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作者:林锋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8.2(4.9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35881
  • 条形码:9787511735881 ; 978-7-5117-358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本书特色

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文丛”,按照相同主题不同观点、不同主题相互激荡的对话原则,精心挑选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老、中、青三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专家、团队的代表性作品,不仅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中国纪念,而且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同时是学术梳理、理论创新、科学实践的重要参考。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1844年手稿》历史观的探讨、对《1844年手稿》“异化”内涵性质的重新界定、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内容的重新解读、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历史地位的判定、对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哲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对《1844年手稿》“人本主义”的辨析、对《1844年手稿》“人道主义”相关问题的考察、对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关系的辨析等八个主题,在深入的文本学研究基础上,从学术层面为《1844年手稿》的基本思想及价值进行充分的学术辩护,恢复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引导读者确立对马克思这部早期著作的“正面看法”、“正面形象”。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绪论1




**节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争论1




一、西方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高度评价1




二、苏联、我国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质疑3




三、为什么要为《手稿》“辩护”6




四、本书的学术宗旨与语言风格8




第二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的方法论11




一、如何科学界定《手稿》等早期著作的历史地位11




二、《手稿》研究的“价值中立”原则:一种不同于西方学界


同一提法的方法论原则20




第三节本书的五个“学术创新”23




一、《手稿》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精神实质”一致的“文本学


证明”23




二、《手稿》异化劳动理论、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系统性


解读”24




三、马克思早期人学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史上的“四大开创性贡献”


的揭示和阐明25




四、《手稿》“人本主义”的新探讨26




五、《手稿》劳动观的再思考27






**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性质的探讨29




**节饱受“争议”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29




一、学界关于《手稿》历史观的主要解读范式29




二、对流行观点的质疑31




目录






重读马克思






第二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精神实质”


的一致性33




一、**个文本学证据34




二、第二个文本学证据37




三、第三个文本学证据41




第三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46




一、劳动实践活动是《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47




二、《手稿》历史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实质50






第二章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关系52




**节“两次转变论”对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关系的


解读54




一、“两次转变论者”如何看待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的


关系54




二、“两次转变论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定位和


评价56




第二节马克思早期哲学是“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吗57




一、马克思在接纳费尔巴哈影响的同时,就对后者持一分为二、


批判地吸收的态度57




二、费尔巴哈合理思想只是马克思当时众多思想来源之一58




三、“马克思早期哲学是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的说法根本


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关系”及“辩证法”


的重要地位60




四、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乃至一切旧唯物主义之间


存在重大差异64




第三节对“两次转变论者”一个重要论据的质疑68




一、“自由自觉劳动”是抽象、理想化的劳动形式吗69




二、《手稿》是用抽象、理想化的“自由自觉劳动”来批判


现实劳动吗72






第三章与“两次转变论者”的进一步对话:两个焦点问题76




**节 我们与南京大学学者的学术对话77




一、是否存在独立的“费尔巴哈阶段”:与“两次转变论者”


的**次对话77




二、与“两次转变论者”的第二次对话:两个焦点话题78




第二节评南京大学学者关于青年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


的定性80




一、“两次转变论者”关于青年马克思“思维方式”及其与


费尔巴哈关系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说法80




二、我们与“两次转变论者”在学术见解上的某些“相似性”81




三、对具体说法的回应87




第三节“两次转变论”究竟有无“文本依据”96




一、“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一98




二、“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二101




三、“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三105




四、“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四113




五、“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五121




第四节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对其思想进程、早期著作的回忆或


评价126




一、南京大学学者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本人对其早期思想历程


的回忆”的具体论断126




二、对南京大学学者相关说法的质疑127






第四章《手稿》是“费尔巴哈式著作”吗:与《提纲》的比较


研究135




**节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的解读135




一、问题的提出135




二、《提纲》十一条的逐条阐释136




第二节《手稿》与《提纲》的内在一致性:以二者的比较研究


为依据145




一、《手稿》是否缺乏“实践”观点,不能说明和揭示人的


“能动性”146




二、《手稿》是否以“实践”为其认识论的核心观点152




三、《手稿》与《提纲》第三条的关系是怎样的154




四、《提纲》第四条是否与《导言》《手稿》等早期著作构成


“对立”156




五、《手稿》是否同样重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161




六、《提纲》第五、八、十、十一条与《手稿》的关系166






第五章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新解读171




**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


的理论体系171




一、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172




二、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174




三、异化劳动的后果176




四、异化劳动的历史形态178




五、异化劳动的是非功过179




六、消灭异化劳动,进而实现劳动者和全人类的解放的条件181




第二节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体系182




一、经济异化理论183




二、政治异化理论188




三、社会关系异化理论190




四、精神异化理论192






第六章异化理论的定位:“不成熟思想”,还是“一以贯之的思想”195




**节马克思1844年后是否放弃了“异化”概念196




一、 马克思前后期均重视并大量使用“异化”概念196




二、 1844年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使用频率下降的原因197




第二节1844年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内涵、性质是否发生了


变化199




一、 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的内涵、性质并未发生变化199




二、“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内涵、性质一致”的依据200




第三节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历史性”、“是非功过”


的看法203




一、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历史性”的基本看法的


一致性203




二、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是非功过”的基本看法的


一致性206




第四节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具体形式的描述或揭示之


比较207




一、劳动产品、社会财富与劳动者的异化208




二、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的异化209




三、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的异化210




四、资本与劳动的异化211




五、分工与劳动者的异化213




六、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异化214




七、货币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的异化215




八、社会联系的异化216




九、人与人的异化218






第七章重新认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哲学地位220




**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马克思早期著作的


人学思想222




一、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靠自然界生活”223




二、劳动使人根本超越动物,是人与动物的首要区别224




三、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在


“社会联系”中存在225




第二节马克思前后期人学思想之比较226




一、马克思的后期著作“继承”而不是“放弃”了早期人学的


基本思想226




二、马克思早期人学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史上的“四大开创性


贡献”230




第三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人的本质”概念


性质的辨析233




一、学界关于《手稿》“人”、“人的本质”概念的一种流行说法233




二、《手稿》的“人”、“人的本质”是抽象、先验的概念吗235






第八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主义”辨析240




**节“人本主义”在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以贯之性”241




一、 《手稿》的“人本主义”241




二、 马克思后来同样坚持“人本主义”243




第二节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主义”的几点辩护248




一、《手稿》的“人本主义”有其具体、明确的思想内涵,


是“合理的”“正义的”、“可实现的”248




二、马克思用人本主义及其道德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黑暗现实


并无不妥之处251




三、“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无必然联系,唯物主义者


亦可持有人本主义立场254




四、《手稿》的“人本主义”思想不宜定性为“资产阶级意识


形态”257




五、《手稿》的“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并不构成“对立”258








索引262




参考文献275




说明279



展开全部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高质量、有影响的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多部。要从事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在这两个领域,均有不少数量的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