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作者:张海燕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9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0.5(7.8折) 定价  ¥11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8285
  • 条形码:9787520368285 ; 978-7-5203-682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咏史诗是历史与文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诗歌体类,透过咏史诗可以窥探到历史在文学传播接受中的共性与差异性,是以文学方式研究历史的重要媒介。清代是咏史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论著选择明末清初文人的咏史诗为研究核心,兼以清代皇室及大臣的典型咏史诗为例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在朝代更替、思想文化演进中人们的历史文学观念的变化轨迹,兼论咏史诗歌中历史意象的独特含义以及社会主流文化观的历史评价问题。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清代诗歌研究现状
第二节 咏史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新世纪咏史诗研究现状与前瞻
第四节 研究价值意义

第二章 清代咏史创作概论
**节 清前期的咏史创作
第二节 清中期的咏史创作
第三节 清后期的咏史创作

第三章 明遗民诗人的咏史创作
**节 顾炎武的咏史创作
第二节 王夫之的咏史创作
第三节 孙枝蔚的咏史创作
第四节 戴名世咏史诗创作研究
第五节 其他遗民诗人的咏史创作

第四章 论清代皇室的咏史创作
**节 清前皇帝的咏史创作
第二节 清代皇帝的咏史创作
第三节 清代宗室的咏史创作
第四节 清代皇室咏史创作兴盛现象解析

第五章 论罗悖衍及其《集义轩咏史诗抄》
**节 生平考述
第二节 《集义轩咏史诗抄》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罗悖衍的社会历史观探析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节选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张藻成长于书香之家,幼承母教,才学出众,嫁人后,相夫教子,卓有成效。其咏史诗创作思想主要是维护纲常伦理、忠贞节孝。如其《颍上怀古二首》:“当年郑伯忘天伦,城颍誓语何不仁。”“厥惟孝子为忠臣。”其二:“题诗为示轻薄儿,盟心试与临清颍。”①赞扬仁义道德,贯穿忠孝观念,也可以看出张藻的育儿理念。王德徽,乾隆间广东平舆人,幼随外祖父读书,通经史诗词,廪生陈毅斋室。抚三子皆成名,著有《彤规素言》《读史感言》等。其《论西施示二儿》诗曰:“自解芳心自解娱,妖娆不识霸王图。十年颦态非愁越,几次捧心岂计吴。犹忆浣纱逢夙媾,谁知响屧竟全躯。扁舟偕隐存疑案,何处烟波问五湖。”②由此可以知道咏史诗创作在清代母教中的重要作用。  庆风晖在《和慈亲咏史二绝》写道:“婕好诗笔班昭史,一代文章女丈夫。”其二:“长弓大箭靖边陲,十二年来事鼓鼙。翘首烽烟飞未定,木兰悔不作男儿。”诗作高度赞扬了班昭续史的贡献和木兰从军的不朽功勋,因而称赏她们,应该都是“女丈夫”。同时这组诗作为家庭内部的唱和之作,说明良好的家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女性咏史诗创作的兴盛。  这一时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达,明清诗坛大家多在江浙一带。士林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江南一些大家世族,或为子孙求仕,或为追求风雅,而进行家庭教育投资,父母子女,乃至婆媳,皆以读书作诗为荣、为乐,形成书香门第,促生文化家族的兴起。  郭延礼在《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中说:“女性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结社,这是女性文学创作由个体走向群体活动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女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④此一时期女作家拜师交友联吟活动十分广泛而丰富,师友、家族、联姻、结社等各种关系交织错杂,她们交往名士才女,拜师学艺、切磋技艺。如骆绮兰曾拜袁枚、王文治、王昶为师,这些文学才士的指导点拨提携极大地鼓舞着女诗人们突破批驳“妇人不宜作诗”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激发了她们创作的欲望,有力推动传统女性文学创作走向鼎盛巅峰。很多女诗人还联系多个文学社群,如潘素心与钱孟钿、陈长生等随园女弟子相唱和,还与梁德绳、恽珠、沈善宝、张(丝習)英、陈蕴莲等交往酬唱作序,而张(丝習)英又是碧城仙馆女弟子。归懋仪与汪端亦是如此。而沈善宝的交际更广,还组织秋红吟社,编辑《名媛诗话》,才华卓著。这种景象既得益于安定兴盛的社会环境,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极大推动了传统女性文学的发展。注重搜集刊刻女性作品集即是重要表现之一,也是留到今天的一笔巨大财富。  康熙年间著名的“蕉园诗社”,已开好结社风气之先。乾隆年间,出现在苏州地区的“吴中十子”规模更加壮大。“吴中十子”即吴江张允滋联合当地女诗人张允滋、张芬、席蕙文、沈孙、陆瑛、李兮嫩、沈持玉、尤澹仙、朱宗淑、江珠结成“清溪吟社”,出版有《吴中女士诗抄》,后称此一诗社成员为“吴中十子”。此后出现规模更加庞大的随园女弟子诗社和碧城仙馆女弟子诗社,这些诗社把女性诗社活动推向高潮。  袁枚随园女弟子文化群体能够成为古代*大的女性诗人群体,与江南经济文学的繁荣密切相关,袁枚随园女弟子诗群据考证不下五六十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袁枚家族文化圈中才女们如袁棠、袁绶等。其次是袁枚所收的随园女弟子中出身文化世家者。她们大多出身名门,有书香传统,学习环境优越,经济生活优裕,闲暇较多,可安心作诗。这一层次的女作家们往往先在家族内部或者因联姻关系形成家族亲族诗文创作圈,再向外拜师学习。例如,席佩兰,其夫孙原湘为乾隆举人。归懋仪,巡道归朝熙之女。吴琼仙,嫁待诏徐山民。屈秉筠,嫁文学赵子梁。鲍之蕙,嫁同知张铉。再次是出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的女才子们,她们依赖父子兄妹夫妻之间学习指教。如金逸、王倩先后嫁秀才陈竹士,骆绮兰嫁士子龚世治等。*后是贫寒人家,生活拮据。*典型的是汪玉轸,数量虽少,但是她坚持追求读书上进的精神值得肯定赞扬。  ……

清代咏史诗创作研究 作者简介

  张海燕,男,1978年生,河南南阳人,文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文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专著三部,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四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