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作者:刘志慧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5(5.5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429509
  • 条形码:9787518429509 ; 978-7-5184-295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本书特色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进行反思性的重构,以幼儿的本体性视角为切入点重新审思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改变了以往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传统认知。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内容简介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为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提供适切的经验。实质是建构幼儿与周围事物的有序、和谐而融洽的关系。关系建构的基点是对幼儿的生命本性的追问、探寻和尊重。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以实体化、抽象化和理性化的幼儿作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生成了工具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后致性关系、契约性关系、单向度关系等三种形态。关怀伦理的逻辑向度是唤起、保存和增强人与他人、他物的关怀关系。它是在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和确认人的关系本性基础上的关系发展。这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发展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思考向度和参照依据。以关怀伦理作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理论探索的方法论依据,展现和勾勒了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新的理论图景。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

二、幼儿社会性 6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 9

四、关怀伦理学 20

**章 工具性关系与关系重建:关怀伦理在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理论确证 35

一、工具性关系:当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理论导向 35

二、物化逻辑:当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运作的核心问题 39

三、从工具性关系到关怀关系:关怀伦理作为解释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理论必然 44

第二章 生命关怀与关系发展: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关怀伦理本体解读 51

一、生命关照:关怀伦理视域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价值基点 51

二、情境创生:关怀伦理视域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发生图式 56

三、关系发展:关怀伦理视域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终极旨归 62

第三章 理论工具与现状透析:关怀伦理视域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现实图景 75

一、课程目标的工具主义 75

二、课程内容的个人本位 79

三、课程实施的技术取向 86

四、课程评价的一元导向 96

第四章 理论思维与体系建构: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理论探索 101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的关怀指向 101

二、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关系中心 106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情境依凭 116

四、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评价的生命为本 125

第五章 理论指导与应用困境: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关怀伦理实践的现实壁垒 135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运作的沉疴痼疾 135

二、幼儿园师资的素质限制与外部压制 140

三、幼儿园组织与文化的桎梏与束缚 148

第六章 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关怀伦理实践的创新路径 155

一、确立关怀优先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理念 155

二、营造尊重生命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文化 158

三、培育关怀型的幼儿园教师 163

四、建设人文关怀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制度 168

结语 175

参考文献 177

一、中文文献 177

二、英文文献 187


展开全部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节选

社会性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域,在英语中有两种表达形式,分别是Social (社会的)和Sociality,后一种表达是由Social加上后缀lity所构成,意为社会的性质。 社会性可以与不同类型主体相联结使用,如国家社会性、科学社会性、个人社会性,而在教育学中,社会性主要指人的社会性。不同学科基于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诉求,从不同剖面诠释和厘定了社会性的内涵,以下主要介绍教育学的亲缘学科,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视野下对社会性的内涵阐释。心理学视野下从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维度界定社会性,如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表现的行为特征以及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俞国良、辛自强等认为社会性是指个人在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社会性特质、社会性认知、社会性知识、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等的认识和结果。 人类学视野下多从文化层面解析社会性的内涵,如胡森(Torsten Husen)认为社会性是个体吸取周围文化或者亚文化中的习俗、观念或者价值的结果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Mead)认为人的社会性体现了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印记,是社会文化背景陶染的结果。 社会学对社会性的厘定和诠释受到对”社会”的本质认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如有机论的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个体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每个个体在这一网络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和履行一定的职能,进而将社会性界定为”个人承担社会角色和学习群体文化的过程”。 温特沃思(Wentworth)认为社会性是非成员面对和适应一个世界或者世界的一个部门的结构的活动。 在关系论的社会观的视域下,社会性被理解为个人所内涵的社会关系的本性,典型代表是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的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不是人的本质,社会特征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还有一些学者并未对社会性给予明确的定义,而是罗列了社会性的一系列具体表现,如纽曼(Newman)认为社会性是指家庭关系、角色、角色关系、社会认同、社会化、社会技能、友谊形成、以及个体作为某一群体的成员等等。

基于关怀伦理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作者简介

刘志慧,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习,分获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和学前教育学博士学位。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先后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