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特殊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特殊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作者:许国胜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4cm 页数: 132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6.9(8.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特殊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484484
  • 条形码:9787502484484 ; 978-7-5024-844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特殊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选择河南焦作地区巨厚松散层下开采以及河南省部分矿井面临的水体下开采为代表性的特殊开采实例, 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 研究了特殊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及地表沉陷规律。总结了厚松散层煤层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 建立了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预计模型, 得到了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参数预测公式 ; 揭示了水体下开采覆岩破断及裂隙演化规律, 为水体下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特殊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目录

篇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1 厚松散层下开采沉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现状
1.2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沉陷预计研究现状
1.2.1 地表开采沉陷预计理论
1.2.2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沉陷预计研究现状
1.3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沉陷机理研究现状
2 厚松散层深部土体特性及采动效应
2.1 赵固矿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2.1.1 矿区地质条件——地层
2.1.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2 厚松散层深部土体特性
2.2.1 松散层赋存厚度分析
2.2.2 松散层土体水文地质特征
2.2.3 松散层粒度成分
2.2.4 厚松散层土体的工程特性分析
2.3 采动对松散层土体的影响
2.3.1 采动影响下土体固结深度
2.3.2 采动对底部含水层的影响
2.4 厚松散层下开采土体固结沉降探讨
2.4.1 土体固结沉降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采动影响下松散层土体固结沉降理论
2.4.3 采动影响下基于流固耦合的土体固结沉降的探讨
2.5 本章小结
3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观测及沉陷特征研究
3.1 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
3.1.1 赵固一矿11011工作面及地表观测线
3.1.2 赵固二矿11011工作面及地表观测线
3.2 厚松散层下开采概率积分法参数求取
3.2.1 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的识别
3.2.2 厚松散层下开采概率积分法参数求取
3.3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沉陷特征
3.3.1 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分析
3.3.2 地表下沉盆地形态特征
3.3.3 地表移动角量参数
3.3.4 地表动态移动特征及参数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实测及预测
4.1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变形的实测分析
4.1.1 地表优选下沉点的下沉及下沉速度曲线
4.1.2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观测线优选下沉速度值
4.1.3 优选下沉速度滞后距的动态变化
4.2 任意点任意时刻动态移动变形的预计
4.3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参数研究
4.3.1 厚松散层地区工程地质特征
4.3.2 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4.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计模型
4.3.4 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影响因素的线性相关性分析
4.3.5 多元回归预计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篇参考文献
第二篇 水体下开采覆岩移动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
5 水体下开采覆岩运动及采动裂隙演化的研究现状
5.1 岩层运动与结构变形理论的研究现状
5.2 覆岩采动裂隙分布及演化规律的研究
5.2.1 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的现场观测
5.2.2 采动裂隙发育规律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5.2.3 采动裂隙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6 水体下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确定
6.1 工程地质及采矿条件
6.1.1 地层
6.1.2 开采煤层情况
6.1.3 水文地质
6.1.4 工作面开采情况
6.2 覆岩破坏特征的理论研究
6.2.1 覆岩破坏分带
6.2.2 导水裂缝带的发育形态
6.2.3 影响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因素
6.3 基于组合岩梁和关键层理论的岩层破坏高度的力学分析
6.3.1 覆岩岩梁组合的判断
6.3.2 覆岩组合岩梁的极限跨距计算
6.4 基于现场实测的类比经验法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
6.4.1 《“三下”规程》经验公式法
6.4.2 综放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线性回归公式
6.4.3 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非线性回归公式
6.4.4 导水裂缝带高度经验公式的综合分析
7 水体下开采覆岩破断及裂隙演化规律
7.1 采动覆岩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案
7.1.1 模型的尺寸及相似系数的确定
7.1.2 模型的制作、加载及位移测量
7.1.3 模型的开挖
7.2 覆岩破坏过程中岩层位移变化规律
7.2.1 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7.2.2 模型基本顶的垮落
7.2.3 覆岩运动特征
7.2.4 覆岩运动的位移观测数据分析
7.2.5 覆岩导水裂隙带的位移判别
7.3 覆岩破坏过程中裂隙发育规律
7.3.1 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7.3.2 覆岩裂隙网络形态特征
7.3.3 小结
8 水库下综放开采井上下安全性评价
8.1 水库下开采井下安全性评价
8.1.1 水库及采区基本情况
8.1.2 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计算分析
8.1.3 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的确定
8.1.4 煤层开采对上部水体的影响分析
8.2 水库堤坝的安全性分析
8.2.1 采动引起坝体变形破坏的分析
8.2.2 坝体裂缝对堤坝安全的影响
8.2.3 动态移动变形对坝体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9 煤矿岩层移动及覆岩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
9.1 基于Hoek-Brown
展开全部

特殊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作者简介

许国胜,男,河南省清丰县人,1986年4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采矿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煤矿特殊开采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科研成果以第1发明人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主持在研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企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