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战略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47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26.3(4.4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2.6(8.8折)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略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518657
  • 条形码:9787515518657 ; 978-7-5155-186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略脑 本书特色

★技术地平线已然倾斜,智能战争正在迫近。作为中国青年军人探索未来的心路历程与结品,本书值得重视。 ——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青年军事学者石海明总是站在时代前沿,洞察当今世界之变,预测未来社会之势,探讨军事变革之道。此书是其新思考结晶,值得所有关心未来战争、人类走向的人阅渎。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古今中外,成功的治学之道,无论科技与人文,还是经济、军事与其他,必经两个基本环节:立远大的目标与走正确的路径。 ——朱亚宗(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著名科技哲学与科技史研究专家) ★科技、哲学与军事,是国防科技大学战略研究的理论支点。石海明和金宁都是我的学生,我很欣慰看到他们在正确的学术道路上不懈探索。 ——曾华锋{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文理学院院长)

战略脑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5大主题、50多个议题,涉及科技、军事、教育、历史、经济、艺术、安全等方面,观察世界军事的复杂形势与实时动态,广泛汲取军事类书籍与电影的思想精华,围绕科技与战争、创新与发展、科幻与军事之间的联系,细致分析科技及创新在军事领域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国家创新战略及安全战略的定位与方向。

战略脑 目录

一、科技军事
生物逆袭战:军事仿生技术颠覆战争格局
军事技术威慑: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
颠覆性技术与军事变革
19世纪中期:军事技术系统时代的开端
隐形技术:从科幻世界走向战争前沿
军事技术国际转移:动因、路径及影响
电磁轨道炮:呼之欲出的未来战争利器
技术制胜: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评析
科技创新支撑军事硬实力
美国颠覆性军事技术的预研模式、管理与文化: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例
交叉融合:国防科技创新的密钥
石墨烯:给未来战场带来颠覆性变革

二、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信息技术领域、潜能与启示: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例
国防科技创新: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的先手棋
全球视域下的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战背后的隐形战场
科技与战争视角下国家认知空间安全战略
美国生物科技的发展动向、创新管理与军事潜能: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例
武器心理效能:一个心理战研究视域中的盲点
科技创新的文化透视
军民融合:科技兴军的“大棋局”
文化、政治与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偏差:以苏联载人登月失败为例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技术:当代战略研究的阿基米德支点

三、军事影视
《她》:“她”带来的异化
《机械公敌》:黑暗中的光明
《战狼2》:看中国军事题材影片超越好莱坞
《我的战争》:暴力、人性与历史意识
《奇异博士》:科学、娱乐及新世界观探寻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个体、历史及伊战迷雾
《血战钢锯岭》:战争、杀戮与和平主义悖论
《天空之眼》:触摸技术与道德之间那条红线
《西部世界》:机器人藐视人类的技术狂妄
《终结者》:人类会被自己创造的机器人毁灭吗?
《星球大战》:科幻与意象的空间
《战马》:被机器碾碎的铁蹄
《变人》:冰与火碰撞的技术产物
《全金属外壳》:战争中的冰冷、残酷与荒诞
《2001:太空漫游》: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头号玩家》:“绿洲”由谁创造?
《升级》:机器反噬的恐惧升级

四、兵书悦读
《五个人的战争: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好莱坞导演塑造的美国正义之战
《机器崛起:遗失的控制论历史》:人机共生时代的战争变革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铁砧上锤出来的欧洲
《文明及其内涵》:一种激进的观点
《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美国赢得二战的秘笈
《“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以“通天下”实现“平天下”
《技术与国际体系变迁:铁路、原子弹与国际政治》:在国际关系与技术哲学研究之间架设桥梁

五、科苑随笔
经典的魅力、阅读与运用:朱亚宗教授访谈录
珠海航展:公众理解国防的窗口
从“天河”与“三海一核”中国芯看哈军工学术精神与传统
那一刻的相遇是美丽的:追忆刘戟锋恩师二三往事
让哲学为军事变革导航:访著名军事技术哲学专家刘戟锋少将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战略脑 节选

  《战略脑:两位青年军官的防务观察》:  (一)结构上模仿  毫无疑问,生物体的结构是人类认识生物*为直观的属性。结构决定功能,许多生物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生生不息,就是取决于其特殊的内外结构,而军事仿生正是认识并利用了这些特殊的结构,达到了特定的军事目的。  在外形结构上模仿生物*为典型的例子当属飞机。飞机机翼的灵感主要来源于鸟类飞行时翅膀的状态。作为气体动力学创始人之一,英国科学家凯利经过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模仿鸟翼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奠定了现代机翼设计的基础。法国生理学家马雷所著的《动物的机器》-书,专门研究了鸟类飞行并对鸟类的翅膀负荷和体重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俄国科学家茹可夫斯基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航空动力学理论,将模仿鸟类的成果进一步理论化。终于在大功率轻便发动机的帮助之下,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驾驶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飞天的千年梦想,而飞机也在日后的战争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作为优秀的“暗夜猎手”,猫头鹰的翅膀形状给梦想无声飞行的人类提供了关键的启示。当今唯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2和美国现役的F-22、F-35隐形战机等,都模拟猫头鹰的翅膀而采用轻便且宽大的机翼,大量使用了锯齿状边缘结构的消声技术.从而平稳了高速飞行中产生的大量尾部湍流,极大降低了飞机的噪声,为增强音频隐身性能立下汗马功劳。  同样,伴随着生物学和解剖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物内部结构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获得了更多军事仿生方面的启发。  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代表,化学武器极具威慑力,其灵感就来源于一种昆虫——气步甲,俗称“放屁虫”。化学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始于**次世界大战。在使用仿生技术之前,普通的化学毒剂装在炮弹内不仅腐蚀弹体,且预先制备难度大,性质极不稳定,对己方也十分危险。一筹莫展之时,科学家注意到生物界的“化学武器专家”——气步甲。在它的肚子里有两个腺体,一个生产对苯二酚,另一个生产过氧化氢。平时两种物质不接触,一旦遇到危险,气步甲就迅速将两个腺体里的物质混合到一起,在酶的作用下迅速生成100度的毒液喷射而出,吓退捕食者。受此结构启发,科学家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系化学武器。这种化学武器的体内不直接装填毒剂,而是将相对无毒和或低毒且稳定的药剂分别装填在弹体内隔墙的两边或两个容器内,在弹丸飞行过程中阻隔装置破裂或炸开,使两种药剂混合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剂,达到杀伤目的。二元化学武器易于生产、储存及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迅速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变成了“穷人的核武器”而被大规模扩散。虽然《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化学武器的生产,但主要针对的还是一元化学武器,一些国家因此大力发展二元化学武器,成为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长颈鹿是世界上*高的动物,其血压高达160-260毫米汞柱。在通常的理解中,在如此高的血压之下,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会低于心脏,突然增高的脑部血压会使血管破裂带来危险。但长颈鹿靠着厚实而紧绷的皮肤将血管箍住平衡了过高的血压,毫不受其影响。依照此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供战斗机驾驶员和航天员穿的“抗荷服”。这种服装可以根据驾驶员承受的局部过高血压而产生相应的反压力,提高了执行任务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上借鉴  材料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借鉴生物体材料的功能成为可能。虽然人是赋予自然界全部意义的“万灵之首”,但生物的诸多特殊功能却是人体所不具备的。因此,人类在先进材料制造方面,大有向生物学习的空间。  以杀伤敌人为目的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肢体上的伤痛,不少人从战场归来,身陷残疾却终生无法复原。但是不少动物却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它们的身体残缺之后可以完美复原,如水螅、蚯蚓及蜥蜴等。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生物之所以有这种“特异功能”,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受到伤害后会释放出一种刺激邻近细胞发生分裂的物质,从而使身体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但成熟的人体却会在同样情况下分泌一种作用相反的“抑素”,抑制了同种组织的幼稚细胞发生分裂。据此原理,科学家通过化学刺激和物理刺激等方法试图使人也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并取得了成功。早在1975年,美国医生就己成功用这种方法帮助一些儿童恢复了意外切断的手指。如果能够将此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战场救护,会使很多伤残军人重获失去的肢体,享受健全人的自由。  ……

战略脑 作者简介

  石海明,国防大学副教授,中校。工学学士,哲学硕士,理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杂志编委,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工委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战略前沿技术与国家安全、科学技术与未来战争。主持国家科研项目两项。获全军“领导科学”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  近年来,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合著有《虎狼之翼》《适应者死亡》《科学、冷战与国家安全》《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制脑权》《战争树》等作品,合译有《技术与国际体系变迁》《思想大战》《信息战》等作品。其中,《制脑权》一书人选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强素质·做表率”推荐读物,获2014年度国防科技大学重大科技进展奖,获第四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曾多次受邀到全军部队观摩重大军事演习及讲课,并赴德国、捷克、匈牙利、奥地利、希腊及巴西等国家访学交流。    金宁,海冈图智研究院研究员。哲学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近年来,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环球》《军事文摘》《中国空军》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