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41.9(7.0折) 定价  ¥59.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208539
  • 条形码:9787572208539 ; 978-7-5722-0853-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本书特色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史学家肖恩·F.约翰斯顿的全新力作。约翰斯顿通过6个章节的内容,为我们描绘了科学的兴起、发展、兴盛,揭示出只有读懂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让人类找到通向无限未来的进击之路。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教授彼得 ?? 莫里斯强力推荐。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不仅是一本人人可读的科学史通识读物,也是一部描绘科学发展动荡历程的电影,更是一部警醒我们树立正确科学观的启示录。 ●湛庐文化 “新核心素养”系列图书重磅出新。“新核心素养”系列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知识广度,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盖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读本。 ●湛庐文化出品。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内容简介

●什么是科学与科学家?科学的未来将去往何方? 科学革命如何从无到有?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动力? 启蒙运动的历程和优选目的是什么?达尔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说明了什么? 科学是什么时候走入大众视野的?科学如何从象牙塔走向商业应用? …… 所有关于人类科学发展历程的关键突破与有趣故事,读《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这一本书就够了。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是享誉优选的科学史学家肖恩·F.约翰斯顿的全新力作。约翰斯顿通过6个章节的内容,为我们描绘了科学的兴起、发展、冲突、兴盛直至黄金时代,揭示出只有读懂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让人类找到通向无限未来的进击之路。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不仅是一本人人可读的科学史通识读物,也是一部描绘科学发展动荡历程的电影,更是一部警醒我们树立正确科学观的启示录。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目录

1科学的前世今生

2 伟大的思想和可靠的方法

3一场接一场走进死胡同的革命?

4 科学的初衷,传播诱人的想法

5 魅力无限的 20 世纪,科学带来重大转折

6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结 语 科学、历史和文化:进化中的观点

拓展阅读


展开全部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节选

科学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家? 科学的未来将去往何方? 科学史的古往今来 科学史究竟是什么?我想,在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你心中可能就对这个问题有了些许期待或想象。相较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如今你脑海中的设想可能与身边人的更为不同。 比起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人们在撰写科学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直到现在,科学史中记录的很多对象和结论仍不断遭到质疑。你是想在本书中读到天才的人生故事,还是想了解技术突破、发明,以及随之而来的事物的进化?或是想要探索历史上那些极具挑战的科学实验,在逆境之中艰难前行的个人、机构或军队,以及他们*终是如何依靠思想和智慧取得了成功?或是你想从这本书中收获更多?当然,*后一点也是我所希望的。 放眼望去,科学史几乎涵盖了上述所有问题。不过,我们还是想 为它添加更多的内容。科学家撰写的历史可能会因私心和偏见而有所偏颇,而哲学家撰写的历史又可能会因逻辑过于“清晰”而让人“食 之无味”。更糟糕的是,错误的陈述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意料之外的副 作用:它也许会动摇人们对科学成就的信心,或是引发对那些没能达 到目标的研究进行过激又无理的批评,甚至可能会断送那些聪慧的学 生的前程,让他们无法再自信地将科学当作自己可以胜任的职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错误的陈述”暗示着应该存在一个准确、客观的官方版科学史。那么,罗列一连串确切又无可辩驳的事实,就一定能够揭示出科学发展的源头和历程吗?诚然,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史学家也早已围绕科学发现和发明展开了探讨。不过,描述大规模事件、分析其根源等行为往往会引发争议,而像本书这种覆盖范围较广的综述作品更是如此。 哪些事实意义重大?哪些历史人物又起着关键作用?自19世纪初开始,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便成为英国无与伦比的天才的代表人物。在他那“高大形象”的“阴影”之下,还生活着一群同样值得关注的人:与他同时代的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设计、制造了显微镜,这种新设备推动了其他实验科学的发展;牛顿的“老对手”戈特 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则发现了微积分。而从后来的学术研究来看,作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牛顿当年的某些行为几乎是对自己地位和头衔的讽刺。20世纪 30 年代,在距牛顿去世将近两个世纪后,历史学家开始挖掘 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癖好,比如对炼金术的痴迷和对《圣经》的迷恋。这些研究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牛顿却对它们极其执着、一丝不苟,几乎和他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如出一辙。根据记载,牛顿很有可能在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研究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逸事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他更多元也更生动的形象。 这些思想巨人的故事是各个版本的科学史的共通之处。天才被视作榜样,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范本和标杆。对这些杰出个体的描述,不免会让人觉得思想和智慧所造就的科学的进步往往只是源自灵感的偶然迸发。人们认为这些进步是“突破”(breakthrough,这个词在**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流行),是智慧碰撞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公众有些片面的观点归咎于不了解历史事实。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是科学天才的典型代表。然而,他暮年时在学术研究上的乏力、他对左派思想的支持以及他的爱情往事却鲜为人知,但这些于他毕生的工作而言意义重大。另一个在时间上更接近本书读者的人是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在被大众广泛认知的科学史中,费曼一直保持着“怪咖天才”的形象,具有非凡创造力又慧眼独具的他似乎超脱于与他同时代的人。这样的描述是否真的展现了他们人生的关键之处呢?这些非凡的个体是可以代表科学的发展,还是也许只是有悖于科学主流的个例呢? 人类编纂科学史的初衷是为了记录思想的进步。在长达 200 余 年的时间里,科学史常常与哲学以及知识的提炼方法相关联。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将科学视作思想和历史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以一种可能会引起当今学术机构不满的方式),数学科学代表了思想与智力的积累,是推动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力量——原始的迷信及“万物有灵论”逐渐发展为“一 神论”神学(两者都被视为虚构的原型理论),再到形而上学(“抽象”),*后到孔德所说的“实证知识”(Positive knowledge)。他认为, 执着于科学势必会带来进步。这一对科学发展的乐观断言在 20 世纪 大获追捧,即便到现在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一些实践科学家。 20 世纪,随着科学史兴起并逐渐得到公众认可,人们开始质 疑那些关于天才和进步的假设。科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观点 渐渐产生了分歧。仔细审视这些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差异似乎来源于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在 1962 年出版的开创性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指出,科学理论之间的争论不仅涉及重要事实,也要归咎于那些在背后给予支持的科学团体的不同观点和立场。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历史学家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的看法却截然不同。1978 年, 伯克在系列电视节目《联系》(Connections)中暗示,科学进步和 技术变革是“堂吉诃德式”的偶发事件,是一系列无法预测、不具启发作用的事件,是偶然的人、地点和思想碰撞的产物。 孔德与伯克生活的时代相距不过 150 年的时间,两人的思想和 观点却几乎是对立的。这让我们不禁发问,如果科学进步真如孔德 所说是必然而确定的,那么又何必费心地去研究它的历史呢?而如果它像伯克所述只是一些偶发事件,那么科学史研究是否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而科学发展也是无法预测的呢?总结来说,科学史研究的驱动力和动机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历史学家和其他一些人对科学发展的复杂过程十分着迷,他们希望挖掘出这一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并对它的发展轨迹做出解释。第二,自 20 世纪70 年代起,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关注会对新知识的产生造成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多种规模和尺度,小到科研实验室的组织,大到公众认知和国家政治。早在 200 年前,科学发展就被视为对人类进步的直接而鼓舞人心的例证,而现在,它的“疆土”不 断扩大,覆盖了更为广泛的学科。 ……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简史 作者简介

肖恩 · F . 约翰斯顿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史副教授,英国特聘物理学家,高等教育学院研究员,致力于研究科技学史和科学哲学,以及它们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 ●曾在加拿大粒子加速器中心(Particle Accelerator Facility)、加拿大国家光学研究所(National Optics Lab)以及加拿大卫星数据分析中心(National Satellite Image Analysis Centre)担任专家,并在加拿大和英国的一些工程公司担任项目经理。 ●本科与硕士毕业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并在英国利兹大学取得了科学哲学的博士学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