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

作者:徐勇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3.4(7.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 版权信息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传统乡土中国发生了重大转变,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重大曲折,期间也伴随着众多学术探索和争论。在本书中,作者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乡村社会的根基,作者提出了中国乡村的根基在家户制的观点,这在农村基础理论方面是一个突破;其次,作者描述、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形态的变迁和更迭,从区域社会底色的角度探索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的根基和发生机理;第三,现代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使得当下乡村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必然要求创新乡村治理。作者以调研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有效实现方式。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 目录

自 序 ………………………………………………………………… ( 1 ) 上篇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 **章 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 ………………………… ( 3 ) 一 对 “ 传统冶 “ 东方冶 的再认识 ……………………………… ( 4 ) 二 两种东方传统: 村社制与家户制 …………………………… ( 7 ) 三 家户经营传统与农业经营组织 ……………………………… ( 1 2 ) 四 农工商结合传统与农工商互补经济 ………………………… ( 1 8 ) 五 家户互助合作传统与农村合作道路 ………………………… ( 2 2 ) 六 家国共治传统与农村治理体系 ……………………………… ( 2 6 ) 第二章 历史制度底色下土地改革进程与成效 …………………… ( 3 1 ) 一 土地改革及农村社会组织制度 ……………………………… ( 3 1 ) 二 东亚土地改革及其家户制底色 ……………………………… ( 3 3 ) 三 俄国土地改革及其村社制底色 ……………………………… ( 3 6 ) 四 拉美与南非土地改革及其庄园制底色 ……………………… ( 3 9 ) 第三章 农村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的根基与机理 ………………… ( 4 2 ) 一 问题的追问及区域社会视角 ………………………………… ( 4 2 ) 二 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的区域社会根基 ……………………… ( 4 7 ) 三 集体化与个体化的区域社会机理 …………………………… ( 5 6 ) 四 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结果的区域差异 ……………………… ( 6 5 ) 第四章 农村集体经济的不同产业绩效及动因 …………………… ( 6 9 ) 一 集体经济 国家计划: 农业领域的低效益 ………………… ( 6 9 ) 二 集体经济 国内市场: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 7 3 ) 三 集体经济 世界市场: 乡村工业的全球化 ………………… ( 7 7 ) 第五章 农村基本组织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 ……………………… ( 8 1 ) 一 “ 有效率缺公平冶 的家户制 …………………………………… ( 8 1 ) 二 “ 强公平弱效率冶 的公社制 …………………………………… ( 8 6 ) 三 “ 强效率弱公平冶 的家庭承包制 ……………………………… ( 9 2 ) 四 “ 提效率增公平冶 的现代家户制 ……………………………… ( 9 5 ) 第六章 阶级、 集体、 社区: 国家对乡村的社会整合 …………… ( 9 8 ) 一 “ 阶级化冶 : 家族社会到阶级社会 …………………………… ( 9 8 ) 二 “ 集体化冶 : 个体社会到集体社会 …………………………… (106) 三 “ 社区化冶 : 家庭社会到社区社会 …………………………… (111) 第七章 农民与现代化: 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 …………………… (118) 一 农民与现代化: 分析视角 …………………………………… (118) 二 农民与现代化: 国际比较 …………………………………… (121) 三 农民与现代化: 中国进程 …………………………………… (126) 中篇 乡村治理的中国变迁 第八章 “根冶 与 “飘冶: 城乡中国的失衡与均衡 ………………… (133) 一 城镇化: 将乡土社会 “ 连根拔起冶 ………………………… (133) 二 城乡中国的失衡与人的 “ 飘浮冶 …………………………… (135) 三 在城乡一体中获得历史的均衡 ……………………………… (137) 第九章 深化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 ………………………………… (140) 一 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定位 ……………………………………… (140) 二 农村城镇化的路径方式 ……………………………………… (144) 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与互动机制 …………………………… (148) 一 历史困境: 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 …………………………… (148) 二 上下求索: 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 (150) 三 深化链接: 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 …………………………… (153) 第十一章 乡村文化振兴与文化供给侧改革 ……………………… (158) 一 从 “ 文化重建冶 到乡村文化振兴 …………………………… (158) 二 以文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 (163) 第十二章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创新 …………………… (168) 一 以城镇为中心的乡村治理 …………………………………… (168) 二 以社区为单元的乡村治理 …………………………………… (169) 三 增强服务能力的乡村治理 …………………………………… (170) 四 激发自治活力的乡村治理 …………………………………… (171) 五 创造性利用传统的乡村治理 ………………………………… (172) 第十三章 对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 (174) 一 集体经济的内在价值及其实现形式 ………………………… (174) 二 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 (177) 三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条件与基础 ……………………… (182) 四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价值 ………………………… (186) 第十四章 与市场相接的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 (190) 一 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与相融 ………………………… (190) 二 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成与发展 ………………………… (195) 三 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中的转型与挑战 ………………… (199) 第十五章 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 (203) 一 自治与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 ………………………………… (203) 二 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的三个波段及特点 ……………………… (207) 三 建构多层次多类型的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体系 ……………… (214) 第十六章 重达自治: 连结传统的尝试与困境 …………………… (218) 一 发现传统的背景与基础 ……………………………………… (218) 二 重达自治的尝试 ……………………………………………… (220) 三 重达自治的困境 ……………………………………………… (225) 四 地方尝试与普遍价值 ………………………………………… (226) 第十七章 厘清农村基层组织单元的划分标准 …………………… (229) 一 “ 政社合一冶 下的基层组织划分标准 ………………………… (229) 二 政社分开后农村基层组织的划分标准 ……………………… (232) 三 行政村之下基层组织划分标准 ……………………………… (236) 四 对农村基层组织划分标准的检视 …………………………… (238) 第十八章 村民自治的伟大创造与深化探索 ……………………… (241) 一 民主: 村民自治的伟大创造 ………………………………… (241) 二 治理: 村民自治的深化探索 ………………………………… (245) 下篇 乡村治理的研究方法 第十九章 范式转换: 村民自治研究回顾与反思 ………………… (251) 一 村民自治制度化: 价值—制度范式 ………………………… (251) 二 村民自治制度落地: 形式—条件范式 ……………………… (258) 三 对村民自治研究范式创设与转换的评价 …………………… (261) 第二十章 质性调查与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 ……………………… (266) 一 “ 因地冶 与 “ 分类冶 : 质性研究方法 ………………………… (266) 二 “ 分冶 与 “ 合冶 : 维度与条件 ………………………………… (268) 三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 …………………………………… (272) 四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村庄 …………………………………… (275) 五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性村庄分类 ……………………… (279) 第二十一章 历史延续性与中国农村社会形态的认识 …………… (289) 一 20 世纪农村研究主题与中国农村社会形态认识 …………… (289) 二 历史延续性与中国农村社会形态认识的维度 ……………… (294) 第二十二章 历史延续性与中国农村调查回眸与走向 …………… (303) 一 历史断裂边缘的 20 世纪中国农村调查 ……………………… (303) 二 历史延续和文明再生中的 21 世纪中国农村调查 …………… (309)
展开全部

乡村治理的中国根基与变迁 作者简介

徐勇,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部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曾任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获得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6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 长期从事基层治理与农村问题研究。主要论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2003)、《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2009)、《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2009)、《农民改变中国》(2012)、《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2015)、《以民主促进和谐——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2016)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