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24cm 页数: 366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57.8(4.9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1162270
  • 条形码:9787201162270 ; 978-7-201-1622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吴咸中九十余高龄仍坚持门诊、查房等临床一线工作,统筹和指导学科建设,仍然在为中西医结合事业运筹帷幄、殚精竭虑……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用平实精练的语言记录了吴咸中院士九十余年的人生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他一生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奋斗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学术成就,体现了他为人处世的高尚品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家世与故乡、兴城的童年生活、新民的中学时代、在沈阳苦读医大、从沈阳到天津、初到天津的生活、任总医院外科副主任、开启中西医结合时代、南开医院的“黄金两年”、中西医结合再出发、中西医结合的进阶、重返天津医学院、接任天津医学院院长、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之路、晚年的两个殊荣等内容, 忠实反映他一生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奋斗的艰苦历程、学术成就、科学品格和人生感悟。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目录

**章 家世与故乡
祖父母
父亲和母亲
哥哥和姐姐
崇文重教的故乡

第二章 兴城的童年生活
迁居兴城
在兴城的家
小学生活
深刻的记忆

第三章 新民的中学时代
重返新民
中学的岁月
为前途而拼搏
决战高考

第四章 在沈阳苦读医大
进入“南满医大”
紧张的学习
伪满统治下的学生生括

第五章 从沈阳到天津
父亲的愿望
日本投降前后
光复后的新民
家人的重聚

第六章 初到天津的生活
实习医生
住院医师
迎接天津解放
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第七章 “又红又专”的年代
做总住院医师
任主治医师
当了工会主席和“劳模”
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八章 任总医院外科副主任
“少年得志”的科主任
总医院良好的学术氛围
家事与时事

第九章 开启中西医结合的新时代
伟人的情结和我的尝试
参加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稳健起步,首战告捷

第十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起步
合作研究,初见成果
加强理论研究
我与南开医院的不解之缘

第十一章 南开医院的“黄金两年”
重任在肩
重塑南开医院
中西医结合的新起点
“文革”的蹉跎岁月
天津的“六二六”

第十二章 中西医结合再出发
一次重要工作会议
重整旗鼓
著书立说,创办期刊
重建专业团队

第十三章 中西医结合的进阶
瞄准现代医学国际前沿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的建立
借东风渐入佳境
南开医院的发展

第十四章 重返天津医学院
又一次新的开始
恢复重建教学秩序
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

第十五章 强基固本蓄势待发
创建医学院科研所
建立新附属医院
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
“隐藏”的阑尾
为老作家延寿
救了同行命的意外收获
在周总理抢救组的18天

第二十一章 晚午的两个殊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晚年生活
寄语与感言

第二十二章 永远的手足情谊
如父的长兄
如师的二哥
身为姑奶奶的姐姐
儿时的保镖是三哥
附录一:与吴老一起共事的时光
记我与吴成中院士的几件事
我的老师我的榜样
吴咸中恩师对我一生的影响
我的恩师吴咸中院士
在恩师的指导下成长
我*敬重的师长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永远难忘的记忆
永不停歇的攀登者

第十六章 接任天津医学院院长
难得的“搭档”
管理体制全面改革
加强教学、科研和学科基础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提高职工待遇和改善住房条件

第十七章 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代
国泰民安的日子
铭记在心的*后一次谈话
“以人为本”办教育

第十八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喜获硕果
临床诊治的高层次结合
医、理、药的系统结合与研究
对“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
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第十九章 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之路
突破瓶颈,加速发展
学科与亚学科的创建
再遇良机,好事多磨
艰难求助,峰回路转
南开医院,凤凰涅粲
……
第二十章 我经手的几个疑难病例
附录一:与吴老一起共事的时光
附录二:学术成就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节选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祖父母  1925年10月15日,农历乙丑年八月二十八日,我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一个满族家庭。无法追溯久远的家族史,只知道我家祖籍是新民县潘家岗子,祖父是个秀才,曾进京赶考,但没获得功名,只能在村里教私塾维持生计。祖父的名字用的满族姓名还是汉族姓名,我已记不起来了,好像是用满姓温车贺。祖母的名讳我不知道,她在我记事前就故去了,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他们生下三女一男,父亲是家中独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即我的大姑和二姑,一个妹妹,即我的老姑。祖父教书,祖母务农,祖父故去后,全部生活重担便落在祖母肩上,那时父亲尚年幼。后来大姑嫁到沈阳,二姑和老姑分别嫁到新民的不同村镇,祖母便与父亲一起生活,直至寿终。与我同辈的,有几位吴姓中的叔伯兄弟,是我父亲堂兄弟的儿女,攀不上“亲叔伯”,但未出“五服”,有的到20世纪末仍有来往。家族中以某一个字区别辈分不应是满族的习俗,看来我祖父的前辈们就已经被深深地汉化了。  曾听父亲及叔伯们讲起,在私塾中教书的塾师多是饱经“十年寒窗苦”但没能走上仕途的读书人,有些是应试落第的文童,甚至秀才,祖父属于后者。那时的东北,塾师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他们的“束惰”(报酬)在物价稳定时收银两或“大洋”,不稳定时则以“粮柴”结算。例如,一馆为三个月的“冬学”,每位学童给塾师的“束惰”是“百柴斗米”,即一百捆秫秸、一斗米,外加一点点“灯油费”。但私塾中的学生多则为3~5名,所以塾师的收入并不高,据说仅为长工报酬的一倍半或两倍,他们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难怪那时有俚谚云:“教书十年不富,不教当日贫穷”,“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对绝大多数塾师生活处境的真实写照。不过塾师们很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大事小情都要请塾师赴宴,婚丧嫁娶要塾师代写“喜对”或“挽联”,有的还为有钱人家当“账房先生”,以此补贴一些生活费用。父亲出生在这样一个清贫的读书人之家,加上幼年丧父,因此自幼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自立的性格。父亲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们这一代。  父亲和母亲  父亲名吴志昌,号士荣,生于1886年,继承祖父衣钵,先在乡下私塾读了些书。但由于家境贫寒,后来不得不采取上学一工作一再上学一再工作的方式,兼顾养家和求学。父亲先在新民县念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教了一段小学,以维持生活并积攒学费;然后到省城沈阳就读高级师范学校,再回到新民县教授中学。由于父亲教书认真负责,待人谦和礼貌,处世公正无私,在民国十年(1921)担任了新民县“劝学所”所长,后更名为“教育公所”,是县政府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到民国十五年(1926),父亲经友人介绍,转人“官银号”(即官办银行)工作,从普通职员“司库”干起,逐渐成为分行经理,一直干到退休。  父亲17岁时,与比他年长4岁的母亲结婚。母亲姓佟,是新民县城人,出身没落的满族家庭,她的父亲也是教书先生,但母亲过门时并没有文化,也没有正式名字,父亲为她起了“学名”叫佟志新。婚后,母亲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从识字、记账开始学习文化,后来竟然可以读懂一些“唱本”甚至小说,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足见父亲的开明。更值得称道的是,母亲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勤劳节俭,宽待亲戚,是一位难得的贤妻良母。  哥哥和姐姐  长兄吴执中,1906年生于新民县潘家岗子,成年后学习医学,曾经留学英国和苏联,他毕生从事医学教育和职业病学事业,1980年病故于北京。  次兄吴英恺(原名吴择中),1910年生于新民县潘家岗子。吴英恺的名字是在新民县读高二时,为跳级考盛京医科大学而“冒用”毕业班一位因故不能参加考试的学长名字,考取后就沿用了这一名字。二哥曾留学美国,专攻心胸外科,贡献斐然,2003年卒于北京。  在两位兄长之后,母亲又生过一男二女,由于在潘家岗子乡下医疗卫生条件差,土法接生,都因患“脐带风”在出生后10天内便夭折。  1920年,母亲在新民县又生了姐姐吴振中,她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从事眼科事业,2011年卒于长沙。  1921年,三兄吴维中生于新民县,曾留学日本攻读化学,后成为林业和土壤学专家,1989年病故于天津。  崇文重教的故乡  新民县(现为新民市)地处辽河平原中部,辽河及其支流柳河均在新民境内流过,地广土沃,物产丰盛,既有渔获之利,又有舟楫之便,但也经常受水患之苦。新民扼水路交通要冲,居攻防重地,它东连沈阳市,西与黑山县接壤,北靠彰武县、法库县,西北一角与阜新县毗连,因而在设治所后的较短时间内很快就发展成为东北重镇之一。至民国初年,已经是一个交通、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都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民之名源于清初的新民屯,据《满洲地名考》记载,此地原居民很少,明崇祯十四年(1641)和清顺治八年(1651)相继从山东、河北两次移拨大批灾民来东北垦荒,户籍显著增加。清乾隆初年招了许多新的移民来此地进行开垦,遂成村落,俗称新民屯,地名由此而来。嘉庆十八年(1813),设新民厅(治所在新民屯);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新民厅为新民府,在行政级别上高于县;民国二年(1913),撤销新民府建立新民县,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奉天省改称辽宁省,新民属辽宁省。1958年,新民县划归沈阳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民县撤县设市(县级市),仍属沈阳市。新民以汉族人*多,满、蒙古、回、锡伯、朝鲜族人口也比较多,也有彝、壮、苗和维吾尔等共18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元而包容的地区。  ……

行医济世七十年:吴咸中自述 作者简介

  吴咸中,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天津市医学界的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旗手”“中国工程技术界的榜样”,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吴尚为,先后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内科学感染性疾病专业、瑞典皇家卡洛林斯卡研究院临床微生物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室主治医生,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微生物系助理教授、资深副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博士生导师。    吴尚纯,女,先后毕业于天津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在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现更名为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是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的,由本市史学界专家学者、各级政协文史委员和热心史料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学术性社团组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