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作者:左东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0折) 定价  ¥7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57730
  • 条形码:9787020157730 ; 978-7-02-01577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是一部系统梳理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的论著。全书共四章,**章介绍上世纪初至1980年以前汉乐府诗歌研究的历史;第二章介绍1980年至世纪末汉乐府研究的历史;第三章介绍五言诗的研究史;第四章介绍四言、七言、骚体诗的研究史。该书对上个世纪内汉代诗歌研究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论著做了归纳和分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便利。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是一部系统梳理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的论著。全书共四章,章介绍上世纪初至1980年以前汉乐府诗歌研究的历史;第二章介绍1980年至世纪末汉乐府研究的历史;第三章介绍五言诗的研究史;第四章介绍四言、七言、骚体诗的研究史。该书对上个世纪内汉代诗歌研究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论著做了归纳和分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便利。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目录

汉代卷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论

**章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汉乐府歌诗研究

**节1949年以前的汉代乐府歌诗研究

第二节1950年到1979年的汉乐府歌诗研究

第二章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汉乐府歌诗研究

**节汉乐府机构设立问题研究

第二节西汉乐府三大乐歌研究

第三节汉乐府清商三调与大曲研究

第四节汉乐府歌诗作品研究

第五节汉乐府歌诗综合研究

第三章20世纪的汉代五言诗研究

**节关于西汉五言诗真伪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文人五言诗起源问题研究

第三节汉代文人五言诗艺术成就研究

第四章四言诗、骚体诗与七言诗研究

**节20世纪的汉代四言诗研究

第二节20世纪汉代骚体诗研究

第三节20世纪的汉代七言诗研究

结语


展开全部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节选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论 我们这里所说的汉代诗歌,指的是从公元前205年至公元195年这400年间,也就是从西汉高祖元年到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之间的诗歌。从历史朝代的更替来讲,东汉的*后灭亡要算到公元220年,即汉献帝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但人们却习惯于把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以后到东汉灭亡的一段时间称之为建安文学,并把它放在魏晋文学史中来论述。按:把汉代诗歌史的时间做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在诗歌史的写作过程中,有些具体问题的处理还有一个习惯问题。如孔融、曹操的诗有些作于建安之前,但是一般都把它放在建安文学中来论述。《孔雀东南飞》*早只能产生在建安时代,文学史一般都把它放在汉代乐府诗中来论述。这一方面说明文学史的分期与朝代的分期不完全一致,同时也说明文学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与社会的重要政治变革紧密关联的。汉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国上古诗歌的结束,中古诗歌的开端。自秦代开启的封建中央集权帝国到汉代得到了完善与巩固,由此而奠定了此后一直到清末的两千年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为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时代,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气象。与秦汉帝国同时成长起来的古代“文人”,也从此时起以其全新的精神面貌出现于中国诗坛,并逐渐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主要力量,引导着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方向。 汉代诗歌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首先是从艺术形态和文体形式上呈现出来的。从艺术形态上讲,先秦诗歌与音乐紧密结合,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诗乐合一的艺术。从汉代开始,诗歌与音乐开始有了明显的分流,出现了以歌唱为主的诗(歌诗)与以诵读为主的诗(诵诗)这样两种基本形态,这也成为自汉代以后中国诗歌的两条基本线索。从文体形式上看,先秦时诗歌的主要体式是诗骚体,从汉代以后则变为以五七言为主,奠定了魏晋以后中国诗歌的基本体式。 歌诗与诵诗的分野,诗骚体与五七言的区别,不仅体现了汉代诗歌与先秦诗歌的时代区分,也是汉代诗歌所以被后人特别关注的重要因素。纵观历朝历代的汉代诗歌研究,基本上也是以这种鲜明的艺术形态与文体形式为特征得以展开的。《文心雕龙》里有《明诗》与《乐府》两篇,刘勰虽然各自溯其源头到上古,但是汉代的五言诗与乐府诗在其中的重要承启地位,刘勰已经有过充分的表述。自此迄今,乐府诗与以五言为主的诵诗一直成为人们研究汉代诗歌的两个重点。 相比较而言,汉代乐府诗在20世纪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乐府本是汉代宫廷的一个礼乐机构,在汉初就已设立,汉武帝时代扩大其职能范围,用于郊祀天地之礼,汉哀帝时罢废。后人把汉代在乐府演唱的歌诗也称之为乐府,再后来则泛指汉代所有可以歌唱的诗歌。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审美娱乐为主。古代对这些诗篇的评述,也多从其艺术形式入手。可是在“五四”开始的文学革命中,汉乐府诗却作为“平民文学”和“白话文学”而受到当时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派学人的称誉。由此进一步发展,甚至连“乐府诗”这一传统名称,也一变而成为“乐府民歌”。关注《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这一类以叙事为主的作品,阐释这些作品的社会批判意义,由此而认可其文学史价值,成为20世纪汉乐府诗歌研究的主流思潮。直到80年代后期,这种以社会内涵为主体的研究模式才逐渐淡化,汉乐府的研究开始走向多元化的时代,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20世纪汉乐府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时代文化思潮对于文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而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等为代表的汉代文人五言诗,在20世纪却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境遇。这些文人古诗究竟产生于何时,历史记载不详,六朝时代的学者们就心存疑问。不过他们还是将这些作品归入汉代,并且从总体上认可传说中所谓“枚乘杂诗”、“李陵诗”和“苏武诗”等说法,并且由此建构了他们的知识谱系。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曰:“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钟嵘在《诗品·序》中也说:“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而非衰周之倡也”。20世纪的学者们在这一问题上则产生了较为激烈的争论,一部分人继续肯定传统的说法,认为古人的记载不可轻易怀疑,要尊重历史。但是还有一部分学者却不以这些历史记载为然,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所谓实证研究和理性判断。受进化论和疑古思潮的影响,他们从多个方面对这些作品的产生时代进行质疑,认为所谓“枚乘杂诗”、“李陵诗”、“苏武诗”、“班婕妤诗”等诗都是靠不住的,是后人伪作的,《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早也只能产生于东汉末期,这一说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20世纪学术界所认同的观点。同样也是到了80年代以后,学者们对于这些大胆地否定前代说法开始进行新的思考,也对这种疑古的学术思潮进行新的质疑。可以说,20世纪学人对于文人五言诗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些争论而展开的。学人们对它的艺术分析,也由20世纪前期重在政治的批判而转向视角的多元。 我们对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的描述,也同样以此作为两个大的方面而展开。前两章介绍20世纪汉乐府歌诗的研究状况,后两章介绍汉代诵诗的研究状况。在20世纪汉乐府歌诗研究中,呈现出明显的时段特征,80年代以前可为一个大的时段,其中又可以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时段,80年代以后则为另一个时段。因此,以时间为线索,以问题为导向,就成为我们叙述20世纪乐府歌诗研究史的基本方式。我个人以为,在乐府歌诗研究中,80年代以后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这也成为本文叙述的一个重点。 后两章介绍20世纪汉代诵诗的研究状况,本文以文体划分的方式来进行叙述。这其中,关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研究是一大热点,我们专列一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介绍了历史上关于这些争论产生的来龙去脉,20世纪的不同学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并试图剖析这一争论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思潮与研究方法。四言诗、骚体诗与七言诗,是汉代诵诗中另几种重要形式,它们虽然不太受20世纪学者们的重视,但是相关的争论也有不少,有一些重要成果问世,而且涉及到这几种文体在汉代及其以后的发展演化。本文对此也做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希望引起治汉诗者的关注。 本文所论为20世纪的汉代诗歌研究,叙述对象主要是大陆地区从1901到2000年的汉代诗歌研究成果,在叙述个别问题时适当介绍21世纪初年的发展趋向,但基本不论述21世纪的汉代诗歌研究动态,以保持体例上的完整性。 本人虽然在汉代诗歌研究上浸润多年,但是受学历水平所限,自知错误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章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汉乐府歌诗研究**章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汉乐府 歌诗研究“乐府”与“歌诗”,分别是汉代诗歌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所谓“乐府”,本是自秦朝创立的一个国家礼乐机构,汉承秦制,这一机构在汉初就已经存在,到汉武帝时代得到了新的扩充与发展。因为其影响巨大,所以后人把汉代那些可以歌唱的诗歌统称之为“乐府”。从这一角度讲,所谓“汉乐府诗”,乃是后人对汉代那些所有入乐歌唱的诗歌的总称。而对于汉代人来讲,他们则把这些可以歌唱的诗统称之为“歌诗”。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将汉代的诗歌作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不歌而诵”的“赋”,另一类则是可以歌唱的“歌诗”。在这两类作品当中,由于“不歌而诵”的赋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样式,以至于后人多把它排除于狭义的“汉诗”之外,所以,汉代的“歌诗”,亦即乐府在汉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益发显得重要,也成为后人关注汉代诗歌的重点所在。事实上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就有《礼乐志》专述汉代乐府产生的经过。以后《晋书》、《宋书》亦有记述,其中以《宋书·乐志》*值得重视,中间有一卷专记汉魏晋以来的相和歌辞,还有一卷中记录了汉代的杂舞曲辞和《鼓吹铙歌十八曲》,这为后人详细了解汉代乐府诗的发展提供了较早较为可靠的资料。唐代以后,关于汉代乐府的发展演变情况,以杜佑的《通典·乐典》、郑樵的《通志·乐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乐考》记载较详,是我们研究汉乐府及其沿革的重要文献。关于汉乐府诗方面的*重要著作,当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此书除搜罗的作品完备之外,另一特点是对其中的每一类、甚至一些重要篇章都有解题。这部兼有研究性质的乐府诗总集,为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汉以来的乐府诗研究著作里,六朝时陈人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则是唐以前关于汉乐府诗歌及其演唱、器乐等情况的*为详备的记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古今乐录》清时辑本主要有两种,一是王谟的《汉魏遗书钞》本,一为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其后,则有唐人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刘的《乐府解题》(《旧唐书·刘传》说刘著有《乐府古题解》一卷),也保留了许多重要材料《乐府古题要解》,今人可以参考的*为方便的本子见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页。刘的《乐府题解》,可见《说郛》卷一百。。除此之外,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音乐》一门里有十八个条目专讲乐府歌曲的本事及缘起,也是后世颇为重视的文献材料崔豹:《古今注》,今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影印扫叶山房重编《百子全书》本。明清以来的研究著作,主要有朱乾的《乐府正义》、庄述祖的《汉短箫铙歌曲句解》、陈本礼的《汉乐府三歌笺注》、谭仪的《汉铙歌十八曲集解》(江氏湖南使院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灵鹣阁丛书本)、王先谦的《汉铙歌释文笺正》(長沙王氏虚受堂,1872)等著作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 作者简介

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中国古代文学。主要著作有《两汉诗歌研究》、《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古典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其方法》、《中国诗歌通史》(11卷,主编兼汉代卷作者)、《中国诗歌史通论》(主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