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乡村执行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乡村执行

作者:刘欣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4cm 页数: 217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乡村执行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15849
  • 条形码:9787307215849 ; 978-7-307-2158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乡村执行 内容简介

本书从乡村干部的行动者视角出发, 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乡村社会的执行实践为切入点, 基于西方政策执行的街头官僚理论以及社会学有关互动、场景的理论和概念, 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街头官僚分析框架, 并通过对中国西省河乡岩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个案分析, 展示了在村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末端和一线场域, 乡、村两级干部进行贫困人口识别、扶贫项目运作以及应对上级考核检查等一系列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和策略选择, 以及其所形塑的基层贫困治理形态。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乡村执行 目录

**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政策、组织、环境与行动主体视角的政策执行研究 (二)贫困治理中的政策执行研究 (三)基层政策执行中的乡村干部及其行动研究 (四)简要评论 三、研究方法与个案呈现 (一)研究方法 (二)调查点介绍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政策执行的街头官僚理论 (一)“街头官僚”的概念及行为特征 (二)街头行政及其自由裁量 二、本土化语境下的“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 三、社会互动与场景的理论和概念 四、作为身份、空间与互动关系的街头官僚——一个扩展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从国家到乡村:精准扶贫政策安排及行动建构 一、农村贫困治理演进历程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国家建构 (一)从救济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农村贫困治理政策演进 (二)精准扶贫政策及其乡村行动的“国家脚本” 二、国家贫困治理行动体系及精准扶贫的运动式推进 (一)从中央到乡村:国家贫困治理的行动体系 (二)政治任务与中心工作:精准扶贫的运动式推进 三、乡村行动主体与行动情境:基层贫困治理政策执行网络 (一)政策执行末梢的行动者:乡村“街头官僚” (二)科层组织结构与地方乡土社会:乡村政策执行的行动情境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程序到权限:乡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的规则再造 一、国家精准识别的技术化及其规则建构 (一)贫困人口识别瞄准的技术和规则演变 (二)乡村贫困人口识别管理的技术和文本规则 二、程序性规则的再造:村庄主导的贫困人口识别 (一)技术规则与乡土社会的碰撞:贫困户民主评议的尴尬 (二)实践规则的再造与应用:村干部的“拨乱反正” 三、主体权限规则的再造:乡镇主导的建档立卡 (一)建档立卡工作的乡村责任分工 (二)指导变主导:乡镇干部的“查漏补缺”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讲事理与顾关系:乡村扶贫项目实施中的场景生产 一、扶贫项目建设与精准帮扶:制度性发展干预及其基层实践 (一)作为国家制度性干预的地方扶贫项目建设 (二)岩村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的形式与内容 二、理性场景的生产:乡领导上门“算账”推进村民土地流转 (一)村民诉求与上级要求:岩村项目实施的两难困境 (二)领导上门“算账”明理:基于理性场景的问题解决 三、关系场景的生产:村干部“换村拔苗”解决项目区违种问题 (一)动员加强制:“优化园区环境”的乡村努力 (二)熟人关系规避与陌生场景生产:村干部“换村拔苗”的无奈与变通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材料与现场:扶贫考核中的结果生产与再造 一、国家目标责任管理制中的精准考核及其政策表达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其基层运作环境 (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精准考核”的政策表达 二、材料结果的生产再造:精准扶贫的材料检查与乡村应对 (一)“文件政治”及其扩展下的基层材料治理 (二)“看材料”与“补材料”:文本及数据材料的生产再造 三、现场结果的生产再造:扶贫现场考核与乡村应对 (一)实地查看与调查走访:基于治理现场的基层考核 (二)点面结合的迎检准备:扶贫现场的生产再造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贫困治理政策实践与街头官僚行动:规则、场景、结果的生产再造 (二)基层贫困治理的运作形态:任务性扶贫与变通性执行 (三)本土化语境下的街头官僚:乡村干部政策执行差异及其互动关系 二、本书的政策意涵 (一)明确乡村干部角色定位,打通扶贫政策执行的“*后一公里” (二)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参与贫困治理的主动性和决策能力 (三)改善基层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乡村干部的贫困治理能力 三、未尽的研究话题 (一)扩展的街头官僚抑或“田间干部”:乡村干部的再认识 (二)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与乡村治理的关系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乡镇干部访谈提纲 二、村庄干部访谈提纲 三、村民访谈提纲 后记
展开全部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乡村执行 作者简介

刘欣(1988—),女,博士,河南商丘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减贫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政策等。在CSSCI刊物发表《内生偏好与社会规范:脱贫内生动力的双重理论内涵》、《致贫原因、贫困表征与干预后果——西方贫困研究脉络中的精神贫困问题》等10余篇,出版合著《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靠前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三维资本协同反贫困机制研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