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包邮 庄子哲学论(精)

作者:魏义霞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41.6(7.2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1.6(7.2折)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暑期大促, 全场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庄子哲学论(精) 版权信息

庄子哲学论(精) 本书特色

《庄子》的语言,汪洋俶诡,“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人们理解起来障碍重重。作者通过哲学分析的方法,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庄子思想,给人启发。

庄子哲学论(精) 内容简介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笔,从鱼、动物、仿生、语言、生命、命运、梦、交往等八个维度,从内部解构庄子哲学,并通过与老子、列子哲学的比较,以及它在先秦、近代思想坐标中的相对“位置”,在外部的联系对比中揭示庄子哲学的特色,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比如,《庄子》中为什么鱼先出场,“物物者非物”这个判断如何体现庄子之道对老子之道的继承、发展,对“齐物论”和庄周梦蝶,为何要从庄子之道的高度出发才能有确解,以及庄子言意之辨对中国国民性格的深刻影响等,皆剖析入理,令人信服。

庄子哲学论(精) 目录

第—章 导言 第二章 庄子的鱼哲学 **节 “北冥有鱼”之鱼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第二节 “北冥有鱼”之鱼是特指还是泛指? 第三节 “北冥有鱼”之鱼是何身份和作用? 第三章 庄子的动物哲学 **节 庄子的动物情结 第二节 人与动物平等 第三节 人与动物合一 第四章 庄子的仿生哲学 **节 动物与《庄子》的主角 第二节 动物的喻人、示人和教人 第三节 寓言与古代哲学的思维痕迹 第五章 庄子的语言哲学 **节 言与道 第二节 言与知 第三节 言与德 第四节 庄子语言哲学透析 第六章 庄子的生命哲学 **节 道与生命的真相 第二节 乐死还是齐生死 第三节 尊生、养生和尽天年 第四节 庄子生命哲学的启示和误区 第七章 庄子的命运哲学 **节 道与人的命运 第二节 安命论 第三节 庄子命运哲学发微 第八章 庄子的梦哲学 **节 梦的内涵和境界 第二节 论梦的原因与特色 第三节 庄子梦哲学的意义和影响 第九章 庄子的交往哲学 **节 人们对庄子的误解 第二节 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 第三节 交往之可贵与交往之代价 第十章 庄子与老子哲学 **节 “物物者”与道之别名 第二节 “物物者非物”与道和万物的关系 第三节 “物物者非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第四节 庄子与老子哲学比较 第十一章 庄子与列子哲学 **节 梦与醒 第二节 梦与人生 第三节 梦与超越 第四节 梦与得道 第五节 梦与永恒 第六节 梦与希望 第十二章 庄子的先秦视界 **节 道本论者 第二节 本体派 第三节 复古论者 第十三章 庄子的近代视界 **节 近代显学 第二节 学派归属 第三节 思想内容 第四节 历史命运 第十四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庄子哲学论(精) 节选

庄子与先秦本体哲学 号称百家争鸣的先秦哲学对于宇宙本原究竟是什么的回答只有两种声音:一是天,一是道。因此,以宇宙本原为何的回答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先秦哲学归结为两大阵营:一是天本论,一是道本论。在这个视界中,庄子属于道本论的阵营。 首先,庄子奉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与老子、韩非一样属于道本论者。 庄子尊崇道,与孔子、墨子等天本论者有别。这就是说,儒家和墨家属于天本论者,庄子则走向了道本论。孔子、孟子、荀子和墨子都坚定不移地断言天是宇宙间的*高存在,孔子的“巍巍乎!唯天为大”、荀子的“天地者,生物之本”与墨子的“天*贵*知”和“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法仪》)尽管从不同角度立论,结果却都颂扬天的伟大和至尊。 在对宇宙本原是什么的回答上,庄子与儒家、墨家渐行渐远,却与老子以及法家别无二致。这是因为,不惟庄子,道家和法家都属于道本论者,老子、韩非与庄子一样把道视为宇宙本原。老子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 章》),把宇宙间的一切都归功于道。韩非声称“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韩非子·解老》),与庄子一样把道奉为派生世界的**存在。 作为道本论者,庄子对世界本原的理解既与老子、韩非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又展示出不容忽视的区别。如果说前者体现了道本论者的共识的话,那么,后者则展示了庄子思想的个性风采。总的说来,庄子对道的理解有两个卓尔不群之处:**,在称谓上,庄子明确地把道称为“造化者”或“物物者”,并由此将人和万物都归为“物物者”所物之物,这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第二,在内涵上,庄子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断言天道主而人道辅。庄子对道的认识聚焦人生哲学,既有别于老子之道对形而上学的偏袒,又有别于韩非之道向政治哲学的倾斜。 至此可见,在对宇宙本原的遴选上,先秦哲学只有两种选择——非天即道。如果说天与道是道家、法家与儒家、墨家的学术分水岭的话,那么,对道的界定则使庄子与老子、韩非的哲学异同互见。 其次,庄子在尊道的同时,崇尚天,这使天与道一样成为庄子哲学的基本范畴。事实上,正如孔子代表的天本论者在奉天的同时对道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一样,庄子代表的道本论者在遵循道的原则上抬高天的地位和作用。与此相一致,庄子所在的道本论与天本论所使用的道与天具有某些互补性和相通性。 不惟庄子所在的道本论者推崇道,天本论者尤其是儒家在崇尚天的同时也追求道,其间的区别不过是不以道为本原而已。孔子对道如饥似渴、孜孜以求,表白“朝闻道,夕死可矣”,同时把“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视为君子应有的品格。孟子把治国平天下之道区分为王道与霸道两种形式,指出只有王道才是仁政之举。荀子更是从各个方面对道加以阐释,致使道成为基本的哲学范畴,涵盖本体哲学、认识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诸多领域。 上述内容显示,一方面,天本论与道本论都推崇道,呈现出某种一致性;另一方面,天本论所讲的道侧重人道,不具有形上意蕴。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的思想与天本论更为接近,因为他所讲的道具有天道与人道之分——人道使庄子比老子、韩非之道与天本论之道更为接近。 与儒家在奉天的前提下对道的渴望相映成趣,道本论者尤其是庄子所在的道家对天备加推崇和向往。在老子那里,长久的天地是人羡慕的对象,更是人效仿的对象。 庄子与其他道本论者一样讲天,并且,与老子等人相比,庄子之天与天本论者所讲的天*为接近。原因在于,天本论所讲的天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具有形上神韵,庄子之天与老子等道本论者相比更接近哲学范畴:**,庄子所讲的天与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关系更为密切,庄子对天的推崇也更为明显。第二,在概念上,庄子将道与天相提并论,整合为一个范畴——天道。他认为,道有天道与人道之分,并且强调只有天道才“无为而尊”,人道从属于天道。这个说法给了天道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可以说,庄子尊奉的世界本原抽象地说是道,具体地说则是天道。第三,庄子用天概括道家的无为、自然原则,致使天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这方面,庄子以天道统领人道,推崇天(自然)而反对人(人为)。道家之道的特点是自然、无为,自从老子声称“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之后,自然、无为便成为道*基本的特征,乃至成为道的代名词。不惟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是包括韩非代表的法家在内的所有道本论者的共识,以至于被奉为共同遵守的**原理。在庄子的哲学中,道的自然法则、道生万物的过程以及道赋予万物的本性都可以称为天然、自然,这也是老子甚至韩非认可的。与此同时,庄子认为,道的自然法则以及人和万物的本性也可以称为天,这是庄子与老子尤其是与韩非的哲学的区别,也淋漓尽致地显示了庄子之天与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天本论者之天的距离。在这个层面上,庄子所讲的天与人相对。如果说人指人为、是对自然本性的破坏的话,那么,天则指本性、天然状态。庄子的“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天与人之概念的,并且使二者的关系具有了对立之义。 天与道的互补从本体哲学领域体现了庄子所在的道本论者与天本论者的本体哲学的相通性,也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互补奠定了哲学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尚须看到,庄子所在的道本论与天本论特别是与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人是在不同甚至相反的意义上使用天、道概念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天本论之天与人事密切相关,甚至以各种方式主宰人的命运。道本论之天有自然、无为之义,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却不操纵人的命运。第二,天本论之天在有些情况下有意志,意志之一便是顺天、法天。道本论之道崇尚无,天本论之道侧重人道,在儒家那里具体指仁、义、礼、智。这在道本论那里属于人之范畴,恰好与天及天道相对立。诚然,道本论也讲道德,《老子》又名《道德经》,韩非的哲学建构便是道、德、理的三位一体,庄子不惟讲道德,并且讲仁义。尚须澄清的是,道本论所讲的道德仁义在内容上不可与天本论等量齐观。道本论之道侧重天道,指无为、自然之道。第三,天本论之天有道德意蕴,无论儒家之天还是墨家之天都是如此。在这方面,儒家甚至将天演绎为义理之天。道本论之天指天然本性,与仁义礼智之善无关。一言以蔽之,天本论之道有为,无论作为世界本原的天还是人都大致如此。道本论之道无为,无论天之意蕴还是人之追求都概莫能外。 上述种种情况共同证明,天本论与道本论对天和道的理解既存在某种相通性,又显示出差异性。就庄子的思想来说,与天本论的这种关系张力更为突出:如果说他对天道的张扬拉近了与天本论之间的距离的话,那么,庄子在天与人的关系维度上对人为与天然的对立理解则划定了与天本论之间的鸿沟。 (摘自本书**章《导论》)

庄子哲学论(精) 作者简介

魏义霞,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1997年破格晋级教授,2014年晋级黑龙江省首批二级教授。独立出版学术著作20部,多在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入选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Fate 在德国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库学术文摘》等多次全文转载。著作和论文总字数超过1000万,获得各类研究奖励20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