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作者:白莲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0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9.0(3.4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48860
  • 条形码:9787106048860 ; 978-7-106-0488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内容简介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通过梳理、分析早期小剧场话剧演出实践及话剧观念的演变历程,试图勾勒出一幅不同予以往的中国话剧史传统,为当代小剧场话剧寻找逻辑起点。同时,针对当前红火的小剧场话剧演出实践,从戏剧观入手,分析当代小剧场艺术家对戏剧本体的思考,探寻其戏剧观(或戏剧口号)提出的背景,寻找其话剧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偏差,思考个中原因,并探寻小剧场话剧中的观念变革对于当代话剧观念发展的影响。本研究*终将中国现代和当代小剧场话剧实践勾连起来加以整体观照,从而捕捉到了小剧场话剧在现代与当代戏剧观念及实践方面的同构性。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目录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小剧场戏剧”“戏剧观”概念界定
三、以往的研究
四、研究的难点、重点和创新
五、主要内容、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章 中国早期小剧场话剧演出实践
**节 谋得利小剧场的新剧演出实践
一、谋得利小剧场与新剧
二、新剧同志会在春柳剧场的演剧实践
三、春柳演剧的启示
第二节 1 920年代的“爱美剧”演出实践
一、陈大悲在北京的“爱美剧”演出实践
二、爱美剧团——戏剧协社在上海的演出实践
第三节 南国小剧场话剧演出实践
一、南国小剧场演剧活动
二、南国演剧活动是南国师生自觉地
运用小剧场进行话剧实验的产物
三、南国演剧与中国现代话剧确立
第四节 学院派的小剧场话剧实践
一、北平小剧院的建立
二、北平小剧院三次公演及意义
小结

第二章 中国早期话剧观念演变
**节 从春柳派演剧观念到新青年派的戏剧主张
一、从文明新戏到春柳派的演剧观念
二、新青年派促使现实主义话剧观念确立
第二节 实践派的话剧观念
一、陈大悲“爱美剧”的理论主张
二、以田汉为核心的南国戏剧观
第三节 学院派的理论主张
一、宋春舫的小剧院理论介绍与佳构剧的主张
二、国剧运动派的戏剧观念
三、熊佛西的戏剧观念
小结

第三章 理论烛照下的小剧场话剧探索
**节 对现实主义戏剧观的突破
一、现实主义戏剧传统及1980年前后的
局部观念变革
二、高行健突破传统的戏剧观
三、上海小剧场话剧的探索
第二节 从剧作家中心到导演中心
一、“垦荒人”林兆华
二、林兆华导演舞台语汇的突破
三、林兆华导表演理论及戏剧观初探
第三节 从导演中心向表演中心
……
第四章 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小剧场话剧探索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全部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节选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前一章梳理并回顾了早期小剧场话剧的演出历程,分析其由自发演剧到自觉演剧的转换,以及1920年代以陈大悲和田汉为代表的话剧实践派和以余上沅和熊佛西为代表的话剧学院派两派虽然戏剧观念不同,但殊途同归,都选择了小剧场作为其话剧实践的主要演剧形式。然而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时代政治话语的转变,左翼戏剧的兴起,小剧场这块颇具艺术家个人探索色彩的艺术实验田,被更为广泛的政治话语所取代,时代没有为当时戏剧家个人的艺术探索提供土壤,历史迫使早期话剧艺术家们做出抉择——向左转,投身到更为广阔的戏剧运动天地中间去。  本章将思考为何中国小剧场演出会在此期出现?同时,我们将在本章重点探讨中国现代话剧观念的演变。思考小剧场话剧的主创者出于何种目的进行相应的艺术实验,他们进行艺术实验的路径是否体现了其对于中国现代话剧发展道路的设想?小剧场话剧主创者是怎样认识话剧的本质,其理论水平是否已经上升到话剧艺术的本体层面?研究这些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要探讨在中国早期话剧发展史上,到底是实践先于理论,还是理论先于实践?抑或是理论与实践互补?  有关话剧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论述,中外的戏剧理论家都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与思考:1989年,针对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南黄北焦”之称的黄佐临在《小剧场戏剧研究》序言中说到了小剧场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在新事物面前,我们先要大胆实践、探索,然后再总结、升华到理论而不是相反,否则就会羁绊想象力、束缚创作力的。希腊不是先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得斯的大悲剧,才有阿里斯多德的《诗学》的吗?”英国戏剧理论家斯泰恩认为戏剧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戏剧上将二者相关联,就是对待重要的戏剧时,不能孤立地看其剧本,而是要联系其演出实践,由此方能发现剧作家与导表演等剧场艺术家的相互作用。  中国早期小剧场话剧理论与实践之间同样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既有学院派理论先于实践,先提出理论预设,并在小剧场中实践其演剧主张的;另一方面,也有实践先于理论的,如实践派田汉;还有边实践边进行理论总结的。  为了行文与表述方便,我将中国早期从事过小剧场话剧实践的代表人物中偏重于话剧实践的陈大悲和田汉归于实践派,将宋春舫、余上沅和熊佛西归于理论派。当然,这些戏剧家的活动不仅限于小剧场,大剧场乃至更为广泛的戏剧实践他们也同时有所涉及,在此,我仅就其小剧场实践进行论述。至于戏剧观念则不存在大、小剧场之分。  总之,不妨将本章即将进行的早期话剧观念梳理,作为一项知识考古,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对早期话剧观念进行高下的评判,而是试图找出早期话剧发展演变的脉络或踪迹,这样做一方面能够研究早期小剧场话剧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另一方面为后文研究当代小剧场话剧观念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起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早期小剧场话剧观念的探索,要时隔半个世纪以后,方才得到回响。  ……

小剧场话剧实践与中国话剧观念的流变/新生代戏剧论丛 作者简介

  白莲,1977年生,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戏剧理论和文化产业研究。在《艺术百家》《四川戏剧》《戏剧文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参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课题多项,翻译小说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