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502010
  • 条形码:9787519502010 ; 978-7-5195-0201-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本书特色

名著是具有可读性、通俗易懂地讨论有关人的问题的基础性著作。它超越每一个人的头脑,让人钻研不尽,是启发智慧永不柘竭的源泉。伟大名著是永远属于当代的。 它们永远不会因思想的变迁或学术见解的改变而显得过时。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不同作家在选材、构思、立意方面的不同,增长语文知识。 提高语言表达能九,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与融合能力,增强对世界、人生、情感的感受力,促进阅读者形象性思维的形成和提高审美感受力。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内容简介

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 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机械的传统阅读方法,是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文学是美好而迷人的,它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科学”与“文学”是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是互补而不能互相代替的,绝不能用研究科学的眼光、方法去读文学作品。包括文学阅读在内的文学教育的很根本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 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本书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快速选读,更准确有效地进入文学艺术的世界,感受文学无穷的魅力。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目录

《朝花夕拾》

《繁星》《春水》

《西游记》

《水浒传》

《骆驼祥子》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名人传》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论语》

《孟子》

《庄子》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呐喊》

《子夜》

《家》

《边城》

《堂·吉诃德》

《毋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老人与海》

莫泊桑短篇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

欧·亨利短篇小说

《女神》

普希金诗歌

泰戈尔诗歌

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

《西厢记》

《雷雨》

《茶馆》

《哈姆雷特》

《语文常谈》

《谈美书简》

《歌德谈话录》

展开全部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修订版) 节选

前言经典作品是指那些能产生特殊影响的、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籍,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名著是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它超越每一个人的头脑,让人钻研不尽,是启发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伟大的名著是永远属于当代的,它们永不会因思想的变迁或学术见解的改变而显得过时。所以,经典与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它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并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概括地说,它是超时代、超种族、超文本的作品。从这一意义来说,它们不仅仅是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更是“人学”作品。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诗歌散文,如郭沫若的《女神》、普希金的诗、泰戈尔的诗、鲁迅的杂文、朱自清的散文等;剧本,如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的《语文常谈》、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读者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依据有关权威推荐选择。我们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在于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力”。经典与名著阅读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不同作家在选材、构思、立意方面的不同,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鉴别与融合能力,增强对世界、人生、情感的感受力,促进形象性思维的形成和审美感受力的提高。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无法带人进入文学世界的。文学是美好而迷人的,它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科学”与“文学”是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是互补而不能互相代替的,绝不能用研究科学的眼光、方法去读文学作品。包括文学阅读在内的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本书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快速选读,更准确有效地进入文学艺术的世界,感受文学无穷的魅力。 《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语》《孟子》《庄子》《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子夜》《家》《边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匹克威克外传》《复活》《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女神》普希金诗歌泰戈尔诗歌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西厢记》《雷雨》《茶馆》《哈姆雷特》《语文常谈》《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1815274048566573808996102108125136150158173181196208217225234241250257268276283289295302310321328342346354〖=〗《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12岁时,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周家陷入困境。15岁时,父亲病逝。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为维系家庭生计而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17岁时离开家乡,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受进化论思想。1902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两年后离开东京到仙台学医。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应蔡元培邀请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不久随部迁到北京。他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地认为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1918年,鲁迅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写工作,并于5月发表《狂人日记》,**次使用“鲁迅”为笔名。五四运动后又组织“语丝社”等进步社团,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同时,他还在北大、北师大等校兼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鲁迅愤而辞去一切职务,彻底抛弃了进化论思想,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30年3月,他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左联的发起和领导工作,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坚决拥护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19日,因积劳成疾,他在上海病逝。成千上万的人自发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鲁迅一生创作了近400万字的小说、杂文、散文、文学史等著作,译作达300多万字。代表作有《呐喊》《彷徨》《坟》《热风》等。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创作的一本叙事散文集,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在广州重新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依然写了不少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到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只任教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污浊。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这里,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篇目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狗·猫·鼠》:通过猫的故事,讽刺了以陈西滢为代表的反动帮闲文人的丑恶嘴脸。作者清算了猫的罪行:**,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总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文章用“猫”这样一个形象,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本文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幼年的保姆。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唠叨、朴实而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特质,并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描述了幼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表达了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故事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写的是年已七十的老莱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地上打滚,来使长辈们开心,以示自己的孝顺;“郭巨埋儿”写的是汉朝郭巨为了省出口粮给母亲而打算活埋自己的儿子。作者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本文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具有人情味的鬼)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带去些许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无穷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巫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后溺死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与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离开的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作《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朝花夕拾·小引》)★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狗·猫·鼠》)★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包括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还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朝花夕拾》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但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其中隐含了深刻的意蕴,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一、诗意的风格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二、“杂文笔法”的运用在深情地回忆往事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三、擅长摄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四、巧妙的反讽手法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作者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五、对比手法鲁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则将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憎恨形成鲜明的对比。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鲁迅儿时的保姆。本来她有自己的名字,因为先前的女工叫阿长,大家叫惯了就没有改口。阿长有愚昧庸俗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平等待人的态度以及对弱国子民的学业的关心,使其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正直、倔强、热情,但是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中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因此鲁迅先生疑心他是自杀的。父亲: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痛苦。由此可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繁星》《春水》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