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24cm 页数: 12,526页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97.9(7.2折) 定价  ¥1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1400385
  • 条形码:9787571400385 ; 978-7-5714-003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本书特色

○几乎囊括传统太极拳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问题 ○从基本功、拳架、推手到实战技击 ○明确每一步训练的目标与道理 ○用大量的实践案例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纲,对传统太极拳传承中含混不清的概念和方法,给出明确、严谨的解释和训练标准,是太极拳练习者可以直接用于对照实践的指导手册。全书四卷本,本册为第贰卷·躬行篇。 壹·承道篇 阐述太极拳“非先天自然之能”的求道、养生、技击原理与特点,贯穿于完整训练体系中的指导原则。反对神秘主义和夸夸其谈,以现代语言讲解学习太极拳的正确方法。 贰·躬行篇 正确、精准的训练方法是不走弯路、事半功倍的保证,以大量具体的实践实例讲述太极拳身法要求、技术技击、内功训练、桩功动功及其它辅助训练。 叁·述真篇 懂劲是太极拳的真正门槛,从大量的接触性训练中,真正懂得太极阴阳之理;而太极拳器械训练往往也超*器械本身的意义,是对徒手太极拳训练的补充。 肆·诚修篇 太极拳训练的*级阶段,以实战技击为核心,以打法训练为重点。对应的器械训练是枪术,拳与枪的糅合,是功夫“阶及神明”的重要阶梯之一。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目录

**章 太极拳的训练

基本技术理念与训练方法

太极拳的体用

太极拳的技术理念

太极拳的训练与修炼

太极拳训练的阶段与层次

技术:自顶向下认识太极拳

功夫:自底向上追求*高境界

太极拳拳架的发展演变

太极拳拳架的演变

吴式太极拳与全佑

北京吴式太极拳与王茂斋

杨禹廷与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势

王培生与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势

拳架训练的目的与作用

拳架训练的目的

拳架的基础作用

拳架的技击作用

拳架的健身作用

拳架的艺术享受

拳架训练中的基本要素

形体动作

盘架子时的意念

呼吸

气感

状态

拳架中的健身养生

艺无止境

推手训练的目的与作用

太极拳技击所追求的目的

原理:改变先天自然之能

推手训练的形式与要点

推手训练的要求

未懂劲时的困惑

懂劲后的品位

推手训练的健身作用

推手训练的基本步骤

定势推手练习

懂劲推手练习

竞技推手

实战技击训练

技击训练的内容与目标

技击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辅助功法训练

桩功

动功

松功

圈功

器械

太极拳训练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层次

太极拳训练的内容与步骤

分阶段训练的重要意义

训练中的量化标准

理论学习是掌握太极拳的关键

用功与身心的改变

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决定功夫

太极拳训练中的难点

太极拳训练的科学基础

传统太极拳教学训练中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训练中的问题

太极拳的训练纲要


第二章 太极拳初阶训练之基本功法

概述

基本功法

基本体能训练

抻筋拔骨十三势

基本武术技能训练

太极拳训练中的矛盾

基本功法中的动作要领

手型与手法

步幅、步型、步法

身法:中正与四平

身法:基础九要

常见错误


第三章 太极拳初阶训练之拳架训练

概述

拳架训练

袖珍太极拳

动作解析

运动状态

整体感受

如何练好拳架

拳架练习中的误解与错误

再论全身协调的五个要领

理论学习

十三势歌

心会论

周身大用论

辅助训练

桩功

松功

圈功


第四章 太极拳中阶训练之拳架训练

概述

拳架中的外三合训练

外三合训练

练习方法

外三合练习中的灵活性

内三合训练与周身六合

内三合训练

内三合练习方法

周身六合

周身六合练习方法

拳架中的技击训练

基本八法训练

拳架中的技击方法

盘架子中的感受

拳架训练中的要点

理论学习

辅助训练

桩功

采气功

张弛功


第五章 太极拳中阶训练之推手训练

定势推手训练

粘黏劲的训练

单手定步推手:平圆、立圆

双手定步推手:平圆、立圆、缠手、折叠插肋

双手定步推手:四正

双手活步推手:四正

双手活步推手:大捋

辅助训练

动功

圈功

理论学习

打手歌·又曰

八字歌

十六关要论


展开全部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节选

未懂劲时的困惑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不同之处在于懂劲的困难。由于懂劲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下的能力,所以在懂劲之前,人们往往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是否练得正确,故常有下苦功而无进步之事,即“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治”。故学习太极拳,切记绝不可自以为是,绝不能认为自己可以无师自通。一个不懂太极拳的人,是无法想象得出太极拳的技法应为何物。当不懂太极拳的人想象太极拳时,只能以他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去尝试。由于太极拳所应用的是反先天自然之能的方法,而不懂太极拳的人所认为可行的方式,自然是他所能做的,即先天自然之能的方法,因此也就必然是与太极拳技法相反的方法。注意,这里不是讲某种方法是否有效,而是讲它是否属于太极拳技法。对太极拳的理解只能通过长期实践,在明师的指点下,一点一滴地形成。太极拳的学习训练过程是一个师徒手搭手、口传心授的过程。具体讲,就是推手训练。如果没有与明师长期推手的亲身体验,想懂劲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未懂劲时,*主要的困惑是身体所应该有的状态与体内的感觉。比如与人一搭手,自己是否处于正确的放松状态,对自身的平衡稳定是否有准确的感知。由于这些都是新的、无形的东西,在懂劲之前自己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从技术上讲,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好弱(丢)与僵(顶)的矛盾。常见是为求松而弱,为求实效而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必然的。这里首先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要正确认识胜负与对错之间的关系,不以胜负论对错。在大多数其他武术技法中,胜负与对错多是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胜了就是对的。但是在太极拳训练中,特别是还未懂劲时,多数情况下,胜了却是错了。这是因为这时能在推手或技击中取胜,往往是因为使用了自己所熟悉的、基于“先天自然之能”的技术。解决这个认识上的问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而*终所要解决的是身体上的体验问题。推手训练就是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体能的过程;从具体技术上讲,就是如何从丢与顶的两极,逐渐向不丢不顶的中点靠近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在学习推手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懂得推手原理的,只是做不出来或做不好而已。须知,事实上,做不出来,身上就没有体会,就不可能真得懂。只有能将技术做出来,又能讲清楚原理,才是真懂。正如王培生师爷经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科学的东西。” 在还没达到完全懂劲的程度时,常会出现一种有点奇怪的感觉:即当你偶然正确地使用出一个太极拳技术,很轻松地将对手摔出去;此时你可能会感觉这不是真的,似乎是对手为了助你而自己故意跳出去。特别是这种效果很难马上重演,这时你会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与作为。这是真正懂劲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这时不必过于纠结。当这种现象能比较经常地出现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懂劲了。当这种感觉出现时,不再感到奇怪,而是很舒服、很享受,同时能轻松地重复时,也就是达到懂劲了。

说手:太极拳静思录:贰:躬行篇 作者简介

赵泽仁,自幼习武,技艺出众。1967年起,从学于武学大师王培生(印诚)先生之开门大弟子骆舒焕老师,并被骆师推荐到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师爷视为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口传心授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及各类器械与气功等,为印诚功法第三代、吴式太极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传人。 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导的“真东西必须能当场试验”,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被美国、欧洲等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高级顾问。2016年、2019年,两次应邀赴美国多个城市巡回讲学,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张云,少时学习少林拳,1974年经赵泽仁师兄介绍,师从骆舒焕先生系统学习吴式太极拳,并经骆先生推荐,至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近30年,为印诚功法第三代、吴式太极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传人。 移居美国后,常年传授中国传统武术。1993年受王培生师爷委托,在美国成立“印诚功法研究会北美总会”。出版《中国剑法艺术——太极剑教程》《太极刀全书》《太极拳谱——翻译解释与历史文化评注》等专著,并在《太极拳》《亚洲武术》《中国武术》《内家拳》《武魂·太极》等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入选《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