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山东省典型湿地碳积累和释放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907407
- 条形码:9787521907407 ; 978-7-5219-074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山东省典型湿地碳积累和释放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 内容简介
本书将湿地有机碳分成溶解性有机碳、轻组碳、重组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开展研究, 细化了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分布动态过程。植物生长、植物根系分泌作用、不同时空维度 (年度、季节、日均24时的变化) 、湿地土壤物化特征、不良湿地生境 (疏浚、光照限制和空心莲子草入侵) 、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群落及固碳菌对湿地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探讨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山东省典型湿地碳积累和释放动态过程和影响因素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湿地发展、类型和特点
1.2.1 湿地的发展
1.2.2 湿地的类型和特点
1.3 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甲烷释放
1.3.1 湿地有机碳积累
1.3.2 湿地碳矿化和甲烷排放
1.4 我国湿地有机碳研究现状
1.5 湿地有机碳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山东省典型湿地概况
2.1 自然湿地
2.1.1 南四湖
2.1.2 新薛河
2.1.3 徒骇马颊水系和赵牛河
2.2 人工湿地
2.2.1 新薛河人工湿地
2.2.2 赵牛河人工湿地
第3章 徒骇马颊水系有机碳空间分布
3.1 研究方法
3.1.1 野外取样
3.1.2 试验处理
3.1.3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徒骇河有机碳的分布
3.2.2 马颊河有机碳的分布
3.2.3 徒骇河和马颊河有机碳氮含量差异
3.3 讨论
3.3.1 河流湿地有机碳的分布格局
3.3.2 影响河流湿地有机碳沉积的因素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湿地类型底泥有机碳空间分布
4.1 新薜河-新薜河人工显地有机碳分布特征
4.1.1 研究方法
4.1.2 研究结果
4.2 赵牛河-赵牛河人工湿地有机碳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
4.2.1 研究方法
4.2.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4.3.1 轻组碳的分布
4.3.2 重组碳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分布
4.3.3 季节差异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有机碳的影响
4.3.4 有机碳与重金属的关系
4.3.5 湿地有机碳与有机氮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释放日均和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5.1 研究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检测方法
5.1.3 仪器设备
5.2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通量日变化和影响因素
5.2.1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日变化
5.2.2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的影响因素
5.3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差异及温度的影响
5.3.1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总体变化趋势
5.3.2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4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日均CH4浓度变化和温度响应
5.4.1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变化趋势
5.4.2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5 小结
第6章 湿地上下游和水位差异下CH4通量变化
6.1 研究方法
6.1.1 CO2浓度测定
6.1.2 水位差异的控制试验
6.2 湿地上下游CH4通量差异及与CO2通量的关系
6.2.1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甲烷浓度差异
6.2.2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CH4和CO2浓度的关系
6.3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6.3.1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差异
6.3.2 小试系统CH4浓度与水温、气温、pH和湿度的关系
6.4 小结
第7章 不良湿地生境下有机碳积累储存差异
7.1 研究方法
7.1.1 野外取样
7.1.2 微生物高通量分析
7.2 研究结果
7.2.1 不同湿地生境的有机质
7.2.2 细菌分布和组成
7.2.3 有机质和微生物构成的关系
7.3 讨论
7.3.1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的有机质
7.3.2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中的微生物分类
7.3.3 水花生入侵生境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分布组成
7.3.4 有机质和微生物间的关系
7.4 小结
第8章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矿化格局及宏观影响因素
8.1 数据检索
8.1.1 中国湿地碳积累的数据检索
8.1.2 中国湿地CH4排放的数据检索
8.1.3 数据分析
8.2 中国典型湿地有机碳的积累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8.2.1 有机碳在内陆湿地中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8.2.2 有机碳在中国沿海海域的分布
8.2.3 讨论
8.3 中国典型湿地CH4排放及影响因素
8.3.1 湿地类型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2 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3 湿地类型和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交叉作用
8.3.4 湿地CH4排放通量与经纬度的关系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1.1 同一水系和流向的入海河流的有机碳组成和分布特点
9.1.2 山东省两组典型水域有机碳的组成、分布和储存
9.1.3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9.1.4 湿地生境差异下有机碳的含量、储存及与微生物的关系
9.1.5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CH4排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湿地发展、类型和特点
1.2.1 湿地的发展
1.2.2 湿地的类型和特点
1.3 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甲烷释放
1.3.1 湿地有机碳积累
1.3.2 湿地碳矿化和甲烷排放
1.4 我国湿地有机碳研究现状
1.5 湿地有机碳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山东省典型湿地概况
2.1 自然湿地
2.1.1 南四湖
2.1.2 新薛河
2.1.3 徒骇马颊水系和赵牛河
2.2 人工湿地
2.2.1 新薛河人工湿地
2.2.2 赵牛河人工湿地
第3章 徒骇马颊水系有机碳空间分布
3.1 研究方法
3.1.1 野外取样
3.1.2 试验处理
3.1.3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徒骇河有机碳的分布
3.2.2 马颊河有机碳的分布
3.2.3 徒骇河和马颊河有机碳氮含量差异
3.3 讨论
3.3.1 河流湿地有机碳的分布格局
3.3.2 影响河流湿地有机碳沉积的因素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湿地类型底泥有机碳空间分布
4.1 新薜河-新薜河人工显地有机碳分布特征
4.1.1 研究方法
4.1.2 研究结果
4.2 赵牛河-赵牛河人工湿地有机碳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
4.2.1 研究方法
4.2.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4.3.1 轻组碳的分布
4.3.2 重组碳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分布
4.3.3 季节差异与其他环境因子对有机碳的影响
4.3.4 有机碳与重金属的关系
4.3.5 湿地有机碳与有机氮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释放日均和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5.1 研究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检测方法
5.1.3 仪器设备
5.2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通量日变化和影响因素
5.2.1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日变化
5.2.2 新薛河人工湿地水-气界面CH4通量的影响因素
5.3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差异及温度的影响
5.3.1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总体变化趋势
5.3.2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4 湿地水-气界面四季日均CH4浓度变化和温度响应
5.4.1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变化趋势
5.4.2 湿地水-气界面各季节CH4浓度与温度变化规律
5.5 小结
第6章 湿地上下游和水位差异下CH4通量变化
6.1 研究方法
6.1.1 CO2浓度测定
6.1.2 水位差异的控制试验
6.2 湿地上下游CH4通量差异及与CO2通量的关系
6.2.1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甲烷浓度差异
6.2.2 新薛河人工湿地上下游CH4和CO2浓度的关系
6.3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6.3.1 小试系统CH4通量与水位差异
6.3.2 小试系统CH4浓度与水温、气温、pH和湿度的关系
6.4 小结
第7章 不良湿地生境下有机碳积累储存差异
7.1 研究方法
7.1.1 野外取样
7.1.2 微生物高通量分析
7.2 研究结果
7.2.1 不同湿地生境的有机质
7.2.2 细菌分布和组成
7.2.3 有机质和微生物构成的关系
7.3 讨论
7.3.1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的有机质
7.3.2 光照限制和疏浚生境中的微生物分类
7.3.3 水花生入侵生境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分布组成
7.3.4 有机质和微生物间的关系
7.4 小结
第8章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矿化格局及宏观影响因素
8.1 数据检索
8.1.1 中国湿地碳积累的数据检索
8.1.2 中国湿地CH4排放的数据检索
8.1.3 数据分析
8.2 中国典型湿地有机碳的积累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8.2.1 有机碳在内陆湿地中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8.2.2 有机碳在中国沿海海域的分布
8.2.3 讨论
8.3 中国典型湿地CH4排放及影响因素
8.3.1 湿地类型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2 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8.3.3 湿地类型和气候带对湿地CH4排放的交叉作用
8.3.4 湿地CH4排放通量与经纬度的关系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1.1 同一水系和流向的入海河流的有机碳组成和分布特点
9.1.2 山东省两组典型水域有机碳的组成、分布和储存
9.1.3 新薛河人工湿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9.1.4 湿地生境差异下有机碳的含量、储存及与微生物的关系
9.1.5 中国湿地有机碳积累和CH4排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20.8¥46.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20.2¥35.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9.9¥2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6.4¥48.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4.4¥42.0 - >
朝闻道
朝闻道
¥9.8¥23.8 - >
烟与镜
烟与镜
¥21.2¥4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10.1¥14.0
本类畅销
-
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
¥20.4¥24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与答
¥5.1¥3 -
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标准汇编 垃圾分类、检测和收集转运卷
¥153¥180 -
建筑垃圾处理与处置
¥27.6¥70 -
人天之际:青藏高原生态与文化的互动研究
¥67¥88 -
生活垃圾分类与管理
¥5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