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作者:李峻等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22cm 页数: 414页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版权信息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内容简介

2016年、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主办博学杯人文素养展示活动, 2016的主题是以近代人物为聚焦, 围绕“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个人: 行为、作用和影响”展开 ; 2017年关注的视野是上海, 主题为“寻踪: 上海的历史文化地图”。本书即精选了2016年、2017年“博学杯”获奖学生的论文。经过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专家评审, 获奖的学生论文具有相当的水准,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上海优秀高中生的历史写作水平。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目录

上篇:博学杯·2016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个人:行为、作用和影响
论林则徐暮年勘地戍边举措之历史影响
李秀成占领苏州时期所行内外贸易政策评价——兼论李秀成的早期洋务实践
浅论近代东西文化逆差下的中美交流开拓者戈鲲化
教育兴国——浅谈张謇与早期现代教育
马相伯教育理念的形成及对时代的影响
思想会通与文化救国:近代家国危亡与社会转型中的严复
以沈寿改革的刺绣行业看刺绣艺术转型
臻于至善,玉树芝兰——论李善兰科技活动的贡献及影响
浅谈袁世凯政府时期的尊孔读经运动
浅析李鸿章与晚清铁路的引进与推广
试论李鸿章之“以夷制夷”外交思想的得失
徐寿与中国近代化学启蒙

下篇:博学杯·2017
寻踪:上海历史文化地图
浅谈罗店龙船文化之特点、兴起及其保护
浅析钢琴对上海近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以1843—1949年为时间范围
寻踪“上海之根”——广富林
从南洋公学的办学与影响探析盛宣怀的革新思想
浅谈从刺激中生长的上海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晚清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里的中西关系:一个文化的解释
明代中后期松江地区园林和文人活动的关系浅探
从奉贤的城墙残垣漫谈上海城市建设的历史遗憾
浅论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经营之道
墨海书馆与上海现代化
上海市四川北路历史文化寻踪
“大上海计划”历史建筑的未来规划之我见
上海早期话剧“新剧”兴起与繁荣的原因解析
森森兮千丈之松:浅谈商务印书馆与上海近代历史文化的联系
土山湾与当代海派文化的渊源
浅析港口对上海城市精神形成的推动作用
从食品包装看上海社会的时代变迁——以上海益民食品厂为例
历纸媒变迁踏近代之路观申城风云

后记
展开全部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节选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创办职业教育  张謇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改良实业,以实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他*早于1906年提出职业教育,希望能够在中国实业界包括“纱厂、油厂、面厂、皂厂、蚕馆、书局”等各方面开设“工艺学校”,使得各方寒门子弟在其中就业学习,“增知识强精神,以我新世界”(1]。因对于大生纱厂的“纺织须棉,须增产棉地”,“有棉产地,须讲求改良棉种及种法”有所感悟,他于1907年在通州师范附设农科,为垦牧公司培养农垦技术人员。在大生一厂、二厂成功以后,因纺织需要纺织的专门人才,又设立南通专门纺织学校。这是中国*早的棉纺织高等学校。为配合刺绣、发网等手工艺品的生产和出口,又在女子师范里开设女子传习所;为发展蚕桑、丝绸业,又开办了女子蚕桑讲习所。  到1920年前后,除了通州师范设有的测绘科、农科、蚕科,女师曾附设的手工传习所外,张謇还陆续创建了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女子蚕桑讲习所、女工传习所等。张謇随后又办了宣讲传习所、清丈传习所、巡警教练所、交通警察养成所、监狱学传习所,共20个左右不同专业的职业学校。这些大大小小功能互异的职业学校为当时社会提供了一大批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有力推动了南通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  “学必期以用,用必适于地。”张謇以其“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与实践,在仅有百万人口的南通创建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学校或半工半农的短期学习班,学用结合、校地互动,这在当时的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张謇倾己之力所做的智力投资也收到较好的效果。据记载,在大生三厂的兴建中,全部机器的安装均由纺织专门学校的实习生独立完成。  【三)“学校之后盾”——大兴社会教育  张謇育人强国的政治抱负是一个“大教育”的理念,这是因为他深切认识到开设博物馆、图书馆及开办剧院等社会教育措施对于传承文化和普及教育的重要作用。1905年,张謇在向学部递交的《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中提出:东西方各个国家,开化大都晚于我国,但近代以来,“政举事理”,成为文明的先导。考察其中的缘故,可见国家振兴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但是凭借少数“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的学校,其所养成的人才,还不能成为“通儒”,不足以继“绝学”。而图书馆、博物院等设施,却可“以为学校之后盾”[1]。张謇认为办博览馆(博物、图书二馆合并而成),“上可以保存国学,下可以嘉惠士林。若荷施行,天下幸甚”[2]。然而提议未被采纳。无奈之余,张謇只得在通州师范学校率先设立博物苑。3年后,张謇上《请建图书馆呈》。这一次,呈书又被搁置。  ……

博学杯·20162017: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作者简介

  李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长三角基础教育历史学科专家、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历史学科领衔人、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学员、杨浦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获全国中学历史教学比赛、说课比赛、论文比赛一等奖,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园丁奖、杨浦区新长征突击手、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撰写《从上海走进历史》专著,主编《高中历史阅读与写作概论》《博学杯·2015: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高中生获奖论文集》等著作,参编《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高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著作近20本,在省市级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50多篇。    叶朝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教研组长、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历史学科成员、杨浦区历史中心组成员、杨浦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百年中国德育经典集萃》《高中历史阅读与写作概论》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