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作者:范红忠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25cm 页数: 10,343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42.6(7.2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版权信息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本书特色

该书基于经济增长本质的视角,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中的聚集经济与拥挤成本为切入点,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城市的经济增长与转型发展、城市规模与城市民生、城市创新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三大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目前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向品质型增长方式转型的现实,该书还着重论证了城市规模过大导致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明确的对策建议,为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经济增长本质的视角, 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中的聚集经济与拥挤成本为切入点, 采用理论论证、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深入研究了城市的经济增长与转型发展、城市规模与城市民生、城市创新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三大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目前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目录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目录目录Contents 1**篇城市的经济增长与转型发展 3**章对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 4**节从新的视角界定经济增长的本质 4一、对产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定义 6二、价值与价格的区别 7三、用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问题 10四、对经济增长本质的认识 11第二节从经济增长本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 11一、产品数量 12二、文化与产品质量 14三、人居环境 16四、闲暇 18五、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20第二章无理由退货制度与经济转型的内在联系 22**节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的诚信缺失 22一、市场诚信缺失的概念 22二、市场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23三、市场诚信缺失的分行业表现26第二节市场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6一、消费者弱势性导致合同执行力不够 27二、经营者没有长期、稳定的企业生命预期 28第三节消费者保护制度及其对提高市场诚信的贡献 29一、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含义 30二、消费者保护制度对提高市场诚信的贡献 31第四节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利盾——无理由退货制度 32第五节无理由退货制度相比于行政监督的优势 33一、无理由退货制度监督成本低 33二、无理由退货制度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34第六节消费者保护制度促进市场诚信的实证分析 34一、美国主要的消费者保护制度 36二、诚信水平的测度 37三、数据来源及问卷设计 41四、实证过程及回归结果 61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5第三章中国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支撑条件 66**节社会资本理论 66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67二、社会资本的关键 68三、社会资本的支持系统 68第二节中国市场需求的重要转型 68一、市场需求转型的具体表现 69二、生产供给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转型74第三节市场信息与市场诚信不充分引发的问题 74一、价格虚高的产品增多 75二、消费者不信任生产商和销售商 75三、劣质产品泛滥 76四、社会诚信缺失 76第四节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撑条件 76一、市场诚信和社会诚信的建设 84二、促进企业家和企业员工转型 86三、促进环境理念转型和对外开放思路的转型 89四、加快政府服务的转型 91第二篇城市规模与城市民生 93第四章交通住房政策与城市规模 94**节关于城市交通理论与交通堵塞的一些典型事实 96第二节现有文献的评述及本章研究的基础 96一、关于生产与人口过度集中问题的研究 96二、关于聚集外部性的研究及厂商和工人承受聚集外部性的非对称性 98第三节资本与人口流动模型的构建 98一、人口流动均衡条件 99二、资本流动均衡条件 101第四节交通住房政策对资本与人口流动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 101一、δA-δB和C ′A2 C ′A3的动态变化 103二、改善交通、抑制房价政策的效应分析105第五节结论与建议 106附录劳动与资本有一定可替代性假设下将得到的结论 107第五章城市规模与贫富差距 108**节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居民收入差距 109第二节理论假说:城市规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 109一、农民工工资同城市规模的关系 111二、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中普通劳动力工资具有拉平作用 112三、城市居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名义收入与城市房价直接挂钩 113四、理论假说的提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 116第三节城市规模与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116一、数据来源 117二、各城市基尼系数的计算 117三、计量模型及分析结果 119四、稳健性检验 121第四节结论及建议 125第六章城市规模与中国城镇适龄青年结婚概率 126**节关于婚姻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128第二节城市规模对中国城镇适龄青年结婚概率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128一、计量模型 129二、数据来源130三、变量描述性分析 133第三节实证结果与分析 133一、普通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135二、工具变量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141三、稳健性分析 142第四节结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适龄青年结婚 145第七章城市住房消费的攀比性与主观幸福感 146**节住房消费的攀比现象 148第二节住房消费攀比性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理论研究 149第三节住房消费攀比性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实证研究 149一、数据来源 152二、计量模型 155第四节实证结果分析 155一、基本回归分析 157二、稳健性检验 158第五节结论与建议 161第八章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63**节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现状 163一、城市垃圾既是污染源,也是潜在资源 163二、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高、增长快 164三、我国城市垃圾现有处理方式及其利弊 167第二节垃圾处理的国际借鉴 168一、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方式170二、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必要举措 175第三篇城市创新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177第九章底特律失败的原因 178**节区域经济基础模型 180第二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 180一、区域主导产业的意义 182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91第三节底特律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191一、底特律的兴起、繁荣 192二、汽车行业的起转、底特律的衰落 194三、底特律失败的原因 195四、底特律失败的启示 198第十章硅谷的创新力分析 199**节关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些典型事实 199一、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载体 199二、产业竞争中几乎任何一种显性的优势都能被模仿 200三、竞争者*终肯定会超过那些停止创新和改进的公司 200四、维持竞争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超越——追求更高级的创新 204第二节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204一、生产要素 205二、需求条件 205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206四、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 206五、机遇 206六、政府 207第三节硅谷为什么具有持续的创新力? 207一、以无比包容的心态,持续培养和吸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 209二、宜人的气候和人居环境 210三、行业的创新文化 212四、行业创新环境 213第四节硅谷的启示 214一、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 214二、良好的教育 215三、良好的人居环境,医疗、住房、气候、自然风光 217第十一章主要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219**节高科技产业生产函数的分析 219一、高人力资本的科技人才要素 220二、科技人员的有效劳动投入 220三、较高的知识存量水平 221第二节科技人才的特点分析 221一、相对于工资报酬,科技人员更加关注生活质量 221二、时间对于科技人员是稀缺资源 222三、科技人才的聚集具有外部性 222四、科技人才对工作的选择拥有高度的自主权 222第三节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区位选择223一、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区 224二、交通便利的城市 224三、生态环境好、生活质量高的城市 224四、特大城市不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原因 225第四节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 225一、与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227二、分布在人口规模较小的中小城市 228三、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 229四、位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质量高的城市 230第五节结论与启示 231第十二章拥挤成本与FDI的空间分布 232**节中国FDI的空间分布 233第二节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235第三节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235一、房价是拥挤成本的主要衡量指标 235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 237三、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 238第四节拥挤成本与FDI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 238一、模型设定 242二、数据来源 244第五节计量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244一、计量结果分析 248二、稳健性检验 248第六节结论与建议250第十三章拥挤成本与出口贸易的空间分布 252**节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255第二节拥挤成本与出口贸易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 255一、模型设定 260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261第三节结果分析 261一、回归分析 268二、结果分析 270第四节拥挤成本与出口贸易空间分布的进一步检验 277第五节小结 279第十四章大中小城市真实收入差距 280**节名义收入衡量城市间差距产生的问题 282第二节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的一些现有方法和研究 284第三节生活成本指数的计算方法 286第四节标准化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选择及数据的采集 288第五节计算结果 288一、住房权重的确定 289二、实际人均GDP、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 292三、出租车司机实际收入的比较 293第六节小结 295第十五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 296**节我国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些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298第二节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298一、数据收集 302二、数据分析 310第三节结论及建议 312第十六章大中小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 314**节不同规模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314一、问卷调查方法 315二、问卷设计 316第二节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 319第三节主观幸福感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联系研究 319一、模型选择 320二、变量描述及实证分析 322第四节小结 324第十七章本书结论及建议 325**节结论 327第二节建议 329参考文献 342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

范红忠,男,湖北汉川人。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贸系主任,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理事。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人口科学》、《Quality & Quanti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经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数十项,两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