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作者:王涛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22cm 页数: 247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1.4(3.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417720
  • 条形码:9787516417720 ; 978-7-5164-177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 主要内容包括: 商业活动中的正义与人性 ; 冥想与企业的洞察力 ; 生活方式与产品 ; 公司与产品、品牌 ; 公司与消费者、人 ; 公司与自己、员工 ; 公司与社会、道德 ; 公司与能力、素养。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目录

**章 商业活动中的正义与人性
1.定价中的正义与邪恶
2.无私的品牌才能常青
3.管理的*高境界:没有老板
4.砍价中的自尊、尊重
5. 你是品牌还是知名商标
6.正义,才是解决超市费用问题的根本
7.不要把顾客当成工具
8.要改变“家长制”管理
9.承认真实的自己
10.顾客导向之心
11.积分制的成功在于良心
12.不要迎合“面子文化”

第二章 冥想与企业的洞察力
1.洞察自己即洞察消费者
2.冥想:精神的体验
3.冥想:解析理念、观念
4.好故事永远具有神秘感
5.是人而不是机器在与消费者交流
6.产品故事要展现内心细微的活动
7.观察和倾听消费者
8.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生活
9.超越自己(看见旧观念)

第三章 生活方式与产品
1.产品的精神化
2.设计要向社会发言
3.如何洞察消费者的内心
4.设计中的谦虚
5.购买动机和人的境界
6.创意来自道德、良知和生活
7.改变和代表生活方式的产品

第四章 公司与产品、品牌
1.变化的“时尚性”
2.做有责任心的产品和品牌
3.如何让科技化体现在互动中
4.以一个新产品还是一堆新产品上市
5.好广告的关键:人性
6.给品牌注入生命
7.咖啡包装袋居然能割破手指
8.模仿者超越原创者,这不值得骄傲
9.要让用户能够“找得到”
10.平庸和垃圾的产品
11.人性在哪里
12.消费物质,还是消费精神
13.精神境界与工具
14.轻资产:从物质到精神

第五章 公司与消费者、人
1.商业牺牲越多,得到越多
2.企业故事和评价管理
3.企业的行为与公平、公正、平等
4.成熟的服务
5.挫折教育和培训中的正义
6.人们期望着原创及发布的机会
7.将消费者视为人
8.商业中的关系和在意
9.从消费者概念中觉醒
10.你要么勤俭,要么不勤俭
11. “以消费者为中心”是一种境界
12. 我们有一群专业用户吗
13.迎合是为了什么
14.不喜欢,就可以退货
15.企业真正的进步:给他人带来快乐
16.企业应该意识到:人们在觉醒
17.关注自己及他人内心的想法
18.营销,要打动人的心

第六章 公司与自己、员工
1.末位淘汰制
2.品牌和尊重
3.包容和谦虚的企业文化
4.意识决定企业的未来
5.个体到群体的心灵质变
6.你永远需要超越的是自己
7. 管理的核心,在于认识自己
8.愿景的实现
9.建立互联网分享意识
10.企业与哲学
11.“水土不服”的关键是“水土”
12.企业:时刻觉察自己
13. 阅读、思考,就是学习
14.企业,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领导者
15.商业中的”无自我
16.管理问题就是文化问题
17.肯德基的高贵:自我牺牲
18关注企业的人格、美德
19. 自我觉察:经理人的成熟
20.脑子里的奴役
21.自我管理的企业文化
22.公司管理的转化
23.咨询工作的本质:影响、改变
24.流程是可以引进、复制的吗

第七章 公司与社会、道德
1.你为了什么而自豪和骄傲
2.阻止垄断就是阻止恶的蔓延
3.有机油味的毛巾
4.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道德、意识
5.超市收费是否正义
6. 企业随时可行正义之事
7.怎么花钱是我的事情
8.社会企业的内心
9.你可以选择不欺骗
10.无信念的企业
11.演讲技巧的恶
12.产品与社会责任感是合
13.为顾客谈判
14.忘我献身的人
15.学会约束自己的私欲
16.善良的理发师
17.规则意识的觉醒
18.扁平化与平等

第八章 公司与能力、素养
1.大数据和因果律
2.艺术素养是培养出来的吗
3.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方向
4.浅谈三星和创新
5.只有高品位还不够
6.你就是艺术
7. 要对自己进行更新
8.思考的本质是耐心
9.不会沟通,就是不会工作
10.对肤浅的思考
11. 融会贯通
12.商业成功的根本:洞察力
13. 学习,就是关注
14. 真正的创新,是一个崭新的想法
展开全部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节选

无私的品牌才能常青 很多品牌都在经历一个从出现到建立,然后又走向消亡的过程。就如人的生死一样,这很正常。谁都想着长生不死,不过谁也未曾实现过。品牌呢?恐怕也一样。 幸好,大多数品牌的一生短于人的一生,因此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索它们生死的根由。当然,这与人的生死截然不同,毕竟品牌不像人一样有着自我意识、觉察能力的生命体。 我们以一个人的成名为例,可以看得更清晰。即看看一个人从无名到成名,再到名声败坏而被人们抛弃或忘记的过程。 比如一个老师、讲师,*好是一个可以上大众媒体做讲座的老师。由于他讲的某一个课程非常的精彩,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产品的目标消费者一样,这也许只是刚好喜欢这个课程及其所讲的内容、定位、深浅程度或讲演风格的那部分大众。如果是如可口可乐那样的大众产品,他的讲座也许就会吸引绝大多数的大众)。一个课程也许要一个月才讲完,人们慢慢地熟知了他,并开始喜欢他。 何为喜欢?即喜欢的表现是什么?他半年后又推出了一个新的讲座。人们再次跟踪着去听、看。这些人中,很多人也许并不喜欢这个课程的主题,或不太感兴趣,但是因为是他讲的,所以才喜欢看。然后,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开始谈论他,关注他的私人事情。 此刻,他成了明星。从产品的角度说,成了品牌。人们知道他,并喜欢他。 后来,他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讲课。当然,也许是出于他对利益的追求,也许是在别人的包装下,也许只是感到这是社会的惯例,所以他也这么做了。总之,课程越讲越多,应酬、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此时,问题出现了。他的课程质量开始下降了,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原因:一是由于他进入了不熟悉或者未曾深入研究过的领域,毕竟每个人都是术业有专攻、精力有限的(就如品牌的延伸和企业的多元化);二是时间、精力受到影响,没有深入、充分地准备新课程。 但是,人们依然喜欢听他的课程。虽然感到课程不那么好听了,感到粗糙了、不深入了,有很多内容和观点都太普通了。慢慢地,随着人们对不那么好听的感受加深、强化,终于有一天,人们开始清晰地认识到他讲的课程不好听了,还是*开始的一两个课程好听。人们就不再有兴趣、有激情想要继续听他的课程了。 他开始被人遗弃和淡忘。作为产品来说,他的品牌消失了。虽然人们仍然记得他,但是不再继续跟踪、喜欢、听他的课程了。对于品牌来说,它又回归到一个商标名称了,虽然还是一个知名的商标。人们知道它,但是对它不感兴趣,也不想买它的产品。 一个品牌是怎么消失的?例子中看到了消失的根本原因了吧? 正如其建立品牌的原因一样,失去了品牌就是因为其产品(即其赖于被建立起的核心的因素)消失了、退化了。我们要探索的核心是,它为何会退化?它难道不能常青吗? 内心中的利益,这就是核心所在。 我有名了,已经是品牌了,大家喜欢,争相购买,因此,为了多卖,我就需要多生产、多分销、多配送。但是,一下子不能满足这么多的需求。在融资、购并等以扩大生产的行动的同时,产品的品质及相关的服务等开始下降了。因为在快速加大的需求面前,顾不上了。何为顾不上?因为怕失去利益才会感到“顾不上”。 假设换一个想法。比如这个品牌的拥有者视声誉、名誉、品质的诚信、待人以善的服务为核心,而不是利益,那么他就不会牺牲这些而忙于扩大生产。他会想,虽然人们会因为产品常常短缺而不满意,我也会损失利润,但是我仍然不会让人们说我是“唯利是图、言而无信的人”。他此刻不会有“顾不上”的感觉。 这样的人的品牌当然不会走由于重利而走向消失的道路(他也许还是会消失,可能是因为企业大了以后,管理出现了问题。这不是我们在此讨论的重点)。 更深层的问题是,并不是在品牌建立后企业才开始追逐利益的,而是在企业建立之初,就是以追逐利益为核心的。那个利益之心,早已在那里了。这个人就是利益**、私心严重的,只是在品牌红火之后表现出来了而已。 在刚刚开始时,总是会说:“我们要坚持、要艰苦奋斗,不能享受、不能急功近利。”但是,这是因为自己很清楚现在无钱可赚,为了将来赚钱,现在必须艰苦努力。这不是私心、逐利、贪婪之心吗?当然是。与品牌红火后完全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因此,我们会看到这个结论:一个以利益为**,一个逐利的人和品牌,他必然会走向衰落(衰老的起点正是刚刚成功之时),而且其成功期是极其短暂的。相反,一个常青的企业和品牌,必然是没有将私心和逐利放在**位。 可是,我们不能整体看问题的思维模式,即短视、急功近利、肤浅、实用主义,永远无法看到这个事实。比如在短视、实用主义眼中,当下的行为不是为了将来赚钱努力,就是抓紧赚现在的钱,他看不到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必然的品牌、公司的衰败。他在想“有钱赶紧赚,谁知今后会怎样”。 所以 ,生死一幕就一直会上演。 在逐利下,满足消费者需求、顾客是上帝、品质**、人性化、让员工满意、企业价值观和愿景、慈善事业等,都是利益的行动,都是披着高尚、慈善外衣的自私、利益、争斗。大家感受不到吗?不,绝对知道。因此,他的行为就是掩耳盗铃。他欺人,然后自欺“别人不会识破”。 所以,品牌和企业常青的核心在于,在短视、急功近利、肤浅、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的转化上,而不是在品牌管理、企业管理、经营、营销、人才、战略、资金等上。 即人的转化才是根本所在。 如果我们看到了上述的事实,看到了自私、逐利导致品牌的短命的事实,看到了逐利之心在自己内心潜伏并主导着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事实,看到了这其中的欺诈、残忍、冷漠、争斗,就在这一刻,转变就此发生了。

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作者简介

王 涛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学者,重点研究零售业与供零关系领域,以及中国企业的成长。 曾任职于可口可乐、家乐福、上海辅迅咨询等公司,并从事营销、管理和咨询工作。 为易初莲花、嘉里粮油、乐美文具、九阳电器、宁波方太、BP石油便利店、百思 买(Best Buy)、苏泊尔、英国柯雅、爱国者、利仁电器、景瑞农业等几十家国内外 知名企业,做过咨询顾问和培训。 在《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中国证券报》《环球企业家》 《销售与市场》《第一财经周刊》《中国商业评论》等国内知名财经杂志和报纸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和评论。 已出版的作品有: 1.《供应商管理:寻找供应商金库的钥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企业崛起: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全球化的阴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渠道的衰落:经销商未来的转型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4.《货架上的战役:现代渠道下的新营销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5.《供零战略:供应商如何冲出零售商的货架包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6.《分类管理:零售商的经营管理升级和新型供零合作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7.《推动管理:来自国际顶*业的*佳实践》,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 8.《成为敏感而体贴的公司》 9.《中国企业的觉醒:正直 善良 成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