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

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6(7.3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319967
  • 条形码:9787802319967 ; 978-7-80231-99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 内容简介

本教材系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乡村医生的素质和学历教育,侧重临床能力的培养。所以本教材系统阐述中医儿科的基本理论、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摄。还适当介绍了西药治疗的内容。学习本教材可以使乡村医生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病理,以及常见儿科病的检查、治疗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技能。

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 目录

总论

**章 儿科学基础
**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三、神经心理发育
第四节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二、病理特点
第五节 小儿喂养与保健
一、小儿喂养
二、小儿保健
第六节 中医儿科四诊概要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七节 中医儿科治疗概要
一、小儿治疗用药的特点
二、常用内治法
三、常用药物外治法
四、其他治法
各论

第二章 肺系病证
**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炎喘嗽
第四节 哮喘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节 鹅口疮
第二节 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厌食
第六节 积滞
第七节 疳证
第八节 腹痛

第四章 心肝系病证
**节 惊风
第二节 夜啼
第三节 汗证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五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第六节 痫证

第五章 肾系病证
**节 水肿
第二节 遗尿
第三节 五迟、五软

第六章 时行疾病
**节 麻疹
第二节 风痧
第三节 丹痧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手足口病

附录
展开全部

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中医儿科学 节选

  《中医儿科学(供乡村医生培训用)/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一f1临床学科。  历代医家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儿科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不断充实发展。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一南北朝)  中医儿科医学起源很早,4000年前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龋齿和“贞子疾首”等小儿常见病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早的儿科医生扁鹊:“扁鹊……人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现存*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黄帝内经》建立的中医学体系不仅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儿科,而且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泄泻、喘鸣等病证的诊断及预后。《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一宋朝)  隋唐时期,太医署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学的发展。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255候,详细描述了小儿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证候,并提出“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小儿养育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把妇人、小儿方列于卷首,从小儿初生护养至伤寒、杂病分九门,载方380首,是儿科学的重要文献。  《颅囟经》为我国*早的儿科专著,流行于唐末宋初,现存版本是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中首创小儿为“纯阳之体”的理论,为后世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北宋钱乙(字仲阳)专业从事儿科40年,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医家。其弟子阎季忠收集整理钱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编写成《小儿药证直诀》3卷。该书重视小儿面部望诊,指出了惊与痫的区别,首创急惊风、慢惊风的不同病因病理和治疗方药。提出了“诸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的理论。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重要的方法。钱乙善于化裁古方,研制新方,他创制了134首药方,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至今仍为儿科临床所常用。钱乙对中医儿科学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各地天花、麻疹等时行疾病流行,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撰写了《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书中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大黄等药物的治疗经验,是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南宋陈文巾编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他重视固护小儿元阳,温养脾胃,对痘疹类时行疾病因阳气虚寒而产生的逆证,用温补托毒法救急。陈文中主温补与钱乙、董汲主寒凉两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促进了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为儿科疾病辨证论治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治疗方法。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金、元、明、清时期,儿科名医辈出,儿科专著不断问世,学术方面各有所长,促进了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金元四大家各有特长,他们的学术争鸣,丰富了儿科学的内容。刘完素在《宣明论方·小儿科论》中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主张用辛凉苦寒治疗小儿热性病,如将凉膈散灵活应用于儿科临床。张从正治热性病善用攻下法,为治疗小儿热性病采用“上病下取”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杲重视调理脾胃,他的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为儿科广泛应用。朱丹溪倡导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  元代儿科名医曾世荣,著有《活幼心书》、《活幼口议》,详述小儿病因、证候及治疗原则,如将急惊风归纳为四证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等治法,并认识到“惊风三发便成痫”、“瘀血成痫”。其学术思想对儿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专儿科,著《保婴撮要》20卷,采用“烧灼法断脐”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倡导乳儿用药“若用汤药,宜疗乳母”的新的给药途径。儿科世医万全,著作颇多,仅儿科就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等。万氏十分重视小儿胎养、新生儿护养与婴幼儿调养,提出小儿发病的三因论。他在朱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即“三有余,四不足”的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治疗方面“首重保护胃气”,“五脏有病,或泄或补,慎勿犯胃气”,并将推拿疗法应用于儿科。  此外,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幼科》、翁仲仁的《幼科金镜录》、鲁伯嗣的《婴童百问》、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小儿则》等,都反映了当时儿科的学术理论及诊疗水平,为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