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27.3(7.0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81787
  • 条形码:9787544781787 ; 978-7-5447-8178-7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本书特色

这部有关卢梭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概览性读物,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是高度浓缩的,其所展示的卢梭面貌也是完整的,罗伯特??沃克勒凭借其深厚的卢梭研究底蕴和流畅的文笔,让普通读者更容易地走进卢梭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智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内容简介

让—雅克?卢梭既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人物,也是这一运动的强大批评者。他大力抨击政治、经济、神学及性的文明装饰物,并沿着这一路线激发着浪漫个人主义者和激进革命者的狂热。在这本研究卢梭生平及其著作的小书中,罗伯特?沃克勒向我们表明,卢梭的历史哲学,他的音乐和政治理论,他的小说、教育和宗教作品,甚至是他的植物学创作,如何受其有关人类在无拘无束自由状态下自我实现的空想理念所激发。作者还解释了,在回归古典共和主义、古代神话、与神直接交流及孤独状态中,卢梭如何预见到了后现代主义者对启蒙运动的某些拒斥。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目录

序言
致谢
引用书目
**章 一位日内瓦公民的生平
第二章 文化、音乐和道德的败坏
第三章 人性及公民社会
第四章 自由、美德和公民权
第五章 宗教、教育和性
第六章 流浪者的梦想
索引
英文原文

展开全部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节选

**章 一位日内瓦公民的生平 在同期的思想家中,卢梭与孟德斯鸠、休谟、斯密、康德对现代欧洲思想史产生了zui为深远的影响。而卢梭所做出的贡献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其他所有人。没有哪位18世纪的思想家能像他这样写出如此多的著作,涵盖如此广泛的主题和形式,充满如此持久的激情和强大的说服力。没人能像他一样用自己的作品及一生如此深刻地激发甚至震撼了公众的想象力。在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当中,几乎只有卢梭能让当时所处世界的主要思潮经历zui具启发性的批判,即便是在他引导思潮方向的时候也是如此。后来,当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抓住机会引发政治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时,他们首先宣布了对卢梭学说的拥戴。 和那个时代文学界的绝大多数杰出人士一样,除了政治之外,卢梭还有很多其他兴趣。他是一位广受赞誉的作曲家,他著有一部quanwei、翔实的音乐辞典。在他的一生中,音乐或许是他zui感兴趣的主题。虽然他早期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关于艺术、科学和历史哲学的,但他在晚年却对植物学充满热情,他就植物学写了一系列书信,其译本成为英国深受欢迎的教科书。他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引发了浪漫自然主义思潮,他的《新爱洛伊丝》是那个时代zui广为阅读的小说,他的《忏悔录》是自圣奥古斯丁以来zui具影响力的自传作品,他的《爱弥儿》是自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关于教育的zui重要著作。然而,他所获得的zui杰出的荣誉仍然来自道德和政治思想领域。 他的出生地和早期童年生活对他后来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12 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加尔文主义小国,周边围绕着以信奉天主教为主的大国。这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防御外敌入侵的自然屏障。zui重要的是,它是共和制国家,而其周边的国家都是公爵领地制和君主制。卢梭后来在《爱弥儿》中描述萨瓦神父的时候,称他信仰的是仁慈的自然之神,而不是《圣经》。在一座鸟瞰城市的山丘上,他构思了一个人与其造物主直接沟通的景象,而他所了解的其他城市里的居民是无法对这一想法表示赞同的。在反对专制政府和腐败贵族特权的过程中,许多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将开明君主视为改革过程中的盟友。但是,卢梭和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不同,他对于开明专制的前景并不抱有太大信心。然而,出于对书刊审查制度的恐惧,狄德罗、伏尔泰等其他人在自己积极投身的事业上表现得相对缓和,他们开始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作品。而卢梭会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日内瓦公民”,直到他确信自己的同胞们已经无可救药地彻底迷失后,他才停止这么做。启蒙运动中没有哪个重要人物能像他这样,如此敌视政治文明发展路线,而又为自己的政治身份感到如此骄傲。 卢梭的母亲生下卢梭后便撒手人寰,因此,养育卢梭的重任落在他父亲的身上。卢梭的父亲是一个富有浪漫气质但脾气暴躁的钟表匠,他激发了卢梭对自然和书籍的热爱,尤其是对经典名著和历史的热爱。卢梭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似乎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偶尔会用冗长的脚注来注释他作品中所引用的文献,而他同期受过良好教育的作家几乎很少费心引经据典。不过,卢梭的母亲继承了大量藏书,他博览群书的父亲以颇具修养的方式鼓励少年卢梭,因而使他迷恋上了文学。后来,卢梭在《忏悔录》中提到这种修养,他认为这是日内瓦工匠区别于其他国家工匠的独特之处。卢梭对出生地的挚爱很大程度上也沿袭自他的父亲,他父亲告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及“喜悦和天堂支配一切”。至少有两本卢梭的重要作品—1758年的《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和1764年的《山中来信》主要讲述了他出生城市的文化或政治体系。他还曾经评论自己所写的《社会契约论》描述的是自己国家的崇高原则。在卢梭的所有作品中,没有哪本像《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这样详尽描绘他的政治友爱观。他在书中回忆了一个日内瓦兵团在露天举办欢庆活动,这激发了当时还是孩子的卢梭的想象力(《作品全集》第五卷,第123—124页;《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第135—136 页)。 然而,卢梭对自己的父亲以及出生地的眷恋并没能让他克服失去母亲的痛苦。在他年仅十五岁时,经介绍认识了一位瑞士男爵夫人—华伦夫人,她住在萨沃伊公爵领地的阿讷西,位于日内瓦的西边。二十九岁的年轻的华伦夫人已经从事使新教难民改宗天主教的事业。她热情地把卢梭带进了她的家以及她的怀抱,而华伦夫人的这种热情恰巧与卢梭的狂热不谋而合。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他成了她的情人,也是她的学生。他们先后住在阿讷西、尚贝里,zui后住在田园诗般宁静的谢尔梅特山谷。在她的指导以及她的资助者和告解神父的帮助下,卢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尤其是他之前知之甚少的哲学和当代文学,并由此开始考虑将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此外,卢梭在一定程度上受华伦夫人敬虔主义热情激发,对神及其创造的奇迹产生了依恋,从而导致他的宗教信仰有别于同时代大多数启蒙思想家,他们或者是无神论者,或者是怀疑论者,但都对卢梭的狂热表示质疑,认为这和他们想要推翻的教会是属于同一类型的神秘迷信。在卢梭和华伦夫人成为情人的这段时期以及之后的岁月里,卢梭都称呼华伦夫人为妈妈,因为华伦夫人拥有甜美、优雅、美丽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是失去母亲的孩子渴望在之后所有令其着迷的女性身上找到的。 卢梭大约从1745年起直至去世,一直和泰蕾兹·勒瓦瑟生活在一起并与其结婚。泰蕾兹·勒瓦瑟并没有那么迷人,而且受教育程度也较低。虽然泰蕾兹·勒瓦瑟的清纯一开始吸引了卢梭,但她始终未能从卢梭那里获得他给予华伦夫人那样的深情。他从他生命中zui为重要的两位女性那里获得母性关爱和性满足,但他永远无法容忍拥有自己的家庭。他抛弃了和泰蕾兹生的五个孩子,把他们送进公立育婴堂,命运未卜。卢梭后来声称自己太穷了,没法妥善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他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让他非常悔恨和羞耻。读者们肯定非常想知道他是如何写出像《爱弥儿》这样关于儿童教育的崇高论文的。《爱弥儿》在某些方面或许可以被解读为一部关于个人救赎的作品。直到今天,他抛弃自己孩子的行为比他的其他任何特点都更为影响他在大众心中的形象。 事实证明,卢梭也没有像关心华伦夫人那样关心泰蕾兹的需要。在1750年代,泰蕾兹陷入了极度的经济困境,甚至被迫登记为贫民。1762年夏天,在她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摆脱贫困,也没有跟卢梭联系。而那时,卢梭正由于自己的作品而被法国和瑞士的宗教和世俗统治者谴责,陷于对自身安危的焦虑中。在1778年4月12日圣枝主日,也就是卢梭去世的几周前,他写下了人生中zui动人的篇章之一—《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的漫步之十。在这一章中,他回想自己初次遇见华伦夫人已经是五十年前了,他们彼此的命运已经交织在一起,在她的怀抱里他享受到了孤独人生中一段短暂而温柔的时光,没有艰难困苦、没有纷繁杂乱的情绪,因为这段时光,(他)才认为(他自己)真正活过(《作品全集》**卷,第1098—1099 页;《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第153 页)。 在卢梭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终于开始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当时他主要依靠给人补习和谱写乐曲维持生计。他下决心要用一部喜剧—《纳西塞斯》和一套全新的乐谱体系征服巴黎。1742年到达巴黎后不久,卢梭结识了狄德罗。狄德罗与卢梭年龄相仿,背景相近,拥有相似的抱负,从而成为卢梭接下来十五年内zui亲密的伙伴。他们两人的性情并不一样,狄德罗更为儒雅、和蔼,卢梭更为敏感、真挚,但他们在戏剧、科学尤其是音乐上拥有共同的兴趣。在狄德罗与达朗贝尔担任《百科全书》联合主编时,卢梭接受委托,撰写了大部分关于音乐的文章以及一篇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在1749年《论盲人书简》出版后,狄德罗在万塞讷的监狱被短暂拘留了一段时间。卢梭几乎每天都来探望他,并恳求当局释放他的伙伴。有一天,他从巴黎的寓所出发前往监狱的途中,偶然发现了一则关于有奖征文的竞赛通知,主题为艺术和科学及其对人类道德的影响,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卢梭热衷于反对文明,这一观点构成了《论科学与艺术》的核心内容。狄德罗起初跟卢梭拥有同样的热情,但仅仅是因为他主编的艺术与科学辞典的主要撰稿人也试图不断地质疑科学和艺术,这一具有煽动性的想法让狄德罗非常感兴趣。后来,狄德罗开始拥护自己激进的道德观念,其中很多观念仍然和卢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他一直对卢梭持否定态度的一个观点坚信不疑:知识和文化的演变只要源于符合人类天性的真正好奇心,就会带来人类行为的进步。 1743—1744年间,卢梭被任命为法国驻威尼斯大使,因而他暂时结束了在巴黎的逗留。年轻的时候,卢梭拜访过都灵,并在那里学习了意大利语。他喜爱意大利音乐,经常聆听,并对其自然和直接的表现方式表达出强烈的热情;他在欣赏结构精致的法国音乐时,也丝毫无法减淡对意大利音乐的热情。在都灵,他发现为弥撒仪式伴奏的华丽的管弦乐表演比在日内瓦教堂里被当作音乐的简朴的赞美诗更具有吸引力;在威尼斯,他也热衷于通俗音乐和本地音乐,街上和酒馆里的流行曲调一点都不比舞台上的音乐逊色,同样令他陶醉。他返回巴黎后,将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进行比较,认为意大利歌剧更胜一筹。他认为法语欠缺音乐表现力,法国声乐风格通常缺乏清晰的旋律线,而且过多的表面装饰和和声的点缀导致音乐拖沓。 卢梭在18世纪中叶与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拉莫的争执正是源于这样的主题。1753年,卢梭写了《论法国音乐的通信》,事实证明这是他引发争议zui大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他对音乐的思考被视为具有煽动性,他的肖像被反对者吊起来以泄愤。卢梭自己在《忏悔录》(《作品全集》**卷,第384 页;《忏悔录》,第358页)中声称,《论法国音乐的通信》也是唯一一部曾经遏制了法国政治暴动的作品。1753 年11月,君主一派对巴黎zui高法院的地方法官进行驱逐,这一全国性的危机也激化了詹森主义者和耶稣会会士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极大的动乱。但卢梭坚持认为,这并不是他的作品所激发的,他的作品只是将一场原本针对国家的潜在革命,转变成了一场针对他的革命。矛盾的是,事实证明,《论法国音乐的通信》是卢梭唯一一部赢得启蒙思想家普遍认可的作品,他们也怀着和卢梭相似的热情加入了推行意大利音乐的行列。1752年卢梭创作了歌剧《乡村卜者》,这部作品以意大利音乐风格创作,受到了广泛的称赞,甚至被格鲁克和莫扎特模仿并超越。1767年卢梭的《音乐辞典》出版,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源自他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文章,他对于自己早先关于音乐和话剧的想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而在1760 年代早期完成的《论语言的起源》中,卢梭在上述想法中加入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认为古典拉丁语比当代法语更具有音乐活力,古代共和国的公民拥有更多的美德和自由,他们以开放式的音乐表达了他们兄弟般的情谊,而这种音乐在君主统治的当代主题中已经不再流行了。 在卢梭的《忏悔录》中,他提到他在威尼斯发现“一切都归源于政治”,因此“一个民族的面貌完全是由其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作品全集》**卷,第404 页;《忏悔录》,第377 页)。他坚信,人天生并不邪恶,但往往由于差劲的政府滋生了邪恶,从而导致人变得邪恶。如果一切都取决于政治,那么日内瓦同胞的正直品格,以及曾经辉煌的威尼斯共和国民众的道德败坏,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根源。在威尼斯居住过一段时间后,卢梭回到当时zui大的君主国的首都巴黎,因此他可以比较三个截然不同的政体在塑造其民族性格上所产生的影响。卢梭在1749 年起草了《论科学与艺术》,这让他**次有机会集中阐述了他关于文化衰落和罪恶的政治根源的观点。他在书中提出,虽然我们的祖先是强健的,但启蒙运动带来的过度奢侈耗尽了我们的活力,使我们受制于文化的桎梏。斯巴达因为摆脱了艺术和科学的粉饰而成为一个持久的强国;雅典,这个代表古代zui高文明的国家,却无法阻止自己的衰落,沦落为专制统治的国家,而罗马以及其他帝国的日益强大,都同时伴随着军事和政治实力的衰减。卢梭评论称,无论在何处,“艺术、文学、科学都把花冠点缀在束缚着人们的枷锁之上”(《作品全集》第三卷,第7 页;《〈论文〉及其他早期政治著作》,第6 页)。他之后的作品虽然囊括了很多其他主题,但他的“知识源于感觉经验”这一观点此后成了其哲学理论的基石。受古代智者学派的启发,并由马克思和尼采重新修改,这一原则也成了后现代主义批判启蒙时代的普遍核心思想。

牛津通识读本牛津通识读本:卢梭 作者简介

罗伯特??沃克勒,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高级研究员,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和卢梭的杰出研究者。著有《卢梭论社会、政治、音乐和语言》(1987)、《卢梭与18世纪》(1992)、《狄德罗的政治著作》(1992)、《发明人类科学》(1995)、《启蒙与现代性》(2000)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