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3cm 页数: 176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35.0(7.5折) 定价  ¥1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362966
  • 条形码:9787564362966 ; 978-7-5643-629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内容简介

范长生 (218-318) , 别号蜀才, 天师道首领, 著有《道德经注》《蜀才易注》。本书便是对范长生、范贲父子相关史料文献的一种汇集, 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参考。内容包括: 传记 ; 基本情况 ; 著述、传说、纪念地 ; 诗联 ; 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目录

**篇 传记
一、范长生、范贲传/(北魏)崔鸿
二、范长生传(暂缺)/(唐末五代)杜光庭
三、范长生传(嘉庆《四川通志》)
四、范贤传/(清)张九章
五、范贤记/(清)冯世瀛
六、天师道发祥地及范长生传(《灌县志·宗教》)
七、易史人物小传——蜀才/林忠军:
八、大成名相范长生/黄宗福
九、范贲——一位黔江籍皇帝/黄宗福

第二篇 基本情况
一、籍贯:丹兴县、黔江县、黔江区
二、民族:板楯蛮、寅人、土家族
三、宗教:道教(天师道)
四、寿元
五、后裔

第三篇 著述、传说、纪念地
一、著述
二、传说
三、纪念地

第四篇 诗联
一、诗词
二、名联

第五篇 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
一、相关文献
二、研究成果(存目)
三、研究论文(精选)
(一)唐长孺: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
(二)段玉明: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再探(节选)
(三)卿希泰:道教在巴蜀初探(节选)
(四)曾维加:賨族与道教及大成国的关系探析
(五)付元天王家佑:青城道教仙源录(节选)
(六)唐明邦:范长生的易学思想(节选)
(七)程元敏:蜀才及其易注
(八)曾超:巴人易学探寻
(九)萧洪恩:先秦至汉晋时期土家族哲学的核心价值观研究(节选)
(十)王纯五:西蜀古园长生官

后记
展开全部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节选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据《华阳国志》载,居巴西、巴东的寅民(板楯蛮)“种党劲勇,俗好鬼巫”。“汉末,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寅人敬信。”当时,由张道陵创建的天师道也在川西一带盛极一时。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永康年间(300-301年)饱受离乱之苦的范长生到成都后,栖住灌县青城山。逆境之中,他穴居野处,求道养志,能以信义服众;他广招门徒,传道授法,势力越来越大,进而被尊为天师道首领,涪陵移民千余家均附其麾下。  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梁州略阳、天水等六郡大闹饥荒。以賨人大姓李特为首的饥民数万家十数万人拥入蜀地就食,蜀地不堪重负。西晋永宁元年(301年)益州(今四川)刺史、平西将军、西夷校尉罗尚下令强行驱逐涌入蜀地的汉、氐、寅、叟各族灾民,限期出境,激起流民强烈反抗。流民公推寅人李特、李流兄弟为首在绵竹起义。李特自称益州牧,“除晋法,约法七章”,施舍赈礼,贷贤拨滞,军政肃然,深受百姓拥戴。旋即攻打成都附近州县,连续陷州夺郡,一度攻下成都小城。由于战事纷起,蜀中大乱,蜀人皆结坞自保,或南入宁州,或东下荆楚,城邑皆空,野无炊烟。此时,“惟涪陵民千余家在江西(岷江干流金马河以西)依青城山处士范贤自守”,平安无事。著名史志家常璩(《华阳国志》编著者)也因“当时年幼家贫,未能远徙,随家附青城山范长生以自存”(见《仁寿县志》),为他以后编撰《华阳国志》这部我国现存*早而较完整的地方志名著提供了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特攻取成都小城后,罗尚命晋军固守成都大城。两军对峙,胜败难分。因义军缺衣少粮,李特下令部队与六郡流民分散到各村堡就食。李流、李雄去书力谏李特:切不可分散精锐部队,削弱战斗力;纳降须扣留州郡大姓子弟为人质,集中管理,以防不测。李特大怒,不听。罗尚见义军主力分散,有机可乘。派人诈降义军,谎报大城军情,麻痹李特;又派密使与各坞地方武装头目勾结,约定时间,内外同时行动,夹击义军。义军大败,李特等战败殉难。其弟李流继续领导反晋斗争,领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此时晋王朝派荆州水军三万驰援罗尚,晋军势力大增,东西夹击,收复失地城池,义军岌岌可危。更为甚者,此时数万义军和流民粮食无济,吃饭仍是一个首要难题。在此两军对峙决定胜败存亡的关键时刻,独据青城山静观其变的范长生集团的倾向,是决定鹿死谁手的关键,也就是说,范助谁则谁胜。罗尚部将平西参军徐与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徐与范均为涪陵郡迁移至蜀的豪族大姓,两人亦有旧交,同为賨人,信奉道教。基于此,徐便向罗献计,建议用重金厚礼笼络范长生,联合镇压义军;同时请求出任汶山太守,以安抚江西百姓,与尚军形成掎角之势,对付李流。而刚愎自用的罗尚,断然拒绝接受这一妙计。徐与又恼又恨,借机投靠了李流。反劝说范长生以粮食资助起义军,解了义军累卵之危,使李流、李雄大军渡过难关,军威复振,士气倍增。不久李流病逝,危难之际,众推李特少子李雄为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字仲隽,有道术士刘化说:“李氏子中,惟仲隽天姿奇异,终为人主。”乡里人多善之,与叔父庠并以烈气闻,人多归之。雄年少随父征战,屡建战功,官至前将军。之后李雄与罗尚战于郫城。李雄使人向罗尚诈降,约晋军偷袭义军。罗尚中计,被李雄设伏打败,大破罗尚军,攻取了郫城,断其粮道,将罗尚死死围在成都大城之中。永兴元年(303年)终于击败罗尚,攻克了成都。  ……

范长生范贲史料辑录 作者简介

黄宗福,重庆市黔江区人,1943年生,苗族,黔江区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退休干部,编审,文史专家。主编、摄影、出版画册《黔江》、《黔江年鉴》(96、97、98年卷),以及《乌江电力》《黔江投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