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作者:唐佑之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7-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0.7(7.3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版权信息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本书特色

天道**注释作为**套华人**注释,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内容简介

《耶利米哀歌》是旧约的一卷书,属于诗歌智慧书,共5章,记载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公元前586年)之后所作的哀歌。 《耶利米哀歌注释》分为绪论和注释两个部分。绪论部分结合《耶利米哀歌》的学术研究成果,介绍了成书时期、作者、体裁与结构、特殊的文体以及神学思想和写作目的等。注释部分结合原文分别对5章内容进行注释。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目录

序言
主编序言
旧约编辑序
新约编辑序
作者序
希伯来文音译表
绪论
壹 书名与地位
贰 日期与作者
叁 体裁与结构
肆 特殊的文体
伍 信仰的重点
陆 神学正反观
柒 礼仪之用途
捌 信息与目的

注释
壹 哀圣城之陷落(一 1~22)
(Ⅰ)历数圣城浩劫(一1~11)
(Ⅱ)祈祷省察仰望(一12~22)
(i)恳求神施怜悯(一 12~17)
(ii)省思深感罪愆(一 18~20)
(iii)等待神罚仇敌(一 21~22)
贰 悲公义之审判(二 1~22)
(Ⅰ)神的忿怒可怕(二 1~9)
(Ⅱ)人的哀求堪怜(二 10~22)
(i)百姓苦难频仍(二 10~13)
(ii)假先知的扰乱(二 14)
(iii)敌人肆意侮慢(二 15~17)
(iv)吁请锡安求神(二 18~22)
叁 望广大之信实(三 1~66)
(Ⅰ)在孤寂中哀叹(三 1~20)
(Ⅱ)在追念中省思(三 21~39)
(Ⅲ)在默想中盼待(三 40~66)
(i)再求神施怜悯(三 40~51)
(ii)切望民族中兴(三 52~66)
附录:慈爱与诚实
肆 哭同胞之苦难(四 1~22)
(Ⅰ)圣城多苦多难(四 1~16)
(i)回忆过往佳况(四 1~11)
(ii)先知祭司罪状(四 12~16)
(Ⅱ)将来盼望渺茫(四 17~22)
(i)徒叹失望无助(四 17~20)
(ii)预言以东败亡(四 21~22)
伍 求怜悯之拯救(五 1~22)
(Ⅰ)再叹人民疾苦(五 1~13)
(Ⅱ)欢乐失落遍处(五 14~18)
(Ⅲ)展望复新前景(五 19~22)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节选

  《耶利米哀歌注释》:  这轭是耶和华加在他身上。“加”字(natal)在旧约中甚少出现,常译为“负起”或“担当”。在箴言廿七章三节译为“重”。这字与叙利亚文用字(ntal)甚为相近,也作“重”。这是重负,是神加在他身上,他必须承担,不能卸脱。当他单独来承当,不可发怨言,既知道是神的意思,神所许可的,就必须顺服,且是忍耐地来承受。  三29他当口贴尘埃,或者有指望。  他表示绝对的顺服,必将脸埋在尘埃,以口贴土,不可有任何声张。这种叙述,除此处以外,在旧约并无其他例证。俯伏在地,是古时人顺服的表态,诗篇七十二篇九节:“他的仇敌必要舔土。”弥迦书七章十七节也有类似的描述。  口贴尘埃,不仅面伏于地表示顺服,也是将口紧闭,不敢说话,自卑的感受与态度,为求神的怜悯,或者这样使神收回怒气,不再惩罚,并愿救拔,他就重新有了盼望。出埃及记卅二章三十节:“或者可以为你们赎罪。”这是摩西带给百姓希望。民数记廿三章三节,巴兰带着希望:“或者耶和华来迎见我。”巴勒对巴兰说:“或者神喜欢你在那里为我咒诅他们。”(27节)约书亚记十四章十二节,迦勒对约书亚表达他信心的希望:“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  “或者”说明希望,在希伯来原文作:“谁知道……”、“或者他转意后悔……”(珥二14、拿三9)。  三30他当由人打他的腮颊,要满受凌辱。  若有人愿将脸转过来任别人打,是表明完全的降服。约伯记十六章十节:约伯的痛苦,是无奈地忍受人们打他的脸受羞辱。以赛亚书五十章六节,受苦的仆人受辱时,“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他没有反抗,只忍耐地承受。弥迦书五章一节,叙述仇敌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马太福音五章卅九节耶稣的教训:“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廿六章六十七节叙述耶稣受辱的情形:“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彼得前书二章二十至廿三节,描述主受苦蒙羞:“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  自廿八节至三十节,叙述受苦的经历,似乎变本加厉。起初在重负压迫之下,单独地忍受,独坐无言。然后口贴尘埃,仍怀希望,情形不易。*后为了信心,必须接受身体的痛苦以及精神的虐待,这是*大的困难了。  “人打他”,人是谁?是仇敌吗?还是暗示神藉人责打?在本章六十一节,似指敌人的攻击,但看来神一定许可,使他必须以信心来忍受。有了信心,*艰难的事都可以接受,因为深信神有恩典,他必不忽略他的子民,让其常受苦难。  三31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  为什么人可以安静地接受生活的试炼呢?因为信心使他认清神的恩慈。人被神拒绝,不再有神的同在,不会无止息地继续下去,因为这决不是神*后的目的。约伯的朋友以利法说:“因为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伯五18)诗篇三十篇五节说:“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诗篇七十七篇七节:“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以赛亚书五十四章八节,神说:“我的怒气涨溢,顷刻之间向你掩面,却要以永远的慈爱怜恤你。”耶利米书三章五节上:“耶和华岂永远怀怒,存留到底吗?”十二节:耶和华说:“背道的以色列啊,回来吧!我必不怒目看你们,因为我是慈爱的,我必不永远存怒。”  ……

耶利米哀歌注释(天道圣经注释) 作者简介

唐佑之博士 自1960年起先后获文学士、道学士、神学硕士(主修旧约),1976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修旧约文学及神学)。1961年任职于台湾浸信会神学院,1971年起出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院长及教授。1976年之后,于美国金门浸信会神学院担任旧约教授。2015年逝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