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92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3.9(5.5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015197
  • 条形码:9787567015197 ; 978-7-5670-151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内容简介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作者杨士瑛、陈培雄及众多科研人员历经25年艰苦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在大量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总结凝聚而成。内容涉及湾区海洋水文气象、泥沙与沉积、地质地貌、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和岸滩稳定性等众多内容。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料翔实,内容齐全,分析有据,图文并茂。客观地反映了三门湾的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地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与海湾和谐相处,协调绿色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海湾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三门湾自然环境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目录

第1章 自然形态演变 1.1 地理位置 1.2 海湾类型 1.3 自然形态 1.3.1 20世纪80年代海湾自然形态 1.3.2 海湾自然形态现状 1.4 海塘现状 第2章 气候特征 2.1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1.1 太阳辐射 2.1.2 大气环流 2.1.3 下垫面状况 2.2 气候概况 2.3 气候要素 2.3.1 气压 2.3.2 气温 2.3.3 降水 2.3.4 风 2.3.5 湿度和蒸发 2.4 气象灾害 2.4.1 气象灾害的特征与成因 2.4.2 三门湾气象灾害概述 第3章 海洋水文 3.1 潮汐 3.1.1 资料概况 3.1.2 潮位资料分析 3.1.3 潮汐调和分析 3.1.4 海平面变化 3.2 潮流 3.2.1 资料概况 3.2.2 实测潮流场特征 3.2.3 潮流调和分析 3.2.4 与历史潮流资料对比分析 3.3 海水温度和盐度 3.3.1 资料概况 3.3.2 海水温度 3.3.3 海水盐度 3.4 波浪 3.4.1 资料概况 3.4.2 波浪基本特征 3.4.3 浪向分布及季节变化 3.4.4 *大波高 3.5 海洋灾害 3.5.1 海浪灾害 3.5.2 风暴潮灾害 3.5.3 海啸灾害 3.6 纳潮量和水交换 3.6.1 数学模型建立 3.6.2 潮流场分析 3.6.3 潮流场变化预测 3.6.4 纳潮量 3.6.5 水交换 第4章 泥沙与沉积 4.1 泥沙 4.1.1 资料概况 4.1.2 含沙量统计分析 4.1.3 输沙量与输沙方向 4.1.4 悬沙运移的基本格局 4.1.5 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 4.1.6 悬浮体粒度 4.2 沉积 4.2.1 沉积物类型及分布 4.2.2 粒度参数特征 4.2.3 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 4.2.4 表层沉积物的力学性质 4.2.5 沉积物的浅层结构和沉积环境 4.3 沿岸浑浊带泥沙输移 4.3.1 沿岸浑浊带泥沙输移 4.3.2 沿岸浑浊带形成机制 第5章 地质地貌 5.1 地质 5.1.1 地层与沉积建造 5.1.2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5.1.3 构造演化 5.1.4 地质构造 5.1.5 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 5.1.6 新构造运动 5.1.7 地震活动 5.1.8 水资源 5.2 地貌 5.2.1 陆地地貌 5.2.2 岸滩地貌 5.2.3 水下地貌 5.2.4 猫头山嘴附近地形地貌 第6章 岸滩稳定性 6.1 人类活动 6.1.1 围涂 6.1.2 堵港 6.1.3 建库 6.1.4 临海工程 6.2 岸滩稳定性 6.2.1 历史演变概况 6.2.2 近期海床冲淤 6.3 猫头山嘴近域岸滩稳定性 6.3.1 猫头山嘴北侧附近滩槽冲淤变化 6.3.2 猫头山嘴南侧附近滩槽冲淤变化 6.4 围涂造地及核电涉海工程对流场和冲淤的影响 6.4.1 潮流泥沙数值模型简介 6.4.2 围涂及核电涉海工程对流场和冲淤的影响 第7章 海洋化学 7.1 资料概况 7.1.1 调查范围与站位 7.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7.2 海水化学特征 7.2.1 海水化学 7.2.2 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 7.2.3 水质环境现状成因及趋势分析与评价 7.3 沉积物化学 7.3.1 沉积物化学调查结果 7.3.2 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 7.3.3 评价结果 第8章 海洋生物生态 8.1 资料概况 8.2 调查结果与分析 8.2.1 十绿素a 8.2.2 孚游植物 8.2.3 浮游动物 8.2.4 大型底栖生物 8.2.5 潮间带生物 8.2.6 污损生物 8.2.7 生物体质量 第9章 海湾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9.1 海洋资源 9.1.1 深水岸线资源 9.1.2 港口航道和锚地资源 9.1.3 海洋渔业资源 9.1.4 滩涂资源 9.1.5 海岛资源 9.1.6 滨海旅游资源 9.1.7 海洋能资源 9.2 开发利用现状 9.2.1 港口锚地开发利用现状 9.2.2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2.3 ItI缶海Y-'_I匕开发利用现状 9.2.4 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2.5 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2.6 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3 海域使用概况 9.3.1 海域使用现状 9.3.2 海域使用存在的问题 第10章 海湾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0.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0.1.1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 10.1.2 理论指导实践 10.2 发展条件 10.2.1 区位条件优越 10.2.2 生态环境良好 10.2.3 海洋资源丰富 10.2.4 产业优势突出 10.3 发展定位与目标 10.3.1 发展定位 10.3.2 发展目标 10.4 海湾开发的生态与环境效应 10.4.1 围湾造地湿地面积减少,海湾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消失 10.4.2 围湾造地导致海岛灭失,海湾大小形态发生改变 10.4.3 围湾造地导致海湾纳潮量减少,水动力条件降低 10.4.4 围湾造地导致海湾淤积,海湾的正常功能减弱 10.4.5 围湾造地导致生态与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10.5 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湾资源 10.5.1 正视海湾资源稀缺性,尽*大努力保护海湾资源 10.5.2 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 10.5.3 改变开发模式,实施蓝色海湾整治 10.5.4 发展高端产业,打造清洁能源海湾 10.6 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措施 10.6.1 控制湾内围填海造地 10.6.2 建立湾内湿地和生态保护区 10.6.3 保护湾内生物多样性 10.6.4 发展湾内生态渔业 10.6.5 推进滨海生态旅游 10.6.6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 10.6.7 实施海湾生态修复 10.6.8 加强海湾综合管理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