一系列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方兴未艾的“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目录

前 言
第1章 教育与学校的角色转变1
ATC21S项目4
白皮书6
评价发展6
评价技能7
对教学的意义8
对评价的意义9
评价的政策意义11
ATC21S项目过程12
存在的问题14

第2章 21世纪技能的界定17
促进学习的标准及其评价的作用19
质量评价系统的本质22
利用技术转变评价与学习26
形成21世纪技能框架与评价模型34
挑 战59

第3章 基于方法论视角71
推论、证据和有效性73
评价设计方法74
界定结构75
设计任务87
评价反应96
交付任务与收集反应101
反应建模103
有效证据110
21世纪技能评价的问题115
测量类型例证122
结 论128
致 谢 129
附录:评价设计方法130

第4章 计算机评价的技术问题153
技术导向评价的概念化155
设计技术评价201
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必要性219

第5章 知识建构的新环境及其评价251
知识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251
支持新技能生成的新目标和方法259
知识创造型组织的特征263
知识建构型环境的特征267
知识建构与学习理论274
对评价改革的启示284
必要的研究300
附录:知识建构分析框架308

第6章 新评价的政策框架329
澳大利亚337
芬 兰353
新加坡356
英 国362
结 论367
译后记371
展开全部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节选

界定结构 对要评价的技能进行恰当的有意义界定是重要的,但这种重要性也不能过度夸大。想要成功评价这些技能依赖于概念界定,但也取决于在评价工具和评价活动设计与选择期间,这些概念如何随着理解的发展而变得更加详尽和具体。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评价产品的鉴定。 界定21世纪技能并不容易。如前所述,这些定义将需要解决诸多问题,比如分析单位(它们旨在反映个人、大群体或两者兼有);技能的年龄跨度(评价年龄被限制在K12,高等教育还是更高);这些定义是具有普遍性还是易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这些技能是作为一般领域被界定,还是与具体情境或学科密切相关。 这些只是在每个技能界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对评价过程中得出的推论的界定起决定性作用。换言之,结构的定义将决定信息收集的种类,并限制和影响那些能够从评价过程中得出结论的不同利益者的推论。 考虑到每个定义中涉及的可能要素数量巨大,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构建素养模型来作为评价的坚实基础呢?当前教育评价领域的一些文献强调,任何测量都应植根于强大的认知理论b,以及学习者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知道学习者证据掌握情况,还可以预示引出证据的任务(NRC,2001)。 “证据使用”框架提供了一个认知理论如何作为评价框架基础的例子。本节结尾处我们将其描述为学生、教师和专业科学家在科学推理中使用证据的模型,并阐释了认知理论将如何与本报告讨论的评价系统的不同要素建立关联。 这就引出了当前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对认知现象做发展性c理解。这一观点在NRC的报告《人是如何学习的》(NRC,2000)中被清楚阐释: “发展”一词对于理解儿童概念增长的变化至关重要。认知变化不是信息增加所致,而是一个概念的重组过程。 (p. 234) 在描述和举证精通每项技能意味着什么时,根植于认知生长这一概念的定义阐释,可以赋予“改进”和“学习”这些观念以意义,还可以作为确定每种结构发展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认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建立一个一般的发展概念,作为协调教学实践和评价的基础。这可能需要对反增长与增长模式中的已有观点做出实质性转变。

大夏书系·“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21世纪技能的教学与评价/大夏书系 作者简介

张紫屏,教育学博士,南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原理、课程哲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2015—2019年,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过《论协作式问题解决》《论个人知识的课程论意义》《论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高中教学转型》等学术论文;先后主持和参与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学科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高中整体改革研究”等课题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