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作者:徐强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9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4.4(7.8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1071
  • 条形码:9787520361071 ; 978-7-5203-610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魏斯曼在分析哲学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辩护:魏斯曼对理解维也纳小组发展历史、小组成员与维特根斯坦在1930年代哲学对话与争论具体立场的重新理解有重要帮助;魏斯曼为“中期”维特根斯坦阐释的文本对于当前阐释者有关“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具体发展和演变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内容。本书有三条主线:“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论证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理论背景;对维特根斯坦、魏斯曼和维也纳小组成员在1930年代互动的历史考察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史背景;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具体阐释与发展是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维也纳小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维特根斯坦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魏斯曼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研究方法、创新与局限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四节 本书展开思路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及其与魏斯曼的关联
**节 早期维特根斯坦哲学——《逻辑哲学论》
一 逻辑原子主义
二 意义的“图像论”
三 《逻辑哲学论》的元哲学
四 《逻辑哲学论》元哲学的不同阐释与争论
第二节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哲学研究》
一 对《哲学研究》前138节中主要观点的梳理
二 《哲学研究》中的元哲学
三 《哲学研究》元哲学的不同阐释与争论
四 对《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元哲学阐释有关争论的小结
第三节 《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之间的鸿沟
一 维特根斯坦哲学“正统”阐释存在的问题
二 “一个维特根斯坦”理念
第四节 “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
一 “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范畴的界定
二 “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具体文本的界定
三 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理解的补充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内涵与论证
一 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内涵
二 “中期”哲学在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中的地位
三 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的具体路径
第六节 魏斯曼作为“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新途径
一 魏斯曼的生平和哲学概要
二 有关魏斯曼与维特根斯坦哲学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小组和魏斯曼在1930年代哲学互动的考察
**节 “多元主义”视角下小组与维特根斯坦互动史的反思
第二节 维也纳小组“左右”两翼成员对《逻辑哲学论》哲学理解的分野
一 对“逻辑”观念理解的分野
……
第四章 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阐释
第五章 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发展

第六章 回应和总结
附录1 维特根斯坦在1927年到1936年的遗作目录
附录2 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研究主题延续性论证的两条路径
附录3 魏斯曼生平
附录4 魏斯曼在1927年到1932年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对话概览
附录5 石里克小组有关魏斯曼和维特根斯坦的讨论概览:1927-1932
附录6 魏斯曼《我如何看待哲学》中译本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节选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四 “中期”元哲学及魏斯曼的阐释同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关联  本书从魏斯曼的角度来考察“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点,同时也把魏斯曼的阐释作为“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的第三条路径。(前两条分别是对逻辑原子主义的批判与抛弃以及语义观点的转变,参考附录三)“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理念的建构分为具体哲学内容和元哲学观点。第2.4小节初步从具体哲学观点和元哲学两个角度,对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进行了建构和论证。对魏斯曼和“中期”维特根斯坦有关“假设”和“证实”以及“实指定义”观点的考察和对比,从具体哲学内容方面论证和建构了“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延续性。(第四章第2.5和3.6小节)这一小节分别从BT和魏斯曼有关阐释来论证“中期”维特根斯坦在元哲学方面的延续性,此处考察跟“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的关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维特根斯坦在TLP中的元哲学观点包括三点:哲学问题源于哲学家对语言与逻辑句法的混淆(参阅第四章第4.1小节),日常语言掩饰了思想,哲学就是“语言批判”;通过命题的逻辑句法分析从而对“有意义”和“无意义”“划界”,基于上述观点,早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研究本质在于先进行“划界”,然后“阐明”;哲学研究就是对语词意义的分析活动。维特根斯坦在PI中的元哲学思想同样包括三点:哲学研究作为语法考察;(参考第二章第2.2小节)哲学困惑的解除需要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哲学研究作为智性治疗。  维特根斯坦从TLP到PI的元哲学到底有没有变化呢?本书的目的在于把TLP和PI元哲学观点通过“中期”元哲学观点链接起来成为延续性整体。这种元哲学的延续性和整体性,能够通过本节有关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文本和魏斯曼有关阐释工作得到论证。本章对BT元哲学观点的考察表明,“中期”维特根斯坦非常显著地体现出了后期哲学的“治疗型”哲学:哲学家在做哲学时好像病人一样,他们表现出很多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就是理智上的不安和困惑。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治疗型”哲学包括以下要点:“治疗型”哲学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类似(但不是等同的!);哲学研究在于获得对哲学问题的综览;综览在于描述而非解释;描述的关键在于关注语词用法;从解释到描述的转变就是哲学研究视角的转变。  通过对BT的考察,现在维特根斯坦从TLP到PI元哲学观点的延续性得到了重构:“中期”维特根斯坦仍坚持认为,哲学问题源于哲学家对构成哲学问题的日常语言的混淆和误解(无论是语义的还是语用的)。这同时表明维特根斯坦的整个哲学生涯都坚持认为哲学问题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误解和误用,维特根斯坦在TLP时期非常激烈地指出哲学研究就是对日常语言的批判(核心是语言分析方法)。在BT中,维特根斯坦形成了带有精神分析特质的语言分析方法:语言分析作为“治疗型”哲学核心方法。在PI中,维特根斯坦从心理分析意味的语言分析方法,逐渐转变到了以对日常语言用法为焦点的语法研究。  第二,维特根斯坦有关哲学本质的视角从TLP到BT,再到PI同样经历了延续性发展:TLP时期的维特根斯坦坚持认为哲学研究就是对语言的批判,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可说”和“不可说”划界。维特根斯坦所使用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解释视角;在BT中,维特根斯坦反复强调哲学研究视角转变所具有的重要性:我们要从解释到描述视角进行转变;在PI中维特根斯坦逐渐丰富和完善了他的描述型视角和方法:描述在于对语言的不同使用、对不同语言游戏的考察。描述型视角的目的在于对哲学问题获得综览视角,同时它关注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对语言游戏多样性的考察属于语法考察范畴。  ……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作者简介

  徐强,男,1985年生,四川彭山人,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201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14-2016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哲学系深造。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曾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哲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与魏斯曼、维特根斯坦哲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已完成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