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6cm 页数: 349页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77.4(7.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41019
  • 条形码:9787112241019 ; 978-7-112-2410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内容简介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Earthquake resilient structure)是指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许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的结构,其特点是结构体系易于建造和维护,全寿命周期中成本效益高。可恢复功能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不仅能在地震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帮助人们在大地震之后,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是结构防震减灾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可恢复结构体系从结构形式上有多种实现方法,例如,通过设置可更换结构构件(Replaceable member),使损伤和破坏集中在可更换构件上而保护主体结构,震后迅速恢复结构的功能;通过自复位结构(Self-centering structure)使结构震后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减少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通过在结构布置中设置部分摇摆墙(Rocking wall)或摇摆框架(Rocking frame)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减少主体结构的损伤,使其在震后稍许修复或不需修复即可投入使用。这几种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候可以两种甚至三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发展需求 1.2 可恢复功能防震的基本思想 1.3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概念和基本设防目标 1.4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工作机制 1.5 现阶段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的实现形式 1.6 可恢复功能评估体系的发展概况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2.1 自复位框架结构体系基本原理 2.2 自复位框架结构体系研究动态 2.3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试验研究 2.4 数值模拟及参数研究 2.5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 3.1 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组成及特点 3.2 摇摆墙结构 3.3 底部开水平缝摇摆剪力墙 3.4 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试验研究及工程实例 3.5 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具有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 4.1 具有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的特点和组成 4.2 具有可更换构件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展 4.3 具有可更换连梁结构体系的试验研究 4.4 具有可更换连梁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 4.5 具有可更换脚部构件的剪力墙结构 4.6 具有可更换脚部构件的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 4.7 其他可更换消能减震部件的安装方式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的性能评估 5.1 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5.2 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的设防水准和设防目标 5.3 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评估的技术指标 5.4 非结构系统对建筑防震可恢复功能的影响 5.5 基于概率模型的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作者简介

吕西林1984年12月在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近34年来一直从事结构抗震研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成果“结构抗震防灾新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抗震理论与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编上海市技术标准5本,参编国家技术标准7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