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
开本: 26cm 页数: 21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5(7.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版权信息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本书特色

本书解释了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演变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推演。在实证研究方面,以南京市为实证案例,从空间结构、空间生态和个体迁移三方面探讨了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演变特征;从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角度入手,发掘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现存发展问题;在遵循和响应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内容简介

本书解释了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演变机理, 并以此为基础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进行了阶段性划分, 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推演。在实证研究方面, 以南京市为实证案例, 从空间结构、空间生态和个体迁移三方面探讨了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演变特征 ; 从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角度入手, 发掘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现存发展问题 ; 在遵循和响应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外来务工人员
1.2.2 就业空间
1.3 研究综述
1.3.1 外来工职业流动相关研究
1.3.2 城市就业空间相关研究
1.3.3 “外来工就业空间”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数据
1.5.3 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理论的构建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介绍
2.1.1 城市就业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2.1.2 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相关理沦
2.1.3 外来工就业相关理论
2.1.4 经济空间演变动力相关理论
2.1.5 小结
2.2 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机理
2.2.1 分析层次架构
2.2.2 空间耦合关系
2.2.3 外来工就业空间演变的核心过程
2.3 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阶段和主要特征
2.3.1 阶段一:蛹化阶段(1992年以前)
2.3.2 阶段二:分化阶段(1992-2008年)
2.3.3 阶段三:极化阶段(2009年至今)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和基本概况
3.1 案例城市选取及概况
3.1.1 案例城市选取
3.1.2 就业空间概况
3.2 研究设计
3.2.1 调研方案
3.2.2 研究范围
3.2.3 问卷设计
3.2.4 数据采集
3.2.5 单元划分和数据转换
3.3 基本概况
3.3.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
3.3.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结构的分异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集聚: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结构演变
4.1 分析单元和数据转换
4.1.1 总体转换思路
4.1.2 分析单元转换
4.1.3 应用数据转换
4.2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空间分布的演变
4.2.1 总体格局
4.2.2 集聚特征
4.2.3 梯度特征
4.2.4 小结
4.3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空间中心的演变
4.3.1 中心定义
4.3.2 识别方法
4.3.3 识别过程
4.3.4 识别结果
4.4 本章小结
……

5 分异: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生态演变
6 迁移: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时空的个体轨迹
7 外来工就业空间优化策略探讨
8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 作者简介

王慧,1988年生,2018年获东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联合培养,现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弱势群体空间及其保障体系、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省两级科研课题共5项,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2部,参与实践项目10余项,曾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求是理论论坛奖等多项奖项。 吴晓,2002年获东南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江苏省城镇化与空间战略研究专业委会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忧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江苏省“333高屡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瑞典皇家工学院(KTH)访问学者等。 著者长期从事城市社会学与社区发展、弱势群体空间及其保障体系、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和为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6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1项、部省级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课题十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出版专(译)著、教材13部。在科学研究方面,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1项、全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奖、求是理论论坛、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等共6次:在工程实践方面,获***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2项、部省级优秀勘察设计&优秀工程设计奖14项;在教学工作方面,获省级教学成采奖4项,指导研究生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项、指导本科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2项,同时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的各类作业竞赛交流、并获奖近30项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