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作者:海维清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4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48.0(4.9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14594
  • 条形码:9787569014594 ; 978-7-5690-145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将视线聚焦于中华大地上普遍传承的“圈舞”这种传承久远的古老舞蹈艺术形式。并借助舞蹈“符号论”的观点,利用舞蹈“符号学”“形态学”等新兴研究理论,从构成“圈舞”这种特殊舞蹈形式的“符号”载体入手,解析“圈舞”这种舞蹈“形式”其承载的“意味”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情感、信仰乃至社会组织关系的*集中体现。从而解读“圈舞”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之所以在原始社会初期普遍萌发并恒久传承的奥秘。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将视线聚焦于中华大地上普遍传承的“圈舞”这种传承久远的古老舞蹈艺术形式。并借助舞蹈“符号论”的观点,利用舞蹈“符号学”“形态学”等新兴研究理论,从构成“圈舞”这种特殊舞蹈形式的“符号”载体入手,解析“圈舞”这种舞蹈“形式”其承载的“意味”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情感、信仰乃至社会组织关系的很集中体现。从而解读“圈舞”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之所以在原始社会初期普遍萌发并恒久传承的奥秘。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目录

研究现状 **章 “前语言”符号舞蹈“肢体化”表意历史 **节 前语言“肢体化”表意特征 第二节 从功能性动作到舞蹈符码 第二章 “圈舞”符号是“有意味的形式” **节 “圈舞”舞蹈文化遗存 第二节 “圈舞”符号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三章 中华“圈舞”符号历史渊源及形式特征 **节 “圈舞”符号的历史 第二节 “圈舞”符号的基本构成类型 第三节 中华“圈舞”符号的共性艺术特征 第四章 中华传统“圈舞”符号的西部地区选点分析 **节 西部地区人文、地理概况 第二节 “跨文化现象”的西部“圈舞”符号个案重读 第三节 西部地区“圈舞”符号的基本分布特点 第五章 “圈舞”符号的形式内涵与文化内涵 **节 “圈舞”符号的基本几何概念 第二节 “圈舞”符号行进方向的选择 第三节 各类型“圈舞”的符号构成内涵 第四节 “圈舞”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内涵 第五节 渗透在“圈舞”中的“崇拜意识” 第六节 “圈舞”是中华*早的集体舞蹈形式之一 第七节 从“圈舞”兼看舞蹈符号“理据性”与“元语言”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圈舞”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节 “圈舞”舞蹈文化的传承 第二节 “圈舞”舞蹈文化的流变 第七章 “圈舞”符号的美学意蕴 **节 圈舞“师造化”与“物我同一” 第二节 移情——以“圈舞”实现“物我两忘” 第三节 舞蹈的“大自然”——“以天合天” 第八章 当下时代“圈舞”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节 “非遗”语境下“圈舞”艺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圈舞”非遗保护中暴露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症结 第四节 “圈舞”类非遗保护的原则性立场及措施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符号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 作者简介

海维清,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老师,讲师,硕士学位。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会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