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作者:欧阳华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193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9.3(5.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版权信息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师生※了解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情况 ※探究东部与西部的产业迁移与互补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机遇进行分析, 挖掘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基础, 通过计算本区域各个产业的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梯度系数, 寻找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优势。借鉴其他国家在经历产业空心化之后又“再工业化”和“重返制造业”的经验, 深入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及成因, *后提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的四个重构和保障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对策建议。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目录

**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 1
**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1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 / 2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3
第二节大湾区产业结构变迁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 4
一、大湾区发展的背景 / 4
二、大湾区给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 5
第三节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 / 6
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提出的背景和渊源 / 6
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7
第四节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 / 8
一、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的提出 / 8
二、重点推进实施“东融”战略 / 8
第五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绿色发展体系的构建 / 10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 / 10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产业发展的启示 / 11
第六节流域经济理论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提供发展依据 / 13
一、流域经济理论的提出 / 13
二、流域经济的发展实践 / 14
三、流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 16
第七节产业转移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 / 17
一、产业转移理论的提出 / 17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 19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22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目录
第二章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分析 / 26
**节产业结构的含义、优化及评价标准 / 26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 27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及评判标准 / 28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 / 29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 29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 / 33
第三节产业结构演进的机制 / 35
一、经济发展的内生演进机制 / 35
二、外部经济带动的外生演进机制 / 36
三、经济与社会的协同演化机制 / 37
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机制 / 39
第四节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 41
一、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形成三次产业雏形 / 42
二、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社会经济形态更替 / 42
第五节产业竞争力 / 43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实质 / 44
二、产业竞争力的类型 / 44
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 45

第三章产业空心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47
**节产业空心化的内涵及国际比较 / 47
一、产业空心化的含义 / 47
二、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形式 / 50
三、产业空心化的国际比较 / 51
第二节产业空心化的特征 / 56
一、中小企业贷款转移现象明显 / 56
二、区域产业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 / 56
第三节产业空心化的基本成因 / 59
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 / 59
二、物质生产部门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要求 / 60
三、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实体经济利润下滑 / 61
四、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 61
五、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经济金融化 / 62
第四节产业空心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正面效应 / 62
一、增加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机会 / 63
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 63
三、优势互补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65
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 65
第五节产业空心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效应 / 66
一、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 66
二、难以获取全部产业生产技术 / 69
三、造成国内资源严重消耗 / 70
四、压缩未来国内产业转型空间 / 71
五、导致产业链断裂 / 72

第四章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 75
**节产业生态系统的含义 / 75
一、产业生态系统的提出 / 75
二、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 77
第二节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 79
一、创新生态系统 / 80
二、生产生态系统 / 81
三、应用生态系统 / 81
四、辅助系统和因素 / 82
第三节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83
一、相互依赖 / 83
二、连接复杂 / 84
三、自我修复 / 84
四、共同演变 / 85

第五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及成因 / 86
**节产业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 86
一、产业发展现状 / 86
二、区位商的测算 / 88
三、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测算 / 92
四、产业梯度系数(IGC)的测算 / 95
第二节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表现 / 98
一、产业基础薄弱 / 99
二、环境污染严重 / 102
三、福利水平较低 / 104
四、产业园区发展落后 / 106
五、金融支持面临难题 / 110
六、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 113
七、行政合作存在问题 / 116
第三节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的成因 / 117
一、产业集群黏性阻滞效应 / 117
二、区际要素收益率差异收窄 / 118
三、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化 / 118
四、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 / 120
五、技术外溢效果不明显 / 121
六、落后企业的学习障碍 / 121

第六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四个重构 / 127
**节珠江—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重构与布局 / 128
一、发展现代化的**产业 / 128
二、加快第二产业转型升级 / 129
三、培育具有优势特色的第三产业 / 129
四、加快产业承接转移 / 130
第二节自主创新重构产业知识基础 / 130
一、自主创新 / 131
二、跨价值链学习 / 131
第三节技术发展重构知识流动渠道 / 132
一、同类技术发展 / 132
二、知识寻求型逆向投资 / 133
第四节产业结构调整重构优势特色产业 / 134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 134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136
三、推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 139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 140
五、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 143第七章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建议 / 147
**节培育发展创新生态系统 / 147
一、创新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方式 / 148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 149
三、提供人才保障,创新人才队伍 / 151
四、“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154
第二节大力建设生产生态系统 / 156
一、加速发展绿色制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156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 / 159
三、凸显区域特色,发展产业集群 / 162
四、产业技术攻关,推进智能化改造 / 166
第三节努力提升应用生态系统 / 168
一、抓住机遇,共创开放合作新高地 / 168
二、组织协调,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合作共建 / 170
三、优化基础设施,转变企业生产模式 / 173
四、多部门联动,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 175
第四节改革完善辅助生态系统 / 176
一、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 176
二、紧跟时代变迁,优化区域产业政策 / 177
三、强化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金融市场 / 179
四、培育成熟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181

参考文献 / 184

重要术语索引表 / 192
展开全部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节选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的转型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这种增长过分强调物质财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内外需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都背离了经济发展的*终目的。 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种种问题,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包容性增长”和“五大发展理念”,而“协调”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之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华网.习近平的数次地方考察,都与这件大事密切相关[EB/OL].(2019-05-23)[2020-04-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23/c_1124531078.htm.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但是,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其负面影响不容回避。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落后的传统农业,现代工业比重较小且发展十分缓慢,二元结构问题并不严重。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选择了重工业赶超发展的战略。为了保障这种赶超战略的顺利实施,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实施了“城市偏向”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强化了我国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农业和农村为我国实现赶超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政府转变发展方式,使“其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其发展机会的均等得到保障和改善,确保他们持续地参与到经济增长之中,并且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周文,2011)。 长期以来,受历史、地理区位、经济、社会、制度等复杂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显著。尽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有较大改善,经济增长表现出良好势头,但其二元经济结构在反复波动中呈现出强化的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一大难题,实现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更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课题与难题。在此现实背景下,本书以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问题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转换路径。 我国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路径研究第1章导论1.1.2研究意义 1.1.2.1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经历了减弱、反复波动的走势之后,表现出逐渐强化的趋势(见图1-1)。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对比系数在三大区域中下降速度*快。特别是2005年以来,西部地区是三大地区中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表现*突出的地区,如图1-2所示。为什么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困难?如何改变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强化的趋势? 图1-11978—2010年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图1-21978—2010年全国与各地区二元对比系数比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书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主要发达国家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3)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如何? (4)哪些因素有利于或不利于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5)这些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本身的发展状况如何?它们的变化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推动? (6)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促进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顺利转换? 1.1.2.2选题意义 本书在总结发达国家经验教训与探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演变的影响因素及转换的路径,具有如下两点意义: 1.理论价值 自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理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便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应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及其表现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与转换的路径。国内学术界对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学者们从劳动力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分工、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制度转型等角度探讨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与转换对策。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在借鉴发达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经验时,过于强调其成功的经验,对其中的教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研究中对“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原因和转换的影响因素可能有所差异”这一基本问题的关注较少;把西部地区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也不多见。 因此,梳理和总结主要发达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上探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与影响因素,探讨既符合一般性规律又适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可行的转换路径,对完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2.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内外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症结性问题产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滞后(张桂文,2011)。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已转变到年度新增劳动力和集中在中西部偏远、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大而素质较低的农村地区,转移难度相应增大”(谢培秀,2008)。 研究数据表明,西部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突出。针对西部地区发展落后的问题,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完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其经济增长表现喜人。但本书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表现出持续强化的趋势。经济增长并未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其二元经济结构并未向良性发展的方向转变。这也表明,西部地区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亟待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核心问题的干预效果亦有待改进。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有利条件,突破其结构转换的制约因素,增强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动力,是本书力求在实践层面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识别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不同因素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作用,探讨具体可行的转换路径与对策,对加快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空心化与产业生态系统重构 作者简介

欧阳华(1982-),女,汉族,湖南怀化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博弈论。现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师,“海峡两岸商务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副秘书长。 主持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项目,主持完成4项厅级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科研获奖10次。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项目2项,参与广西重大研究招标课题3项。在《当代财经》、《城市发展研究》等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