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作者:于晓楠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4049456
  • 条形码:9787104049456 ; 978-7-104-049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古希腊戏剧、印度古戏剧作为世界很古老的三大戏剧样式在长期的历史流迁演变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目前在艺术舞台上尤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很为活跃。这二者之间有文化的差异也有戏剧观的不同,既有内在联系也有相互的交流。本书作者多年讲授中西戏剧比较的课程,授课之余撰写了多篇有关戏剧比较方面的论文。本书的编写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外戏剧比较的知识。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目录

**章 中和婉约与奔放激昂:中西戏剧文化之异同
**节 天人合一与天人两分
第二节 以柔克刚与冒险开拓
第三节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
第四节 农耕文化与海洋文明

第二章 沉浸的意境与疯狂的理性:中西戏剧表演之差异
**节 中西观众审美观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戏剧表演元素之别
第三节 中西戏剧舞台时空比较
第四节 中西戏剧中的演员、角色、观众

第三章 高台教化与刮骨疗伤:中西的差异
**节 中西方悲剧在起源上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
第三节 中西方悲剧在戏剧冲突方面的比较
第四节 中西方悲剧在选择悲剧主体方面的差异
第五节 中西方悲剧结局的不同
第六节 中西方悲剧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七节 结语

第四章 笑中带泪与针砭时弊:中西喜剧之比较
**节 中西方喜剧里的喜剧精神
第二节 中西方喜剧美学之差异
第三节 不同文化映照着不同的喜剧思维

第五章 人性、复仇、英雄、爱情:中西戏剧主题的比较
**节 中西戏剧中人性主题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戏剧里复仇主题的比较
第三节 中西戏剧英雄主题之比较
第四节 中西戏剧中爱情主题的异同

第六章 团圆之趣与仰望星空:中西戏剧审美心理之异同
**节 团圆,是一种审美追求
第二节 观众,和蔼的上帝?苛刻的上帝?
第三节 中西戏剧受观众影响的过程
第四节 中西戏剧在审美层面的追求

第七章 温柔敦厚与掷地铿锵:中西戏剧名家、名作之比较
**节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第二节 梅兰芳与布莱希特
第三节 《窦娥冤》与《哈姆雷特》
第四节 《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展开全部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节选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所以说,表演在戏剧中尤为重要。然而中西方戏剧在表演上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  在表演元素上,中国戏曲也是一种戏剧,呈现多元化的一个状态。“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即歌舞的手段,如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而西方戏剧比较单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己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变成单独存在的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几种戏剧形式了。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表演地点上,在西方,戏剧是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节目是高消费,戏剧的表演地点被安排在剧院。而剧院的装饰布置之堂皇,是有口皆碑的,一般的、衣冠不整的平民百姓是无法入内的。而在中国,随便就可以搭一个戏台子唱起来,舞台、服装都不是很豪华,所以老百姓都可以看戏享乐,不分贵贱。  西方戏剧“以物造境”,通过舞台布景来建造场景空间,采用写实的舞台布景,道具与景物皆为实物,力求将剧场舞台*大化地还原真实生活。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尽可能地掩饰舞台上“演”的痕迹,希望与真实生活一样。例如,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用人扮成“真实”的树木进行布景,还原戏剧中所出现的森林场景;舞台前端的“精灵”在表演,后方的树木同样也在不停晃动,模拟树木被风吹过的真实场景。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楼上楼下对话的场景,搭了一个两层楼的窗子,采用实物实景真实再现生活,从而表现西方戏剧写实性的鲜明特点。  中国戏曲则不然。中国戏曲“以人造境”,通过人物的表演来引导观众幻想出场景空间。“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运用虚拟的手段,借助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完成对广阔天地的描画,具有写意性。在戏曲舞台上没有任何道具的前提下,一切景致都是依靠演员运用“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手段外化出来的,如开门、关门、上马、下马等。有了演员的表演,一切都能显现出来,反之,离开了演员的表演,就什么都不存在了。例如京剧《拾玉镯》中孙玉娇坐在台上,手里没有针和线,用手势表演来表现做针线活,还有她喂鸡的表演:**步,出门看天气好;第二步,打开鸡窝的门把鸡放出来;第三步,回屋取小米喂鸡;第四步,抖衣服上的鸡食儿,结果不小心抖进眼睛里去了,开始用手绢揉眼睛;第五步,数鸡,发现少了一只,找鸡。明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表演者外化的程式动作,“神形兼备”的表演,观众可以想象出来。戏曲表演,以人演人。演员主体精神,创造审美对象。演员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宽。演员个人胸襟,主导表演境界。鸡达不到鹰的高度,草达不到树的深度。人格精神衡量演员,艺术修养涵养演艺。梨园演员,要像西厢之张生,睹黄河之风涛,怀天地之豪情。要“与花鸟共忧乐”,“以奴仆命风月”。用生命的激情、人格的辉煌,将梨园演艺,化为绚烂的诗章。  戏剧作为人类表现生活、再现自身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已演进了几千年,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而且在舞台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而在中国戏曲与西方话剧两种不同的戏剧表现形式上。在我看来:中国戏曲是为了表演而叙事,西方话剧是为了叙事而表演。如果把西方话剧定位作“叙事戏剧”的话,那么中国戏曲就是“表演戏剧”。  看方寸舞台,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有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天人合一,物我交感,高蹈天地精神,挥洒人间情怀。大干世界,人生百态,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梨园之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其故事皆为传奇,无奇不传。其剧情一线贯穿,千回百转。填词者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表演者胸有成竹,才能自由歌舞。未登场先伏案,先文学后表演。将传奇故事烂熟于心,把剧中男女化为自身。板桥先生日:“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化机也。”人物意象,如月魄婆娑于深潭,竹影摇曳于纸窗,先活泼于内心深处。及至登场,方能把人物演准演真,演活演新。  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

和乐盈盈与超越生命:比较戏剧学导论 作者简介

  于晓楠,山东青岛人。山东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编剧。  199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2004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师从中央戏剧学院郭跃进教授;2007年,留校任教。2018年,在上海戏剧学院“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进修。  创作作品:  2009年,创作电视剧剧本《梦圆海之南》《冬冬的心愿》《爸爸的吻》,话剧《山上的小金鱼》《秋天别来》《游子心》《武侠迷的相亲之路》;2010年,创作舞台剧《洗礼》《约》《开心一夏》,创作小品《英大之心》《告别荦身》;2011年,创作话剧《今天你要嫁给我》《我的同桌叫阳仔》,创作《木吉他之恋》等多个话剧及影视剧作品;2012年,参与创作山东卫视制作的系列情景喜剧《喜剧公司》;2013年,合作编创新编历史剧《甲午海战》,京剧中华二十四孝之《孝贤闵子骞》;2014年,创作京尉《经臣史祖左五明》;2015年,创作京剧《回家的路》,以及儿童剧《冬冬的假期》;2016年,创作京剧《血染玲珑》,参与创作电视剧《库尔班大叔》;2017年,创作小品《集结》,京剧《黄河红帆》;2018年,创作音乐剧《大河恋》,儿童剧《沉沉的花环》,小品《挺进幸福线》等;2019年,创作音乐剧《包包历险记》《百年旗帜》,歌曲《时刻准备》《黄河情长》以及《丝路繁星》《复兴之梦》等。  奖项及荣誉:  2014年,凭借微电影《木吉他之恋》获得济南团市委和济南电视台评选出的“济南十大新锐导演”称号。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戏剧创作》《影视美学》《中西戏剧比较研究》《编剧基础》《网络剧创作》《戏剧表演概论》等课程。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寻找”,台湾话剧的一种潜在意识》《剧场里的形象思维》《无形之于有形一一山东地方戏中的符号形态》等;其中,论文《“寻找”,台湾话剧的一种潜在意识》和《无形之于有形——山东地方戏中的符号形态》分别获得2012年度和2013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