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25cm 页数: 527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62.7(4.9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信息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组成的研究群体,秉承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人“天下家国”情怀,践行“求真务实融汇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莫干山精神”,以“长焦距 广视野 量化分析”为研究方法,历经四年集体创作的“中国2049战略”研究课题的核心成果。根据邓小平同志70年眼界“三步走”的伟大战略构想,以及新供给经济学在创立初期就确立并向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建议的“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研究制定基于全球视野以及前所未有的长期概念之下超越30年时间段而对接到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贯穿全书的主线是“改革开放”——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包括10章、约53万字。以新供给经济学核心理念和认识框架为研究基石和立论依据,归纳中国的国情特征,回顾与反思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比较了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量化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增长空间、动力机制,并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就2020年前、2021至2035年、2036至2049年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提出了具体举措方面的意见建议。  本书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组成的研究群体,秉承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人“天下家国”情怀,践行“求真务实融汇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莫干山精神”,以“长焦距 广视野 量化分析”为研究方法,历经四年集体创作的“中国2049战略”研究课题的核心成果。根据邓小平同志70年眼界“三步走”的伟大战略构想,以及新供给经济学在创立初期就确立并向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建议的“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研究制定基于全球视野以及前所未有的长期概念之下超越30年时间段而对接到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贯穿全书的主线是“改革开放”——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包括10章、约53万字。以新供给经济学核心理念和认识框架为研究基石和立论依据,归纳中国的国情特征,回顾与反思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比较了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量化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增长空间、动力机制,并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就2020年前、2021至2035年、2036至2049年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提出了具体举措方面的意见建议。
  这一研究成果愿通过与各方的交流、互动,实现启发、促进功能和决策参考作用,以催化全盘思维、思路要领和重点方案的合理优化,有所裨益于天下苍生、民生社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及世界未来。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简介

  国内*部研究跨度超过30年的、超长期的并与中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国家战略,重点解读2049中国发展路径的重磅力作。本书是208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项目。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录

目录
**章 导?论 / 001
**节 多维视角下的研究背景剖析 / 003
一、增长背景:宏观经济“新常态” / 003
二、阶段背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 005
三、起始背景:2014“全面改革元年” / 006
四、时代背景:中国面临“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国时代” / 007
五、理论背景:新供给经济学 / 009
第二节 总体框架与研究内容概览 / 010
一、中国的国情特征及春秋战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 / 010
二、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 / 011
三、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 / 012
四、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 / 013
五、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的量化模型比较分析 / 014
六、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 / 015
七、2020年前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创新战略 / 016
八、2021—2035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 016
九、2036—204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 017
十、专题研究 / 017
第三节 以新经济学思想、新经济学理论(新供给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助推
中国各项经济制度不断优化 / 018
一、四次“三中全会”一脉相承的主线指向“制度供给” / 018
二、新供给经济学打通“人”与“物”的理论体系与对策建议 / 019
第四节 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制度供给促进中国软实力、硬实力提升
及民生持续改善,对接现代化“中国梦” / 022
一、经济增长剖析与矛盾凸显反思 / 022
二、侧重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供给管理”必要性认识 / 023
三、以新供给经济学思想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焕发改革红利,对接“中国梦” / 024
第二章 中国的国情特征及春秋战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 / 027
**节 国情特征 / 027
一、在亚太处于适中位置,陆海兼具 / 028
二、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具备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 / 028
三、疆域地形呈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占2/3以上 / 028
四、“半壁压强”式“胡焕庸线”人口分布格局 / 029
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历经5000年的文明 / 030
六、民族精神可概括为“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可用梅花与牡丹精神表达 / 030
第二节 从两个故事看中国的2000年兴衰 / 031
一、以“中国式烹饪”以小见大:强资源约束下的制度安排特征 / 031
二、从“红羊劫运”说开去:2000年兴衰之求索发端 / 032
第三节 中国崛起与社会变革期的“三十年假说” / 034
一、旧邦新命:天下视野中的中国崛起 / 034
二、社会变革的“三十年假说” / 036
第四节 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历史变迁 / 044
一、中国的封建社会“无封建” / 044
二、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千年格局 / 044
三、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整体维系” / 048
四、整体维系的路径依赖:基于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背离的几点反思 / 049
第五节 历史变迁视野中的国家财富分布 / 052
一、财富分布与王朝兴衰 / 052
二、财富配置机制的历史演化 / 053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联国运 / 056
第六节 中外沟通路线图:“一带一路”的千年雏形 / 057
一、两千年前的两次中外沟通事件 / 057
二、“一带一路”的千年雏形:北线、中线、南线的“反E形”路线图 / 061
第七节 “历史周期律”与“李约瑟难题” / 063
一、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 064
二、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 / 066
第三章 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 / 068
**节 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主要经验教训 / 068
一、15世纪:世界上**个殖民大国葡萄牙 / 069
二、16世纪:美洲大陆的主宰及瓜分世界的西班牙 / 070
三、17世纪:金融资本家荷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071
四、18世纪至20世纪初:制度变革和创新精神促进英国从地理的边缘
变成了世界的中心,两者在发展中逐步缺失导致其逐步衰落 / 072
五、18世纪至20世纪初:以拿破仑的崛起为核心标志的陆上强权法兰西 / 073
六、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夹缝中崛起的德意志 / 074
七、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东方列强日本 / 074
八、好霸争权的俄罗斯 / 075
九、美国:从蚂蚁到大象 / 076
第二节 全球若干代表性经济体“二战”以后的发展道路及启示借鉴 / 076
一、美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启示 / 077
二、德国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 079
三、英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 082
四、法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083
五、日本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与警示 / 087
六、韩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 087
七、印度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 088
八、巴西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 091
第四章 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 / 094
**节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094
第二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12大类发展指标的竞争力比较 / 097
一、生产力水平 / 097
二、经济结构 / 100
三、宏观经济稳定 / 102
四、基础设施 / 106
五、基础自然资源 / 110
六、健康与基础教育 / 114
七、高等教育 / 117
八、财政 / 119
九、金融市场 / 121
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124
十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 125
十二、知识经济与创新 / 128
第三节 中国国际竞争力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 / 132
一、GDP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保持**,
但人均水平仍很低 / 132
二、服务业与消费占比逐年上升,制造业占比居全球前列,
城镇化空间仍相当巨大 / 133
三、近年来货币与财政扩张较快,但政府债务已逐步得到控制 / 133
四、基础设施进步明显,但仍有提升空间 / 134
五、人均自然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排序位次的下降
趋势已有所扭转 / 134
六、基础医疗与教育不断改善,但与世界领先国家差距仍较大 / 135
七、高等教育水平总体提升,仍在不断追赶发达国家水平 / 135
八、税负水平稳中有降,减税效果有所体现 / 136
九、金融业占比回落,但保险业发展较快 / 136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有所提高,但节能减排空间仍较大 / 136
十一、人口红利拐点已过,劳动力成本上升 / 137
十二、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及产出总量较大,专利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 137
第五章 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 / 138
**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 138
一、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际机遇 / 139
二、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内机遇 / 156
第二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 166
一、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际挑战 / 166
二、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内挑战 / 174
第三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目标 / 184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 / 185
二、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 186
三、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 187
四、2049年建成共同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 / 189
第六章 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及与世界主要经济体
经济增长量化模型比较分析 / 192
**节 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192
一、传统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 193
二、开放型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 203
三、创新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 209
第二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 / 214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回顾 / 214
二、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判断 / 221
三、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 223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 238
一、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未来3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 238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 252
第七章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 / 257
**节 大国崛起:传统动力格局及其贡献(1978—2010年) / 258
一、投资和出口为主的需求动力 / 259
二、要素规模扩张为主的供给动力 / 261
三、工业为主的产业动力 / 266
四、东部为主的区域动力 / 268
第二节 走向新常态:新旧动力酝酿转换(2011—2015年) / 270
一、经济增速出现换挡 / 270
二、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 272
三、新旧动力开始转换 / 277
第三节 迈向全面小康:两个翻番与增速预测(2016—2020年) / 285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 286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预测 / 288
三、夯实新动力成长基础 / 299
第四节 全面复兴之路:百年梦想与增长空间(2021—2049年) / 301
一、中国距离“现代化国家”有多远 / 302
二、2049年目标情景设定 / 306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可行增长路径 / 309
第五节 面向2049年的增长动力机制与长期发展战略 / 314
一、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 / 315
二、2021—2049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变与动力机制 / 317
三、长期发展战略分析 / 319
第八章 2020年前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创新战略 / 322
**节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 323
一、2008—2022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参考性时间窗口 / 323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325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劣势和优势 / 331
四、中国当前和未来要治疗或预防“六种病” / 338
第二节 战略目标及思路 / 343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 343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 345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战略重点 / 348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 / 348
二、国资国企改革须攻坚克难 / 351
三、创新体制改革和创业创新 / 355
四、金融体制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 357
五、财政税收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 359
六、现代政府建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361
第四节 需要加快进行的重点改革举措 / 363
一、全面放开生育,改革户籍制度 / 363
二、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367
三、大幅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教育等创新体制改革 / 371
四、稳妥推进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改革 / 375
五、朝着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 377
六、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 381
第五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点举措 / 385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 / 385
二、推进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 387
三、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 / 389
四、推进国际化、全球化进程 / 390
第九章 2021—2035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 393
**节 以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奋进方略 / 394
第二节 2021—2035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 395
一、2021—2035年面临的发展条件 / 395
二、2021—2035年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403
第三节 2021—2035年的战略目标及思路 / 417
一、战略目标 / 418
二、发展思路 / 420
第四节 2021—2035年的发展与改革战略重点 / 424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改革 / 424
二、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体系 / 430
三、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开放和包容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 433
四、鼓励人口生育和优化人口结构 / 435
五、构建中华文化国际化大战略 / 436
第五节 2021—2035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重点举措 / 444
一、对内开放获得根本突破,形成全国通畅一体的市场体系 / 444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449
第十章 2036—204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 / 452
**节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 452
一、我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但保持长期中速增长将遇到更大挑战 / 453
二、人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口政策调整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 / 455
三、技术创新取得积极突破,但形成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将面临很多的挑战 / 458
四、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增加话语权和影响力面临多重阻力 / 460
五、居民生活较为富裕,但需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 / 462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重点 / 466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 466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 / 468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 / 470
第三节 全面改革创新中的重点举措 / 475
一、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 475
二、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 / 478
三、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 / 480
四、建设现代化金融制度 / 483
五、建立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 / 485
第四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重点举措 / 489
一、提高经济文化软实力 / 489
二、增强中国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 493
三、建立成熟的新型大国关系和稳定的周边关系 / 497
四、构建我国发挥积极作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 502
本项研究形成的“中国2049战略”专题报告及作者 / 507
跋 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伟业进行到底 / 508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 508
二、已有的巨大进步,前行的任重道远 / 510
三、改革发展现阶段的四个基本特征 / 513
四、全面改革中攻坚克难的压力、动力与可用经验 / 515
五、回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面配套改革冲过“历史三峡”
迎接现代化伟大复兴 / 517
参考文献 / 523

展开全部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1.洪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交通银行北海分行党组书记、行长。2009年3月起担任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行长;2013年7月,洪崎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CEO”称号。2014年8月,出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贾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和*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3.黄剑辉,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特邀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近年牵头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并得到中财办、国研室、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重视。“中国2049战略”课题总协调人及主报告总撰,《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副主编,《中国关键: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主编。近年研究成果获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颁发奖项近20项。4.王广宇,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华软资本是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十强企业。王广宇先生是著名的投资及金融科技专家,曾参与国家“九五”至“十三五”相关课题研究,出版《先锋:股权投资在中国》《2049智能崛起》等多部著作;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董、吉林大学校董,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洪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交通银行北海分行党组书记、行长。2009年3月起担任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行长;2013年7月,洪崎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CEO”称号。2014年8月,出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贾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和*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3.黄剑辉,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特邀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近年牵头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并得到中财办、国研室、国家发改委等部委重视。 “中国2049战略”课题总协调人及主报告总撰,《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副主编,《中国关键: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主编。近年研究成果获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机构颁发奖项近20项。4.王广宇,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董事长。华软资本是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十强企业。王广宇先生是著名的投资及金融科技专家,曾参与国家“九五”至“十三五”相关课题研究,出版《先锋:股权投资在中国》《2049智能崛起》等多部著作;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董、吉林大学校董,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