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作者:孙莎岚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44.1(6.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9.0(7.0折)定价  ¥7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90418
  • 条形码:9787516190418 ; 978-7-5161-904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本书特色

论文研究16至19世纪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将绘画艺术视作文化投影,从跨文化交流角度考察该时期中欧绘画在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以窥现异质文化在相识之初的交流特点与模式。尽管由于时代局限,双方都没能真正理解对方的绘画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从这次文化相遇的历史意义来看,于中国而言,欧洲代表着非我,以之为参照,才得以确定自己之为自我,故欧洲乃是中国在近代初期的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必要因素。反之,于欧洲亦然。中欧绘画艺术通过彼此差异更深入地认识了自身。这次收效不大的交流也为之后中欧绘画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内容简介

论文研究16至19世纪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将绘画艺术视作文化投影,从跨文化交流角度考察该时期中欧绘画在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以窥现异质文化在相识之初的交流特点与模式。尽管由于时代局限,双方都没能真正理解对方的绘画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从这次文化相遇的历史意义来看,于中国而言,欧洲代表着非我,以之为参照,才得以确定自己之为自我,故欧洲乃是中国在近代初期的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必要因素。反之,于欧洲亦然。中欧绘画艺术通过彼此差异更深入地认识了自身。这次收效不大的交流也为之后中欧绘画进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篇章结构 **编 中欧绘画初识之际的背景 **章 社会文化背景 一 社会发展的差异 二 文化心态的差异 三 结语 第二章 中国与欧洲绘画的差异 一 整体风格的差异——视觉描述与经验表述 二 造型技法的差异——眼与心 三 美学传统的差异——理性与感性 第二编 欧洲绘画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章 耶稣会士来华及其活动 一 耶稣会士适应他者文化的策略 二 中国对欧洲文化传人的反应 三 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 四 结语 第四章 中国对欧洲绘画的反应 一 绘画的传播途径 二 国人眼中的欧画技法与画品 三 对欧洲绘画题材的偏好 四 结语 第五章 在华传教士绘画风格的调整 一 关于中国绘画的负面评价 二 传教士宫廷画师绘画风格的调整 三 欧洲画作题材的调整 四 结语 第六章 欧洲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一 对宫廷画师的影响 二 对文人画家的影响 三 对商业性绘画的影响 四 结语 第三编 中国绘画在欧洲的传播 第七章 中国绘画在欧洲传播的文化背景 一 欧洲对中国的关注 二 欧洲对中国的了解 三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四 欧洲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与评价 第八章 中国绘画对欧洲的影响 一 中国绘画在欧洲的地位 二 欧洲人对中国绘画技法的负面看法 三 欧洲绘画中的中国风格 四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16至19世纪期间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

孙莎岚,女,汉族,1980-。2002年于四川大学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四川大学取得历史学世界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于四川大学取得历史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政治学院。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