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作者:周星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3.3(4.9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49515
  • 条形码:9787106049515 ; 978-7-106-0495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内容简介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军事力量建立90年的献礼,精选出优秀军事题材电影分析41篇,按照早期革命战争、反法西斯战争、为解放建立新中国战争、建国以后的军事斗争四个阶段划分,试图从不同侧面对中国军事电影经典进行一次完整回顾。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目录

代序 中国军事电影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章 早期革命战争
万里轮蹄消白日,几人肝胆为苍生?——电影《甲午风云》赏析(张旭耀)
《南昌起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纪实初探(吴明)
在历史书写与诗意表达中重走长征路——电影《长征》的艺术赏析(张翾茜)
它们的名字叫“红”——电影《红色娘子军》赏析(姜丹)
《闪闪的红星》的诞生:政治干预、意识形态与革命叙事(李侃)
钢骨铁筋铸新城——《钢铁战士》人物形象分析(张黎歆)
电影《八月一日》个案分析(贾佳)
《建军大业》:“另类”主旋律电影的突围(姜丹)

第二章 反法西斯战争
壮烈的诗意悲剧——影片《七七事变》的艺术特色分析(姜常鹏)
史实、戏剧、电影:《东进序曲》考(张侃侃)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试论《平原游击队》中浪漫的英雄主义(唐伯侬)
历史深处的人性光芒——重读经典电影《一个和八个》(陈伟)
浪漫现实主义的启示——重看《小兵张嘎》(刘彤彤)
探索与创新——电影《喋血黑谷》再解读(葛文治)
真实而优美——论电影《血战台儿庄》(秦甜媛)
诗意徜徉中的浴火重生——关于《晚钟》对战争类型突破的思考(周艳)
《三毛从军记》:中国战争电影中的荒诞景观(张玉)
战争阴霾下无法抹去之红——解读影片《红樱桃》(王昊阳)
战争片的另类表达——评析影片《黄河绝恋》(王赟姝)
陆川《南京!南京!》(崔军)
写青史铸丰碑——电影《百团大战》赏析(姜丹)
一片归心伴雁飞——重读经典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陈伟)

第三章 解放战争
《南征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战争电影的典范之作(张若琪)
《智取华山》:惊险样式的战争电影(孙建业)
全景鸟瞰与近距凝视中的《渡江侦察记》(张侃侃)
战争下的婉转爱情——评《柳堡的故事》(雷雷)
“新英雄人物”的典范·成长中“真正的战士”——影片《董存瑞》的叙事范式与艺术魅力(许琦)
时空拓维与人性律动——《红日》的叙事空间策略(章文哲)
战火之“花”永不败——军事题材电影《小花》评析(曹岩)
灿烂星夜中的诗化修辞——论《今夜星光灿烂》中的隐喻与排比(刘彤彤)
全景全知笔铸磅礴战史,浓墨淡彩绘就诗意战情——评《大决战》**部(辽沈战役)的艺术风格(李昕婕)
《集结号》:“主体”认同的二度确认(叶凯)
《智取威虎山》(3D版)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刘威)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军事斗争
《上甘岭》:关于战争的诗意吟咏(叶凯)
《冰山上的来客》的艺术造诣与突破(秦甜媛)
《英雄儿女》:战争年代英雄群像的多层构建(赵晓)
英雄战士之壮丽悲歌——浅析《高山下的花环》之人物形象塑造(唐伯侬)
《冲天飞豹》:类型规律基础上的新突破(吴明)
奇观化的成功尝试,黎明前的突围号角——评《冲出亚马逊》(黄治)
国家意志、正义伦理与英雄叙事——从《湄公河行动》看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表达(马立)
《战狼2》的成功与启示性(周星)
结语90年中国军事电影的梳理与聚焦分析
展开全部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节选

  《中国军事战争电影90年精品分析》: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历史巨片《七七事变》,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拍摄,尤建华编剧,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执导,李力摄影,吴桂苓(饰宋哲元)、李法曾(饰佟麟阁)、吴京安(饰赵登禹)、杜志国(饰何基沣)、郑邦玉(饰张自忠)、李志新(饰冯治安)等主演,影片分为上、下两集。电影以壮烈诗意的悲剧风格,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卢沟桥事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运用交叉叙事和丰富的意象与细节,呈现了一幅幅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奋起抗争的历史画卷。透过影片,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历史史实,更是热血心潮、沸腾澎湃的历史精神与民族精神。影片上映后博得好评,获得过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金鸡奖*佳道具奖、百花奖*佳故事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第二届国产优秀影片展*佳编剧奖等电影奖项,电影从创作过程到影片内容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气节与历史责任感。  军事题材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电影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作为呈现与反思本民族历史的艺术载体,如同古人的边塞诗歌一般,经久不衰。同时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它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影史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新观念,这也给抗战电影的创作创新提供了契机,并使之取得了许多新成就,电影《七七事变》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影片主创人员把观照战争的视野大幅拓展,着重表现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历程,以全民族的视角审视战争;准确地运用叙事手段与影像表达诠释抗战历史中的人性,呈现了鲜明生动的历史人物,并超越了以往影片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融人悲剧意识,这既是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也是对抗战与先烈的反思和悼念,更是对我们后人的警醒。影片《七七事变》在历史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及细节与意象的运用上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可以称其是继《血战台儿庄》之后又一“战争巨片”。  一、群像塑造:血肉充盈的历史人物  由于所选题材的历史特殊性,电影《七七事变》在叙事时空上较为集中,影片始终围绕卢沟桥事变的过程进行叙述。同时,国土完整、民族存亡的历史转折点也高度集中于这一历史瞬间,为影片呈现人物群像提供了极富张力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影片在全景式描述战争的同时,并没有简单直接地罗列历史人物,堆砌历史史实,而是以生动的细节描绘、意象表达与人物对话塑造出血肉充盈的人物群像。《七七事变》中共呈现了约15位历史人物,其中第29军军长宋哲元作为命令下达者贯穿全片,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38师师长张自忠及其旅长何基沣作为各次守卫战的主要参与者成为影片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影片突出表现了他们的英雄品格和民族气节。  影片中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是多元矛盾的集合体,他既具有不卑不亢、坚决抗争的民族气节,又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善于圆滑处世。**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这决定了宋哲元作为军队的直接决策者能够在民族危亡之际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损害国家利益,断然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各种无理要求。如在中南海举行的中日联欢会上公然拒绝日本在华北开矿、修路及华北独立的提议。第二是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矛盾。第三是第29军官员内部的矛盾。后两种矛盾决定了宋哲元在是否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是否退守保定、放弃北平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态度,这种矛盾的心态贯穿全片。例如影片中第29军**次会议讨论时,宋哲元提出“不以攻为守,不以退为守,而以守为守”的消极策略;而后受学生、民众游行示威及日本增兵的影响,在第二次会议时开始全面制定进攻与防守的策略;当从老家返回天津之时,又接受了日军驻军司令赠予母亲的寿礼,试图与日军周旋,避免直接战争,并提出了“不丧权,不失土,誓与周旋”的方针;其后又断然拒绝了日本要求第29军撤出北平的提议,派遣赵登禹驻守南苑,阻击日军;直至南苑失守、佟麟阁与赵登禹阵亡,应南京国民政府的要求全面撤军、退守保定。此种“欲进又止”的矛盾状态,清晰地呈现了人物在“七七事变”前后的心路历程及其性情的改变,同时也真实准确地展现了卢沟桥事变前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历史背景,使得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血肉充盈。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