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

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

作者:杜晓旭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B5 页数: 26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0.0(7.5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 版权信息

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8章。章简要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研究的靠前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建立矢量形式的AUV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第三章分别给出基于面元法和边界层理论、经验公式、计算流体力学等三种计算AUV流体动力的方法;第四章分析AUV位置力、旋转导数、附加质量等实验测试方法;第五章在推导水下航行器纵向、横向-横滚扰动方程的基础上,对AUV在水下低速航行状态的操纵性进行K-T分析;第六章针对回转体型AUV、扑翼AUV、水下滑翔机等三种典型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操纵性仿真分析;第七章建立海流和波浪对AUV操纵性影响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复杂海洋环境对AUV操纵性的影响;第八章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缆索对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影响的数学模型。

自主水下航行器操纵性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AUV分类 1
1.2 AUV研究现状 3
1.3 AUV操纵性研究 8
1.4 本书主要内容 9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AUV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12
2.1坐标系与参数描述 12
2.1.1坐标系的选取 12
2.1.2参数描述 13
2.1.3坐标转换矩阵 13
2.2 AUV六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15
2.2.1运动学方程 15
2.2.2动力学方程 19
2.2.3 AUV受力分析 22
2.2.4六自由度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27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流体动力计算与试验 28
3.1 流体动力计算方法概述 28
3.1.1 面元法和边界层理论 29
3.1.2 流体动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32
3.2 流体动力计算的 40
3.2.1 流动基本方程 41
3.2.2 常用离散格式及流场数值计算简介 44
3.2.3 湍流模拟方法与湍流模型 46
3.2.4 动参考系模型 49
3.2.5 动网格技术 50
3.2.6 翼身融合水下滑翔机的流体动力数值计算 52
3.2.7 AUV在极限流域中运动的流体动力数值计算 65
3.3 流体动力试验 80
3.3.1 位置力 81
3.3.2 旋转导数 91
3.3.3 附加质量 95
参考文献 100
第4章 操纵性分析 101
4.1 纵向运动的操纵性分析 101
4.1.1 纵向运动扰动方程 101
4.1.2 特征方程 103
4.1.3 运动参数的传递函数 104
4.1.4 阶跃操舵条件下纵平面运动参数的过渡函数 104
4.1.5 K-T分析 108
4.1.6 纵向运动参数的频率特性 110
4.1.7 算例分析 110
4.2 横向 114
4.2.1 横向 114
4.2.2 特征方程 117
4.2.3 运动参数的传递函数 118
4.2.4 阶跃操舵条件下运动参数的过渡函数 119
4.2.5 K-T分析 121
4.2.6 算例分析 122
参考文献 125
第5章 操纵性仿真 126
5.1 回转体型 126
5.1.1 动力定位模型的建立 126
5.1.2 动力定位下 136
5.1.3动力定位系统和鳍舵系统共同作用下 138
5.2 扑翼推进型 140
5.2.1 扑翼运动方式研究 140
5.2.2 扑翼推进推力特性研究 142
5.2.3 扑翼推进型 150
5.3 水下滑翔机操纵性仿真 153
5.3.1 水下滑翔机简介 153
5.3.2 水下滑翔机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154
5.3.3 运动仿真计算 159
参考文献 164
第6章 海洋环境对操纵性的影响 166
6.1 海流对操纵性的影响 166
6.1.1 海流对 166
6.1.2 海流对 170
6.2 波浪对操纵性的影响 175
6.2.1 波浪对 175
6.2.2 波浪对 190
6.3 海流和波浪同时作用对 196
6.3.1 海流对波浪的影响 196
6.3.2 海流和波浪同时作用下 197
参考文献 199
第7章 拖曳系统对 AUV操纵性的影响200
7.1 多体动力学理论 200
7.1.1 牛顿 200
7.1.2 达朗贝尔原理 201
7.1.3 Kane方法 201
7.1.4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 203
7.1.5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解法 205
7.2 缆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07
7.2.1 缆索运动姿态研究方法 207
7.2.2 坐标系建立 208
7.2.3 动力学模型 210
7.2.4 边界条件 212
7.2.5 节点初值计算 213
7.2.6 数值求解 213
7.3 拖缆对 213
7.3.1 拖曳系统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213
7.3.2 拖缆运动的边界条件 214
7.3.3 节点初值计算 215
7.3.4 拖曳系统运动仿真分析 219
7.4 锚链对水下滑翔机操纵性的影响 223
7.4.1 水下滑翔机驻留过程多体系统耦合运动模型的建立 224
7.4.2 仿真求解方法 241
7.4.3 运动仿真分析 244
参考文献 251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