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作者:滕新书著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01
开本: 23cm 页数: 378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2.5(7.2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023703
  • 条形码:9787567023703 ; 978-7-5670-2370-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作品, 不仅包括对健在的革命功臣的采访、对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追寻, 还有革命后代寻找先辈印记的记录, 以及当代人对革命前辈的事迹的挖掘、整理和对他们革命精神的传承。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目录

**章 寻找日军记载的招远跳井烈士
(一)萨苏曝出日军记载招远烈士故事
我们能找到他吗?
(二)读者提供招远跳井烈士线索
日本老兵书中的烈士有了下落
(三)记者找到三位招远跳井烈士
我们一定能找到这位无名烈士!
我们要找的无名烈士是他吗?
日军记载的烈士牺牲在段家洼
大岚也有个跳井牺牲的八路军
日军记载的招远烈士安眠家乡

第二章 “一字之师”找到烈士安葬地
一字之误误了七十年寻亲路
李基升烈士安葬在招远岭上
烈士弟弟十二岁随母亲参加革命

第三章 胶东当年也有((柳堡的故事》
胶东八路军演绎《柳堡的故事》
罗义淮用相机记录革命历史
罗小兵解读父母照片背后的故事
英雄后代寻找胶东红色印记(上)
英雄后代寻找胶东红色印记(下)
“红二代”捐助胶东老区人民

第四章 与死神争抢健在的革命英雄
王道恩:八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孙玉祥一家四人死于日军轰炸
孙玉祥见证美军登陆烟台事件
蓬莱隋家窑散落着不少红色记忆
翟浩生戎马生涯三十年没打过仗
隋元方妻子入党不知道他是书记
老八路孙佑杰七十年笔耕不辍
车吉仁捐赠三十三首抗战歌曲
女八路领他走上革命路
捐赠抗战歌曲的车吉仁去世

第五章 寻找革命前辈的红色印记
刘经三为革命“绑架”父亲
刘经三狱中准确预测“二战”爆发
赵鸿功在蓬莱撒下革命火种
牟其瑞被称为“抗日大律师”
福山女英烈于敏归葬家乡
“花爪子”:独胆抗日英雄冯官令
徐学盛:一位英烈的传奇人生
昆嵛山涝夼藏着不少红色印记

第六章 探寻任常伦牺牲的真相
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
史德明,终生不忘任常伦
观水,一片红色的土地
史志部门将改写任常伦史料
任常伦其实是这样牺牲的

第七章 追寻胶东地雷战英雄
一束鲜花祭奠英雄
地雷战成就海阳农民三英雄
赵疃:不让地雷战的记忆泯灭
牟平有位爆炸大王刘元宪

第八章 日本遗孤也是革命后代
日本遗孤在烟台
中日姐妹都是革命后代
寻找革命遗孤的生父印记

第九章 让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
曲成山:一包文物引出的烈士
曲成山到底安葬在哪里?
曲成山安葬在朝鲜兄弟山陵园
曲成山烈士英魂有望归乡
刁忠书也在朝鲜牺牲不知葬何处
刁忠书应是葬在长津湖陵园
钟兆珍烈士安葬在哪里?
爱心人士慰问曲成山家人
曲成山七十七年后魂归故里

第十章 邓云宝收藏红色文物“感动山东”
小屋藏着“革命军事博物馆”
日本画报自曝日军侵华史实
一个人和万件红色文物
邓云宝:此生心系红色文物
邓云宝红色文物展落户招远
红色收藏家邓云宝上了央视
邓云宝登上“感动山东”人物榜
邓云宝收藏了两块抗日石刻
“红二代”参观邓云宝收藏展
北京军区派人探访邓云宝
两万件文物差点被雨淋毁

第十一章 收藏家“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一)收藏家是历史的挖掘者
王景文一生所乐终成“战邮”专家
施立光追回“三支队”创始人文稿
(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
1931年海阳律师创办《爱国报》
1933年牟平师生创办抗日刊物
烟台也有央视报道的日本侵华地图
烟台发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日军侵华纪念戳曝光其侵华行程
日本记者照片被盖章“不许可”
《画报跃进之日本》留下侵华影像
《崑嵛报》记录胶东军民抗日史
抗战胜利政府给抗属发贺年卡
一张复员证显示我军大裁军诚意
喜报里藏着东北军胶东作战秘密
劳工票展示胶东人民支前盛况
五件文物讲述宫英玉革命经历
六封军人家书透露解放战争历程
两件藏品展现革命前辈战略眼光
两件文物寄托抗美援朝时期军民情
八十年前的布告宣告北海银行成立
烟台发现我党早期财政报表
烟台发现*早的共产党员退休证

第十二章 “红二代”关注烟台红色文化
烟台红色文化感动了网络大V
烟台应该打造“红色文化”名片
胶东抗战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宣扬
后记
展开全部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节选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一)萨苏曝出日军记载招远烈士故事  我们能找到他吗?  ——日军记载的无名战士  写这篇文童的时候,心中其实只有一个想法——我们能找到他吗?  如果能找到,想到他的墓前,献一束花。  桑岛节郎,《华北战记》的作者,在《齐山之战》一节中,写下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那是他在1943年一次扫荡中的经历。我想,萨苏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完完整整地翻译过来——  昭和十八年(1943年)一月七日随下店据点的官兵轮换回中队部休整,我终于回到了阔别三个月的医务室,从那些老兵们的吼叫声中解放了。青木忠三郎上等兵代替我去下店担任卫生兵,中队这里我还有一个同事,是长浜升上等兵。  “好了好了,总算安生一些了。”就在我刚刚这样想的时候,当天夜里,又接到随队出发的命令。时在夜十一点三十分,外面大雪纷飞。讨伐队由一个指挥班、两个小队、一个机关枪分队组成,此外还有县警备队的一个中队。日军驻屯的各县县城,都有两个中队以上的县警备队,一般行动时都会留一个中队担任留守。不过,县警备队战意低迷,没有足够的战斗力。  在大雪中跋涉,没有说话的欲望,所以大家都默默无语,埋头行军。我今天穿得有些少。本来应该穿羊毛的防寒裤,结果只穿了一条薄薄的军裤,寒冷的感觉从脚下一直升上来,下半身冷得厉害。天快亮的时候,雪停了,所见之处都是白皑皑的雪原。我们踏雪前进,在拂晓突袭了位于招远县北部一个叫作石栅的村庄。但是,八路军早已转移了。“也许还有躲藏起来的,进村,彻底地搜!”带队的中队长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挨家挨户的搜查终于有了结果,我们抓到一名年轻的地方干部(日语为“工作员”)。  因为按照计划第二天还要继续战斗,这一天我们准备到招远县北部招远与龙口之间的要冲槐树庄宿营。于是,吃完早饭后我们出发。  我在昭和十七年(1942)十一月参加作战的时候,带的是长枪,不过这一次没有带,只在腰间的皮带上佩一支毛瑟式手枪。我编在指挥班,班长寺岛辰三军曹对我下令道:“桑岛,你,拉着俘虏走。”那名干部被双手反剪捆绑着,寺岛把绳子的一端扔给我牵着。  这名八路军干部看起来二十四五岁,个子不高,但目光锐利。他留着偏分的头发,皮肤白皙,堪称美男子,是一个让人看来干练而有气度的年轻人,穿着一身新便服。  我能讲磕磕巴巴的中国话。在青岛陆军医院进行卫生兵教育培训的时候,我曾经向忘记了名字的一名药剂少尉学中国话,一个星期一小时,先后学了四个月。在下店,也曾经和县警备队的队员接触,于是,也算是能懂一点中文。  “你多大年龄?”  “到了招远就要杀你啦。”  我这样对俘虏说。但是,我的话对他仿佛是耳边风,他连看也没看我一眼。就这样一言不发地走了两个小时。突然,他转向我站定,开了口:“这场战争,*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看不到祖国的胜利就要死了,真遗憾啊。”  他镇定地说完这句话,猛然间高呼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冲了出去,纵身跳进路边的一口水井,投井自杀了。这一切都发生在令人错愕的一瞬间。这时,众人才叫着:“怎么了?”赶到井边来看。第二小队**分队队长小泉佑司伍长道:“要死,就成全他吧。”一边说,一边举起步枪,朝井中连打了五枪。  行军的时候,我把俘虏的绑绳一圈一圈挽在自己手上,但是鬼使神差地,在发生跳井的事情之前,我把绑绳多余的部分拴成了一个绳捆,自己只拉着*后的一小截。于是,当他冲出去的时候,才来得及急忙放手,而没有被他带进井里去。山东半岛雨水不多,所以有田的地方往往都挖有灌溉用、很深的井,井口与地面几乎是齐平的。这次出事的井,就是这样的。  “桑岛,你幸运啊,没让八路拉了同归于尽。”在我趴在井口向下看的时候,寺岛军曹拍着我的肩说。  与军事相比更重视政治的八路军中,干部的地位很高。所以即便只抓住一个干部,也可以算是战果了。结果让他这样死了,肯定要被中队长“另眼相看”的吧,我想。不料柏崎中队长竞是无言,而我自己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来。  一瞬间,那名自杀的干部的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伴随着我继续行军。中国人之中有这样了不起的、有着坚定信念的青年人,让我觉得对中国人必须重新审视。设身处地想过后,满心纠结。这件事,发生在山东省招远县城北方大约十五公里的地方。  ……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作者简介

  滕新书,男,烟台日报社记者。1968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市毕郭镇滕家村。1991年7月毕业于青岛大学,分配到烟台橡胶厂。1994年12月调入烟台日报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采写的新闻和文学作品除在本社报刊发表外,还发表于国家、省级报刊,获得过全国和省市级新闻奖。  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烟台日报社“十佳记者”称号;2018年11月荣获烟台“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