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819823
  • 条形码:9787545819823 ; 978-7-5458-1982-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民间艺术的本质或许是“俗”。或鸣锣击鼓,或吹拉弹唱,或村歌社舞,百姓多以此庆祝红白喜事,庙会祭祀。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气,受到百姓欢迎,参与的人多了,便更有了“人气”。*有意思的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这些技艺往往随着当地人的性格特征而渐渐变化,在被注入浓郁的地方色彩后,在当地百姓的传承中,历经变革与创新,又渐渐形成了许多不拘一格的特色亮点。对体育健身尤为热衷的马桥人,痴迷于古老的“手狮灯舞”,在其基础上增添了娱乐性与舞蹈性,演变为如今的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桥手狮舞;受皮影戏影响,在华漕、七宝广受欢迎的“十番锣鼓”在流传过程中,渐渐区别于传统打击乐的“热闹喜庆”,改为“轻打细敲”,并命名为“华漕小锣鼓”;在浦江地区,人们用东乡方言配合木鱼、丝弦等乐器唱奏的苏家桥宣卷;在老闵行地区,居住在黄浦江畔的百姓将鲤鱼跳龙门的吉祥故事编成灯舞,成为逢年过节的保留节目。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内容简介

闵行,秉承上海县700年历史文脉,在近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闵行渐渐成为农耕文化、商贸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相生、相融之地,并独具地域文化特色。本书列为闵行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持编撰的“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总题“发现闵行之美”,主旨是通过丛书形式,对闵行区域内的历史名胜、传统文化、古建遗存、风俗语言、前贤优选,以及当代闵行的文化教育设施等,作出较有系统的资料汇集,以发挥文史资料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全书记述了闵行区重量、市级、区级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以及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江南丝竹、马桥手狮舞、七宝皮影戏、华漕小锣鼓、苏家桥宣卷、鲤鱼跳龙门、上海细刻的市级非遗项目,以及塘湾打虎舞、浦江打连厢、沪剧、江川万民伞、套版葫芦制作技艺、皮影戏、沪剧、太保书、打唱班、七宝皮影画、灶头画、本帮造像木雕、竹刻等。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目录

目录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总序

在消逝中守望 (代序)

**部分 沧海遗珠

江南丝竹

从鲁汇国乐到江南丝竹

闻弦音,续弦曲

丝竹微妙造化功

马桥手狮舞

从狮子灯到手狮舞

钮永建与马桥手狮舞

手狮舞重获新生

等待下一个传承人

华漕小锣鼓

小锣鼓敲一敲

诸翟关帝庙的小锣鼓队

苏家桥宣卷

宣卷——原生态的曲艺

宣卷下陈行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塘湾打虎舞

第二部分 芳郊集萃

浦江打莲湘

打莲湘的由来

打莲湘:昔日“丐帮”谋生技

颛桥转伞

高跷舞

响铃滚灯

茶担舞

挑水娘子

挑花篮灯

荡湖船

腰鼓舞

拜香舞

打田发

第三部分 乡音和曲

沪剧:上海市民的艺术形式

吴侬软语情意长

闵行的沪剧“民星”

沪剧还可以这么唱

八岁“阿庆嫂”

“老外”也是沪剧迷

从“自娱自乐”到“反哺社区”

附录

上海县时期的主要民间艺术

上海县时期的文艺团体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展开全部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节选

从鲁汇国乐到江南丝竹 《阳八曲》《行街》《欢乐歌》《出水莲》《朝元歌》《云卷云舒》……传统的民族乐器,奏出了“柔美糯”的丝竹之声,一首首江南丝竹乐曲勾勒出地道的江南韵味。 江南丝竹是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长期流行于上海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是江南水乡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俗称清音、国乐、丝竹班,也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又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本意是劳作时的自娱自乐,但是没想到表演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娱乐效果,在民间慢慢推广起来。后还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清代1860年以前,江南丝竹乐曲已在民间流行,民国时达到鼎盛。在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名称问题,大家*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更为合适,于是这一名号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乐队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传统技法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传统曲目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云庆》等“八大曲”。因演奏地点与环境的不同,演奏者文化素养与技艺之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组合形式和演奏特征。 清末民初,上海地区出现丝竹演奏团体,演奏方式就是一些同好相约在家里、茶馆演奏,上海话叫“合(ge,沪语旧时发音)丝竹”。

“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艺心艺意 作者简介

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是在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负责征集、编辑、出版、发行闵行文史资料,组织区政协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机构。负责编辑出版的《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是向各界人士征集的关于闵行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根据“精选慎编”的原则编辑出版成册,以达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赵韵,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任明镜文化融媒体中心总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