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5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4.7(7.2折) 定价  ¥7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411004
  • 条形码:9787513411004 ; 978-7-5134-110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内容简介

  考古学不是中国的原创,中国的金石学没有发展为中国考古学。对中国来说,考古学是输入的舶来品,人们将考古学输进中国,用它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国考古遗存,就有一个用这考古学的一般理论、方法、技术同中国考古遗存及研究中国考古学遗存的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结合得不好,则考古学是考古学,中国考古遗存还是中国考古遗存,依然是两张皮,没有成为中国考古学,只有结合好了,才能长成为中国考古学。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安特生于仰韶村掘下第1铲,到21世纪初这近百年间,通过几代学者的努力,踏着艰难、崎岖、曲折、迂回的历程,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经历排斥、吸收,守旧、更新,终于找到了将引进来的西方考古学的一般技术、方法及理论,和中国考古学遗存及中国考古学遗存研究的实践结合、创新之道,走上并走出了自己闯荡出来的路,而且,人们还可以站在这路的终端向前嘹望,能看到这路向前指引的那清晰的方向。  这是我将以往自己,或和朋友一道写成的文字辑成这本集子所讨论的问题。我把这个集子所辑的文字,分成如下两部分:其一,是前5篇文字,所讨论的是中国考古学已走上,且已走出了自己闯荡出来的路,这条路是怎样闯荡出来的?是条什么样的路?中国考古学当前处在什么位置?她在世界的同行中站在什么位置?我们立在这路终端向前嘹望,见到的这路向前指引的方向,是哪个方向?今后应朝哪个方向向前闯荡,走出新路?其二,是其余的26篇。这26篇文字所涉及的,或者我想从某些方面用它们予以说明的是:在中国考古学已走出的自己闯荡出来的这条大路上,李济、裴文中、梁思永、尹达、苏秉琦、贾兰坡、夏鼐、宿白、邹衡、俞伟超、张光直、徐苹芳12位考古学者和顾颉刚、吕振羽、白寿彝、费孝通、张政娘、林志纯6位史学家及社会学家,闯荡出这样一条路,或为这条路拓宽,或为这条路向前延伸做了些什么?作出了何等贡献?对这第二部分,我又按照这18位学者所从事的专业,将这26篇文字分成两部分。这大致上是这个集子的结构。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目录

前言
浅谈中国考古学的现在与未来
中国考古学史的几点认识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
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历程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20世纪的历程
国人考古发掘工作的开端——李济先生发掘西阴遗址70周年纪念
中国现代化与考古学的里程碑——裴文中先生诞辰百年纪念
梁思永先生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纪念安阳后冈遗址发掘五十周年
再谈梁思永先生与中国考古学——“纪念梁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暨昂昂溪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尹达先生至今仍生活在我们当中-2006年10月16日在“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历史学论坛”大会上的发言
探索与追求——《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编后记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奠基人与中国考古学新时代的开拓者——沉痛悼念恩师苏秉琦教授
苏秉琦与21世纪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的旗帜与永远屹立着的丰碑——在“苏秉琦百年诞辰暨牛河梁发现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阶段——《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读后
嘹望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起点:是这位老人止步的地方——沉痛悼念贾兰坡老
著作等身一代巨星陨落考古半百严谨学风永垂——悼念夏鼐先生
学习夏鼐先生继续拓展中国考古学之路——在夏鼐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贺宿白先生九十华诞
还是要向邹衡学习——纪念邹衡逝世五周年
了了,仍未了——沉痛哀悼伟超兄
漫天风雪哭雪痴——悼张光直兄
杰出的中国考古学者中国文物的守护神——送别苹芳兄
从疑古到考古——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立学高风世馨香——再读《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永不忘却的纪念——悼念白寿彝老
白先生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
重温费孝通玉文化研究理念——关于中国古玉器研究的几点思考
为天地立心,真诚求实的学者——记张政烺师二三事
林志纯先生的学术贡献
展开全部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节选

  《中国考古学:走出自己的路》:  自苏秉琦发表《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演讲以来,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响应;使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以及走向秦汉专制帝国道路和早期中国文明特质这样重大课题的讨论与研究,日益深入,使那些怀有成见持不同意见的人卷入进来,是大家共见的事实。这一重大课题的讨论与研究,已突破了成见,比之当初提出这一问题的起点,已走到很远了。这一课题,正在探索中,当不便作更多的评论。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离以一较成熟方案回答问题尚远。因此,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的发表,与其说成是对问题的回答,还不如估量它起着开风气的作用。  以前,我和黄景略及俞伟超分别合写的《梁思永先生与中国现代考古学》《(苏秉琦考古论述选集)编后记》,分别对上文指出的中国考古学史分期的标志中的(1)(2)和(3)(5)提出了一些讨论。这里先拟重点谈谈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的作用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的空前统一的政治局面,以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配合基建进行考古工作的方针的推行,使考古学资料迅速地积累起来。国家的政治体制、“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和学习苏联及吉谢列夫来华讲学,使马列主义成了学科的普遍指导原则的同时,也强化了考古学是广义历史学的组成部分这一传统的认识,无疑,这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内推动考古学发展的同时,也使教条主义滋长起来,出现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乃至社会发展史代替地区、民族或国家历史的具体研究,史前时期的遗址或墓葬,被径直称为氏族或部落的遗存的现象。在“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多快好省”成了蔑视乃至否定科学规律的代名词。在这形势下,史学及考古学的一些错误倾向,成了一股巨大的热浪,考古学的发掘、整理及研究的科学方法被当成了烦琐哲学,类型学首当其冲,被批判成了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掀起了一股以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及文明时代的一般历史进程,代替考古学文化及其遗存的具体研究的浪潮。在这考古学横遭厄运的同时,也激起了那些深知这一学科具体规律的学者,首先是尹达、夏鼐和苏秉琦的抵制。他们采取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同一的。  ……

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 作者简介

张忠培,著名考古学家, 1972 年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并于之后组建考古学系,历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 年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08 年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